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有人说,企业上云最远的距离咫尺天涯,而我要说,企业与云之间相差的可能只有一个云MSP(Cloud 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的距离。在云生态中,云MSP作为不可或缺的一角,其能量正逐步爆发。
1
企业上云是最大动因
在进一步分析云MSP的作用和功能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当前的上云趋势。Gartner预测,2018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增长21.4%,达到1864亿美元,高于2017年的1535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应用和数据迁移到云上。
RightScale的调查结果让我们对企业上云的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018年,更多的企业正优先考虑公云,企业选择公有云的比例从2017年的29%上升到2018年的38%。多年的应用实践证明,公有云“没什么可怕”,可以成为企业的放心之选。26%的企业每年在公有云上花费超过600万美元。另外值得重视的一个趋势是,多云慢慢兴起,81%的企业采用了多云策略,拥有多个公有云或多个私有云策略的组织略有增长。容器的使用量在快速增加,Docker已经被广泛使用,采用率从2017年的35%增加到49%。而在云应用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的IT组织和管理人员需要花遇费大量精力在云应用的集中管理和治理上。
综合各市场机构的数据可以得这样一个结论:公有云的市场前景广阔,企业在公有云上的花费增长迅速多云渐成企业的首选策略;而在上云的过程中,企业IT团队的角色将发生转变,治理和代理云成为核心任务之一。
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增长态势与全球同步,私有云、公有云的市场规模都在快速增长,公有云的复合增长率高于私有云。
2
企业上云需要好帮手
企业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将应用迁移到公有云?最重要的因素其实并不是节省成本,主要的驱动力还是业务的敏捷性、分布式和高扩展性。
关于企业上云,存在着两种极端的思想:一种思想认为,企业上云很简单,只要把应用和数据迁移到云上即可,或者选择一个公有云服务商,由他全部搞定;另一种思想则认为上云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事无巨细都需要用户自己掌控和完成,安全性、业务连续性等存在一定问题。
回顾IT的发展历史,平均每10-15年就要发生一次大的技术变革,而企业一直处于不断地应变和演进之中,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应用需求的变化做出积极的调整。在云计算时代来临时,企业也应该像以前一样泰然处之,既不能过于畏惧甚至产生抵抗心理,也不应过于乐观,而忽视了很多细节。毫无疑问,企业上云是大势所趋。云是企业业务发展和创新的动力和重要支撑。在上云过程中,企业应做好全盘规划,然后在执行层面将困难想在前面,注意每一个技术应用的细节,按部就班实现云迁移,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上云过程中发生一些意外或事故,从而挫伤积极性,或导致更大的损失。
企业上云是一件大事,而且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大事。因为云是新生事物,企业上云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有时确实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大量缺少资金、技术能力的企业在上云、使用云和管理云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或者挑战。比如,到底将哪些应用放到云上,如何实现业务的平滑迁移,如何实现云技术与业务特征的完美匹配,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如何对混合IT或多云环境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等。
具体来看,传统的企业IT架构与云架构有天壤之别,应用模式和管理方式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IT系统的真实情况进行评估,何种应用和数据上云、何时上云、上何种云、需要借助什么样的云技术和解决方案、是否需要一个战略合作伙伴等。企业必须明白,上云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应用创新,而不能为了上云而上云或者人云亦云。因为每个企业的需求不同、IT系统的状况不同,所以上云的路径也是多种多样,不能套用一种模式或采用相同的方法和工具。有时仅靠企业自身可能很难实现上述目标,因此需要企业之外的另一只强有力的手。
随着对云的认知逐步加深,企业发现上云并不是自建一个私有云,或将全部事情交托给公有云就完事大吉了,而要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考虑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多种模式,这需要宏观的战略眼光、缜密的思考和强有力的执行作为保证。因为历史的关系,很多企业如果保留了大量传统应用和IT架构,这就牵涉到“双模IT”的问题,兼顾传统应用与云原生应用,以及在不同的云,比如公有云与私有云或者不同的公有云之间移动数据和实现共享。这需要在架构和应用模式上进行改造甚至是全面颠覆由于技术和能力所限,很多企业不可能独立完成这些复杂的上云工作。
