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突然想起来,刚开了公号,好像应该自我介绍一下。因为我们家的两个小朋友:大壮和小美,网上都叫我大壮小美妈。
先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我们一家长这样的。(似乎不少朋友都知道大壮小美长啥样,于是也想知道我和先生长啥样的)。证明一下自己没三头六臂,就一普通良家妇女。
教育背景
本科在北大读的国际关系(就是学习外国人怎么想的),大四的时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给心理系的一个项目做了个助研,去小学跟小朋友做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实验。发现这研究小朋友怎么想的比研究外国人怎么想的好玩很多。就突发奇想申请了美国学校学教育学。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扎教育心理学里学了好几年拿了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的是小朋友(幼儿园+小学)的学习动机动力,以及幼小数学教育。
学习期间去幼儿园和小学跟3-11岁的小朋友做了好几年教学实验,有幸在自己没小孩之前就有机会熟悉了小朋友的行为和心理。为以后跟自家娃斗智斗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了这么多年,有两个问题还没想明白。所以一直在努力回答和解决这俩问题。
数学教育研究出来那么多理论,实践在哪儿呢?怎么美国小朋友数学还那么糟?
教育学研究里极少能有资金去研究家庭教育。那么家长的资源哪里来?
然后呢?
因为跟先生是同系同学,革命友谊是建立在教育观高度一致的基础上的,所以在还没小朋友之前就决定自己的娃一定要自己带。
所以在大壮出生之后,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态度(自己专门研究小朋友的,如果不自己带,有种米其林厨师给自家孩子吃方便面的感觉),做了全职妈妈自己带娃。开始有机会把之前纸上谈兵和学校谈兵的知识从家长的角度再实践一次。
于是就发现,这教自己娃跟去学校做实验的天壤之别
麻烦的是
1)自家的小朋友,绝不像学校学生那样指哪儿打哪儿,让干嘛就干嘛的;
2)家长给小朋友纠错,比起老师那权威性,有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3)对自家娃的耐心,估计也比不上老师对他们耐心的一半,
优势是
1)家里的时间灵活性更高,更能抓住小朋友学习的契机;
2)家里有更生动的学习道具和环境;
3)小朋友在家里更放松,更没压力;
4)家里学的内容更容易被实际应用和延伸。
觉得这种把纸上谈兵的理论家庭化实践了,也很好玩,很值得分享。于是开始写东西,在新浪,华人,和小灯塔上分享。
这个公号的分享计划
之前有不少妈妈问我有没有公号,被问了好几年,终于决定自己开个一亩三分地。
写东西,与其说是分享,其实对于我来说更是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反思和总结做过的事。所以之前一直完全不定时的写,话多的时候一个月一两篇,懒了忙了累了的时候好几个月写一篇。现在的计划如下:
1)话题主要包括家庭和小朋友的话题:教育(家里的,学校的,数理的德育的才育的),烹饪(偷懒的复杂的好看好玩好吃的),娱乐(出游的宅家的),读书笔记,等等。
2)免鸡汤。从小最怕就是写抒情散文,最擅长议论文,所以还是只写实用的吧。
3)我会努力尽量多更新, 但是确实没有固定时间表。
4)欢迎在评论里提问,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发一篇专门收集问题的文章,看大家对啥感兴趣,有没有正好是我了解的话题。
5)公号不打算商业化,不会玩圈粉团购。虽然咱绝对不会跟钱过不去,可是公号商业化这事远超我脑力精力能折腾的范围,所以这里就是简简单单的纯分享。
最后,多谢关注和一直以来的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