我发誓,在我昨晚正在跟小哥哥约会,然后被我的电竞脑残粉闺蜜强行打电话骚扰哭了一个小时的时候,真的并没有想打死她。
她在电话那边高呼:
乐多!ig牛逼!乐多!我终于等到了今天!乐多啊,呜呜呜.....乐多,为了庆祝,我要把今年双11所有的预算都拿来买lol皮肤!
挂了电话,我不禁感叹,好端端的一个姑娘,就这样抛弃了口红和小裙子,把钱花在了游戏皮肤上。作为朋友,我是不是该劝劝她?
当然不。
我啥也没多说,给她发了个200块红包,为她的新皮肤出了一份力。
但经过她提醒我才突然发现,一年一度的“抢不光你的钱算我输节”——双11又快要到了。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进入了全民备战状态,即将迎来一场大家的钱包和市场宣传活动的激烈博弈。
我这个人呢有两个优点,一是擅长花钱,二是擅长谈恋爱(pp:现在单身的都有脸说这话了?)。经过很多年的总结,我发现我的消费观发生了一个飞跃演化。在我逻辑缜密的推理分析以后,我发现花钱这件事情的境界,跟我们的感情进化,有着异曲同工的路线。
我一定要抢在你们双十一买买买之前,分享给大家。
下面请欣赏
《感情版消费手册杨乐多2018版》
第一重境界:
“你是我伸出手又收回的小心翼翼。”
这就是爱情的第一个阶段。
那时候我们对于爱情懵懵懂懂,很多时候都只是看着,不敢触碰,害怕打碎。有时候,伸出手了,又小心翼翼地退回。
在花钱里这个第一重境界也是一样的。有时候,已经伸出手了,又小心翼翼地退回。
什么意思呢?总结为一个字就是:穷。
因为穷,碰到想买的东西,都会真的三思而后行。
表面上是这样三思的:
“这个我买来真的会用吗?”
“这个我是不是有了类似的?”
“这个我好像只是喜欢,不一定非得占有?”
但真正的三思其实是这样:
“我买得起吗?”
“我买得起吗?”
“我买得起吗?”
那个时候年轻嘛,买什么都要小心翼翼,要想很久才敢下手。每天路过橱窗,都会眼巴巴地看一眼;或者加进购物车,每天反反复复点进去看评论和细节。
就是没有走进店里跟老板说“帮我把这个包起来”,或者直接下单的勇气。
这个阶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被无数公号(没有diss同行的意思,真的没有)写烂了的那句话: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遗憾是,我本可以......”
第二重境界:
“喜欢就去抢,不问得与失。”
这就是爱情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的意识开始觉醒,加上受到了很多鸡汤领袖(比如我)的鼓舞,例如“喜欢就要去抢”“老娘想要的,谁也别想要”“去抢吧!别怕输”......这种东西看多了,自然勇气就充足了。遇到有点动心的立马就上,不愿错过任何机会;就算不合适也不在乎结果,管他三七21四七28五七35(以前写高考作文我就这样凑字数),一定要先及时出手,抢到再说。
我一度也是这样的,就算是我朋友跟我喜欢上同一个男生,也不存在谦让的。大家光明磊落,公平竞争,愿赌服输。
是的,花钱的第二重境界也是同样。
女孩子嘛,就是要最大程度把自己宠成小公主啊。
只要我不靠爸妈不靠男朋友,想买什么买什么。只要有一点动心,就想抱回家囤着,至于喜欢不喜欢,那都是后话了。
平时再理性,花钱的时候都会立马失去理智。
为了买自己喜欢的裙子而一个月不吃晚饭,美其言曰“正好减肥还能变美。”
为了给自己买份体面的生日礼物,去做家教去发传单,再美其名曰“大学生就是要体验社会累积经验”。
身边的人总是会觉得何苦,自己却觉得乐在其中。
在这个阶段,我们一般会有一句追崇的精神信仰座右铭:
“钱还可以再挣,但东西卖完就没了。”
但也在这个阶段,我们一般会出现王思文在《脱口秀大会》里说的那种情况:
“我想买一件衣服,老贵了。但我一想,贵点没事,可以穿一辈子,就值得了。
买完回家,找个地方镜子,一转身,不喜欢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第三重境界:
“小孩子才去疯抢,成年人都爱计较。”
终于,我们经过前两层的修炼,攀爬到了最后一层,这一层已经算得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
这一层的爱情观,脱离了第一阶段的青涩懦弱,也摒弃了第二阶段的疯狂盲目。在爱情里,我们多了一份理性与考量,但又不失感性与真挚。
我们开始问自己的内心: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不是冲动吧?我们合适吗?
当我们确定自己内心真的诉求时,才会开始行动,一击即中,不拖泥带水。
同理可得:
花钱的方面我们也日渐成熟,思考的问题愈发有深度和广度:宇宙和人的联系到底是什么?时间真的有尽头吗?我此刻想要的东西下一刻我还想要吗?纪梵希和cpb的口红到底哪个更显白?
我们不再胡乱种草,而是认真地分析自己适合的不适合的,花时间认真做功课查看测评对比试色,认真研究各种博主的推荐对比。淘汰了很多本来没有那么适合自己的东西,但遇到真正喜欢的,就算贵一些也要拿下。
比起以前花钱买一堆乱其八糟的东西碰运气,现在我们宁愿少买点别的,咬咬牙,也要买下自己真正喜欢的那个包——尽管它真的有些贵。
前几天,我看了花呗今年做的一个双11的脱口秀,主题是“喜欢你就花呗”。我看完以后,真实地觉得他有毛病。别问我为什么,你们自己看:
可以给大家概括一下视频内容:
花小呗和思文、卡姆、程璐、戏精牡丹同台,提出三个消费观点:
1. 喜欢和喜欢真的不一样。
2. 喜欢才要认真计较,不然怎么抢得到。
3. 和喜欢的人干喜欢的事,管ta喜欢不喜欢。
视频内容也挺共鸣的,种种情况我们都遇到过:
比如小姐妹在很多人面前喊你拼单,拜托这种事情当然是私下说啦;当你说要出国玩时,行李还没收呢代购清单就已经甩在脸上,拜托我是出去玩不是给你跑腿快送;还有人总是能光鲜亮丽地穿着几件大牌,其实经常为了大牌打折熬夜设置好闹钟抢购…..
但是,认真看完视频。
如果不是我的阅读理解或者脑子出现了问题的话,花呗提倡的价值观,居然就是我的第三重境界“看清自己的内心,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买单”???
这恐怕是我今年看到的最惊世骇俗的观点了。在满世界都是“买买买”的声浪中,他劝消费者真的特意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喜欢,而不是买完后悔、胁迫消费。
花呗你怎么了?你知道你自己是一个消费工具吗?居然劝大家理性花钱?你是不是膨胀了?
唉,不过没关系,我和花呗三观相似,一拍即合。我们都觉得,人能找到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就是好兄弟了。
我在文章开头也写了,我的好朋友,现在就已经听从了自己内心的真正的声音:她双11只想买皮肤。
而我作为朋友,支持就行了,其他的什么也没说。
再比如我,什么也不想买,只想攒钱包养吴亦凡。后来我发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现在双11只想买一台空气净化器,来对抗北京极其恶劣的冬天。
花呗你作为我的好朋友,是不是也应该有点行动支持?比如提提额或者让我不用还账单之类的?
还有,我的读者都是我的朋友,那大家都是朋友了。他们的账单和额度,你们看,怎么办合适呢?
大家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在看脱口秀的同时,好好思考一下双11都有什么想买的,遇到喜欢的就不要犹豫,也不要盲目消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