企业上云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企业上云需要大量既懂得云计算技术和架构,同时又懂业务和应用的专业人员,重新设计或调整架构,并对云应用进行适配和管理等。这些专业的云计算人才从哪里找?完全由企业自己培养吗?不现实。
综上所述,企业上云是一个技术活儿,要解决许多大量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问题,不仅一些中小企业很难自己完成,即使是那些拥有充足资金、大量技术人员的大企业也未必能够胜任。所以,企业在上云时需要那只“外来之手”,在技术、管理、运维等全方位为企业上云提供支持。现在看来,云MSP最有可能成为企业上云急需的那只手。云MSP可以全程参与客户的上云之旅,为企业上云提供量身定制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云服务。
云MSP类似一个中间人的角色,介于公有云服务商和企业用户之间,有点像渠道商或系统集成商,实现企业用户与云服务商之间的技术、应用和服务衔接,让企业能够平滑、安全地上云。在云计算时代,社会分工更加细化,每个企业、组织都有自己的专长,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企业既需要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也需要云MSP作为上云的咨询顾问、应用和服务迁移的操作者甚至是未来云管理和运维的实际承担者。总之,像云MSP这样的中间人是不可或缺的。
云MSP的兴起是公有云日益普及的最直接的结果。与传统IT更注重软硬件产品本身的管理,以技术为驱动的方式相比,云管理有很大不同,它更强调从业务和需求出发,以服务为核心。在自然界中,云是千变万化的,云应用也如此。每个企业用户构建云、使用云和管理云的模式和逻辑是千差万别的,而云服务商的职责通常是提供标准化的云计算服务,包括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等,但是在很多时候这些标准化的云服务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必须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这时云MSP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另外,随着云应用逐步走向纵深,跨云的应用和管理将成为必然,在多个私有云、公有云之间实现共享,这也需要专业的云MSP出来协调。
在云计算时代,云MSP成为刚需
3
云MSP的新意
其实,MSP(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并不是新生事物。百度百科对MSP有这样的描述:随着外包市场日益成熟,一个全新的业务方向MSP诞生了,它采用业界领先的系统管理技术,由经验丰富的系统管理专家通过WAN为企业提供24×7×365的系统管理服务。MSP为企业用户提供信息系统的管理服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可以根据MSP的建议,有计划地调整和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由于有了双方的分工,企业将有可能将大部分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专注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MSP技术和商务模式在国外已经有了多年实践,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在中国,MSP虽然不像国外那样普及,但也存在了多年。像勤智数码、卓豪技术公司等就在中国市场上专注提供MSP服务。当时,这些厂商的定位是提供MSP的专业工具,并借助这些工具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MSP面向的客户主要是传统IT运维商、服务外包商和具有分布式管理需求的大型企业和组织。通过为用户定制的管理工具、驻场服务等,可以有效缩短产品交付周期,转变服务方式,帮助企业用户节省成本,提升效益和竞争力
如今的热词——云MSP,从字面的意思理解,是指对接一家或者多家公有云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上云、开发、运维等专业服务。云MSP作为一个细分领域得到普遍关注,还是因为2017年3月Gartner公布了首个公有云托管服务提供商魔力象限,对一些受到重点关注的云MSP进行了评估。这份报告犹如为一直十分平静的MSP市场投下了一颗石子,既点燃了云MSP的热情,也吸引了企业用户关注的目光。
传统意义上,MSP主要是提供托管服务。这在欧美国家已经十分盛行。而在中国,大多数用户因为习惯等原则,还是愿意自建IT、自行管理。这种传统习惯可能会因为云计算时代的到而来慢慢改变。相比普通意义上的MSP,云MSP内涵更加丰富,除了具备托管服务的职能以外,还要提供统一管理门户,对云资源费用和账户进行管理,以及用户认证等服务,同时还要提供IT服务管理或其他自动化的功能。打个比方,云MSP就像是一个“杂家”,需要掌握与企业上云相关的各种技术,并具有提供全面服务的能力,比如提供配置、更新、部署实施,以及安全、监控等服务,另外还要对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程序等提供运营服务等。
Gartner认为,一个合格的云MSP至少要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基本能力:第一,拥有一个高效的云管理平台,便于用户进行资源管理;第二,可以提供最基础的托管服务,并有相应的运维专家可以提供全面的支持;第三,可以提供专业服务,包括帮助用户向公有云迁移的咨询和实施服务。
