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支持带孙费
孩子父母成“甩手掌柜”爷爷奶奶无奈对簿公堂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老一辈帮孩子带第三代人”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往往老人不仅要扮演“免费保姆”带孙子,甚至还要自掏腰包养孙子,这就让原本应享天伦之乐的老一辈背负巨大的压力……近日,山东淄博市博山区法院审理的一起爷爷奶奶向儿子索要“带孙费”案件便折射出这一现实难题。
  爷爷奶奶照看孙女,因索要“带孙费”与儿子儿媳对簿公堂,这是怎么回事?
“自掏腰包”遇上“甩手掌柜” 
  北京《法制日报》25日报道,据悉,被告孙龙(化名)系原告孙明领(化名)、王娜(化名)之子。而被告孙龙、孙小雨(化名)系夫妻关系,二人于2014年2月4日生育婚生女孙若溪(化名)。
  2017年起,孙女孙若溪便一直由孙明领王娜老两口抚养。身为爷爷奶奶,两位老人一直毫无怨言带着孙女,而为人父母的儿子儿媳则一副“甩手掌柜”模样,未恰当履行抚养义务,对孩子情况不闻不问,对抚养费等事宜也只字不提。
  据孙明领透露,夫妇二人在抚养孙女期间,除需每月向幼儿园缴纳260元(人民币,下同)外,日常开支也需三四百元。奶奶王娜表示,帮衬孩子抚养孙辈本无可非议,但儿子儿媳的行为已经致两位老人花完大部分积蓄,“我们无力再继续抚养了”。因此,两位老人向法院提起诉讼,与儿子儿媳对簿公堂,索要“带孙费”。
  山东淄博市博山区法院审理认为,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该法定义务的主体首先是父母。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只有在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情况下,才会对未成年的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本案中,抚养孙女并非两原告的法定义务,而原告所主张的“带孙费”是指老人代替其子女实际花费在孩子身上的费用,并不是老人通过诉讼获取的劳务费。
  综上,法院判决,对原告提出的“带孙费”诉求予以支持。
索要“带孙费”有破冰意义 
  近年来,老辈索要“带孙费”的案件屡见不鲜。2016年,在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时年56岁的杨金美就曾将儿子和前儿媳告上法庭,向其索要“带孙费”。
  杨金美的辩护律师在庭审结束后表示,“杨金美老人的胜诉,对于维护杨金美老人的权利,对于维护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所有老人的权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这一判决警示年轻的子女们,别再用亲情来绑架老人,尽管从亲情上讲,老人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子女做家务、带小孩,但是,他们并没有义务这样做,所以,做子女的要多体谅老人,分担相应的家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否则,他们完全可以撂下担子,许多原本看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是经不起法律推敲的。”
  北京《法制日报》刊发评论指出,索要“带孙费”不是简单的家长里短,而是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法制观念进步的表现,具有破冰意义。支持老人索要“带孙费”的法院判决,则在父母与子女、义务与权利、亲情与责任之间厘清了一条法律界线。
  广州《羊城晚报》也刊发评论指出,应摒弃“无偿带孙”的“世俗潜规则”,明晰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社会转型期间都需要重新审视与构建新型的价值观念,重视利益主体多元化下的利益诉求,迎接现代消费社会对家庭传统伦理的挑战,该案无疑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带孙费”不仅是一种利益诉求,更是一种情感诉求;父母索要的不是钱财,而是年轻人对自己的劳动与付出的认同与感恩。
为何外国老人不带孙子?值得父母们反思
       一位中国妈妈从英国回来探亲,顺便捎着她的洋老公和洋婆婆,一起到中国旅游。这位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都是由她自己当全职妈妈抚育着。
       而她的外国婆婆,则相当潇洒,自从退休后,她每隔半年的时间,就单身一个人到新的地方居住、写书,对人生有相当深刻的阅历和感悟。
       刚到中国时,走在街头,看到许多中国老人都在带孙子,这位外国老太太感到非常震惊和不解!
       她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负责任。”
       原来,在英国,一般妈妈生完孩子后就会离职,在家里当全职妈妈,直到孩子年满10-12岁的时候,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而他们的老人,也从不轻易打搅年轻人的生活。对于年轻人的育儿事务,他们一般也只充当参谋,提供一些建议,决不轻易干涉年轻人的行为和方法。
       为什么外国老人坚持要母亲自己带孩子?
       这位外国老太太,跟我们说了三个原因:
1、孩子由母亲带,更利于成长
       妈妈亲自养育孩子长大,这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陪伴,是孩子获取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也是孩子养成良好性格和健康心理的前提。
       中国的留守儿童大多有性格上的缺陷,心理上更是感到十分孤单。赚钱是一个没有止境的事,但孩子的长大却在瞬间,生身父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的,也就不到十几年的时间。
       如果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那些年,没有母亲的陪伴,缺失母爱,将是孩子一辈子都难以愈合的伤害。
       除了母亲的角色,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所以英国的家庭每个月都有家庭日,在这天,爸爸什么也不干,就陪伴孩子玩耍、郊游或打橄榄球等。
2、隔代教育爆发矛盾和冲突
       时代在发展,年轻人的观念也越发新潮,与老年人的想法肯定有所不同。这时,我们中老年人不妨放一放手,要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隔代教育,多多少少会引发一些矛盾和冲突。而放手,则不仅减少了这样的矛盾,而且自己也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可以去和朋友聊天、打牌、唱歌、跳舞,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要多理解自己的父母,毕竟父母都是一片好心,在生活经验上,老人总归比年轻人更丰富一些。
 3、外国老人都有晚年计划
       中国的老人大多很空虚,有些老人退休后,从充满干劲的一个人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无所事事的人,难免会无所适从,有些甚至一下子得了老人痴呆。
       因为退休前,日子推着自己走,而退休后没有了后面“推”的动力,就像个没有方向感的飘零。没有了寄托,这时他们会变得敏感,甚至把自己生命的价值,寄托在年轻人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要性上面来。
       而外国老人则自己找乐子,自己安排晚年生活、旅游、写书,甚至只是在社区当义工,料理花园当个勤劳的园丁都能把小日子过得津津有味。
       这位外国老太太的说法,真的值得所有的中国爸妈、爷爷奶奶反思!而且,中国的父母养儿育女,辛苦劳累了一辈子,应该享受一个温馨快乐、没有负担的晚年生活。
编辑:YCY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