有云MSP服务商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矛盾是企业上云需求的多样化、复杂性需求与公有云服务的标准化、通用性之间的矛盾。云MSP的兴起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部署多云和混合IT。企业上云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得多,搭建最优的云架构、实现成本最优化、统一管理复杂的多云和混合IT环境,需要企业用户与云MSP通力协作。
市场调研公司451 Research的报告显示:64%的企业IT管理者表示,将从服务提供商那里购买云管理平台;57%的IT管理者希望与托管服务提供商和托管主机提供商合作,以便更好地开展混合云和多云的建设。调研数据,当前市场对云MSP需求十分迫切。企业上云需要云MSP这样一个好帮手。
不妨先听听用户的心声
作为一家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乳制品企业,菲仕兰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仕兰”)希望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为员工提供可驱动业务发展的洞察力,并更好地服务客户。通过与AWS,以及AWS APN合作伙伴光环有云的紧密合作,菲仕兰不仅将原有分散在不同数据中心的业务应用统一迁移到云端,更利用前沿的技术实现化了数字营销创新。
菲仕兰在全球已与AWS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在AWS上部署了多个面向各个国家和分支机构的商业应用。菲仕兰选择AWS服务后可以保持与菲仕兰全球IT架构的一致性,实施统一的管理、安全配置策略,满足总部对于跨国业务的要求。在实现应用向云迁移之前,光环有云为菲仕兰提供了细致的服务,包括咨询、架构建议以及长期的IT发展规划等。
“光环有云在云迁移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们的专业服务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所有业务应用从传统数据中心到AWS云的平滑迁移。” 菲仕兰数字化分析部门总监贾孟说,“不仅是迁移,光环有云也在架构优化方面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额外服务,帮助我们逐步实现应用优化以及应用的微服务改造,为云上基础架构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光环有云的支持下,通过将业务应用迁移至AWS,菲仕兰充分发挥云的优势,为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收益。依托光环有云在AWS MSP合作伙伴计划中的优势,富有经验的合作伙伴服务团队可以为菲仕兰提供包括主动的客户环境监控、自动化运维工具和管理服务等专业的云运维支持,大规模提升IT管理水平并降低总体成本。
“无论是迁移上云还是后续的运维中,光环有云始终在帮助我们通过使用合理的架构和AWS所提供的优惠来降低基础架构的成本。”贾孟表示,“在光环有云的指导下,我们通过使用保留实例来支撑需要长期运行的服务器,大幅节约成本的支出,同时针对新的应用更多地引入AWS Lambda这类的Serverless方案,简化IT运维和管理人员的压力这种优化组合的方式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云所带来的成本效益优势。”
作为云MSP,光环有云在为菲仕兰提供良好技术服务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通过与菲仕兰业务部门的密切沟通,基于行业发展趋势与业务部门一起发掘需求,利用技术卓越的AWS云实现创新,共同成长。
另一个例子,爱茉莉太平洋是韩国美容化妆品集团,经营33个保健、美容和个人护理品牌,如爱丽小屋、悦诗风吟、兰芝等。除了韩国外,爱茉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十分迅猛。随着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激增,爱茉莉在过去几年中的营业额呈两位数增长。
爱茉莉积极落实数字化转型策略,其战略部门制定了转型战略以提升业务绩效。他们已经建立了诸如CRM平台、大数据分析、AI Chatbot等项目。爱茉莉的多重转型项目的基础是基于云计算的基础设施。然而,爱茉莉的IT团队并不具备云IT方面的系统知识和经验,他们迫切需要合作伙伴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云MSP提供商Bespin Global提供的服务以及与软件相结合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涵盖了专业咨询、迁移服务、架构部署和运维管理。2016年,Bespin Global帮助爱茉莉把中国区核心业务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从海外总部迁移到中国。爱茉莉原有的电子商务系统托管在数据中心。由于电子商务系统是一种面向互联网消费者的应用,而传统IT架构下的电子商务系统存在建设成本高、运维成本高且效率低等问题无法快速应对互联网上大规模流量访问挑战。
在Bespin Global的帮助下,爱茉莉不仅提高了业务应用的稳定性IT运维质量,而且把更多的资源于创新型应用的开发。目前,他们的所有核心业务应用程序,包括所有品牌的官方网站、电子商务平台及AmorePay(爱茉莉自主开发的统一在线支付系统)都部署在Azure中国。
云MSP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帮助用户搭建优化的云架构,进一步优化成本,提供公有云的部署、运维和管理服务,更好地支持混合云场景等。云MSP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一项能力就是咨询能力,这是企业上云的第一步。企业是否应该上云、哪些应用上云、如何上云,要让这些环节更加顺利、流,咨询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对云MSP能力与实力的一项重要考验。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云MSP在规模、品牌知名度、技术实力、获客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应全面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国企业云化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促进云市场的发展,同时也让更多用户能够充分认识到云MSP的价值。
在中国,云MSP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一方面,用户对云MSP认知度低,另一方面,云MSP自身的服务还要不断完善,需要经过更多大型企业客户的实践来证明。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云MSP是未来的方向。云MSP的出现不仅可以加快企业用户的上云步伐,而且也是传统渠道商、系统集成商、IDC等转型的理想途径
4
云MSP不简单
Gartner认为,如果没有云MSP的帮助,管理云会很难。同时,客户对云MSP的要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有人预测,云MSP将催生出一个千亿元量级的市场。前景虽然是美好的,但云MSP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出来。云MSP需要在云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基础、强大的云管理平台,并能够交付优化的解决方案,云原生应用与传统数据中心的负载迁移都能兼顾。
在Gartner的云MSP魔力象限中提到了20家厂商,包括2nd Watch、埃森哲、AllCloud、Bespin Global、凯捷、Cloudnexa、Cloudreach、高知特、DXC Technology、德勤、HCL Technologies、印孚瑟斯、Logicworks、Nordcloud、Onica、Rackspace、REAN Cloud、Smartronix、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和威普罗(Wipro)等。除了一些大型的传统服务商开始涉足云MSP服务领域以外,许多创业企业也不断涌现。
什么样的云MSP才有机会脱颖而出呢?
首先,云MSP应该对云的模式、应用有深刻理解,同时对于企业用户上云的痛点感同身受,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用户的问题,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其次,云MSP应该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可以开发云管理平台,提供自动化工具,能够帮助企业用户实现向云的安全高效迁移。
最后,云MSP可以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在标准化的云服务和可落地的定制化服务之间找到平衡点。
Gartner指出,自动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云MSP需要开发自己的自动化产品,或者拥有选择商业工具并加以整合的强大能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另外,云MSP在技术上要与时俱进,将容器等新技术整合到自己的方案和服务中。
据说现在“财富500强”企业中的大多数是通过云MSP获得云服务的,而不是直接从公有云服务商那里采购。很多云MSP是围绕着大型公有云服务商(比如AWS、微软Azure、Google云等)生存和发展的。近两年,AWS、微软Azure、甲骨文等国外云服务商将云MSP认证引入中国,帮助中国企业加速云化进程。AWS选择云MSP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云MSP必须是高级或优先级的咨询合作伙伴,要提交客户的成功案例,并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和验证。微软Azure有CSP(云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云MSP被囊括其中。微软还推出了指导手册,指导云MSP为企业提供各种云服务支持。
反观国内的公有云服务商,还没有推出专门的云MSP计划,但是也有与云MSP相对应的合作伙伴,他们的职责就是帮助企业用户提供上云的评估、迁移、运营等服务。以前,云MSP的工作主要是帮助企业向公有云迁移,现在支持混合云是新的需求。总之云MSP要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桥梁的作用,将企业与云无缝地连接起来。
在整个云生态中,将供需双方连接起来的就是云MSP,他们要比用户更懂用户的业务,要比云服务商更懂他们的技术和服务,同时还要具有极强的执行力,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为不同行业的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方案和服务。未来,云MSP可能会进一步走向细分,在某些特定应用领域或行业发挥自己的专长。云MSP若想长期存在和发展,就不能只依靠某一个公有云服务商,而应该保持中立,可以支持不同的云。
5
谁能脱颖而出?
有人说,2017年是中国云MSP元年,不仅关于云MSP的讨论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云MSP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中国市场上,云MSP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一类是专门的云MSP,提供企业上云评估、迁移、云运营、开发等上云服务,代表厂商是Bespin Global、光环有云等;另一类是综合性IT厂商,他们将云MSP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比联想等;还有一类是从传统IT渠道商、系统集成商等转型而来,从以前提供产品或者说“卖盒子”转变为提供上云服务。
Bespin Global已连续两年入选Gartner公有云管理服务提供商魔力象限而且是东亚(韩/中/日)地区唯一连续两年入选MSP魔力象限的厂商。Bespin Global已获得两轮近3亿元的投资,2017年在中国的收入增加了13倍,而且是在收入基数并不低的情况下取得的。Bespin Global是AWS、Azure、IBM蓝云、阿里云、腾讯云、Ucloud、Joyent等公有云的云管理合作伙伴,在国内外拥有超过300家客户,其中包括麦当劳、博世、百威英博、太合音乐、罗莱家纺等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
Bespin Global在数据中心运维和服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和丰富的经验,在专业人员、资源和技能等方面为从事MSP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Bespin Global服务过最挑剔的客户,其专业的服务态度、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服务内容、流程和软件功能均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认可。在AWS和Azure两大公有云平台上,Bespin Global的技术团队已累计获得AWS认证280多项、微软认证60多项,涵盖系统架构师认证、开发者认证、系统运维管理员认证。在最考验厂商的产品和服务方面,Bespin Global可以提供客户所需的SLA,可用性最高可达到99.99%,其自主研发的OpsNow自动化云管理软件持续优化和更新,最新版本OpsNow还增了AI功能。Bespin Global在混合云和多云管理方面的技术和服务创新正不断走向深入。
Gartner这样评价Bespin Global:它在中国扩张迅速,为阿里云、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公有云提供管理服务,支持国内外企业在中国部署其业务;Bespin Global拥有众多AWS认证工程师,具有认证的数据迁移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Bespin Global还拥有强大的软件技能,开发了OpsNow云管理服务平台,并提供英语、韩语和中文等本地语言支持。
联想与腾讯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云MSP。联想在IT领域有多年沉淀,在服务和生态上也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能力将很快在云MSP领域得以释放。在方案和平台方面,联想将AIOps、监控、配置管理库(CMDB)、云资源编排、自动化作业、账单管理等云管理工具集成到一体化的云管理平台上,可以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自动化云运维管理服务。在服务企业客户的经验方面,联想多年来积累了大量行业客户,并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完整的方法论,致力于“双模IT”的落地,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今,联想与腾讯云的合作,犹如给云MSP业务的发展增添了一个加速器。
2017年7月,神州数码收购了云角30%的股权,大踏步进入云MSP市场。双方将在混合云运维平台开发、标准化增值服务流程等技术领域展开对接,在云资源聚合和云增值服务上展开紧密合作。而神州数码旗下的北京神州数码云计算有限公司获得了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TOP级合作伙伴的认证。在中国这样一个还不成熟的市场上,云MSP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北京神州数码云计算有限公司将以云MSP为核心,以定制化公有云、特定混合云服务为两翼,形成“一中心带两翼”的发展模式。神州数码当前的核心任务是云MSP的商业模式在国内进行快速复制。
很多企业对于那些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比较熟悉,但是对于云MSP还没有概念,或者认识不深,一些专注于云MSP领域的厂商也只是崭露头角,比如云敞、上海安畅网络、武汉迈异、东方云科、ChinaMSP云宿等。他们或是默默耕耘,或者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争取实现更的发展。专业云MSP厂商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中坚力量,但他们也要面对那些转型而来的竞争对手的挑战,包括从传统IDC、分销商、系统集成商转型而来的云MSP。在以服务为核心的云计算时代,单纯的软硬件产品销售利润持续走低,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实现厂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些IDC、分销商、系统集成商必须加快转型。从技术、方案整合、服务企业客户的经验等角度来看,这些传统企业转型云MSP有一定优越条件。
中国云MSP市场才刚刚兴起,谁能成为这一领域新的“独角兽”?未来还有很多看点。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云报
中国云报
小编微信:Taogebj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