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琴童的爸妈们,翻开你们记忆中的小朋友最近的练琴照片,是这样子的?
这样子的?
还是这样子的?
但是在学琴之前,你们想象中的练琴场景是不是是这样子的? 没有眼泪,没有叽歪,也没有河东狮吼。
这篇文章,就是让你想象中的练琴场景 ,梦想成真。
事先声明,我不是钢琴老师,这篇陪练九计,不是从教学的角度讲怎么把琴弹好的,而是从
一个陪练琴妈妈的角度出发,聊聊怎么用直观,简单,直击小朋友心理的方法,愉快高效练琴。
至于为什么明知路途艰险,还要前仆后继勇登学琴这艘贼船,之前写过GRIT, 培养小朋友的恒毅力: 为什么我们即使打酱油也要尽全力
好,接下来咱们就开始,针对每个常见的练琴困境见招拆招。
计时练琴
情景
规定练琴30分钟,于是,先坐琴凳上发呆2分钟,找琴谱2分钟,中间起来喝个水上个厕所5分钟,每首曲子之间发呆2分钟,每隔两分钟去看看时钟还剩多久...这么折腾下来,30分钟里真正弹琴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对于刚开始学琴的小朋友来说,很多老师/家长规定的练琴是按时间来的。 这是最简单直接的练琴法,但是问题来了,最典型的就是磨洋工,这里蹭蹭那里蹭蹭,实际练琴时间不到一半。而且蹭来蹭去的借口又似乎不能完全驳回。
如果实在必须要按时间练琴
1)尽量用计时器计时(手机上的就可以),放钢琴边上,这样至少小朋友可以快速直观地看到还剩几分钟。
2)钢琴老师告诉我们的防止磨蹭方法:一旦屁股离开琴凳,计时归零重新开始
不过总觉得这两个对策都治标不治本,计时练琴本身确实对练琴没啥积极鼓励效果,还是换一下方法。
另一个最常见的练琴方法就是计次数
每首曲子弹上规定的次数,一般来说小朋友都会有循序渐进的进步。
当然,计次练琴也不是最完美的练琴法。
对策
计次练琴
情景
说好每首曲子练5遍,小朋友每练完一遍都要问“还有多少遍?” 还会因为自己记的次数和妈妈说的不一样吵架。
相信每个小朋友家里都有一个这类的算盘吧?除了学数学,还可以做练琴计数器。每练一遍拨拉一个珠子。练了多少次一目了然。
对策
情景
规定每首曲子练习5遍,第一遍磕磕巴巴,第二遍磕磕巴巴,第三遍同一个地方错的还没改过来,第四遍依旧那里错,第五遍急急忙忙凑合弹完。五遍下来没啥进步。
计数之外,再加上质检。给每天每个练习曲子定个循序渐进的小目标,比如练习新曲子
第一天:单手弹熟;
第二天:双手合并且保证音和节拍正确;
第三天:整个曲子不超过三个错误/停顿;
第四天:要体现表情,
等等。
练习五遍,第五遍的时候请妈妈/爸爸来质检,质检通过就完工。质检不通过补加次数。
对策
高效率练琴
小朋友习惯了练琴质检之后,还可以再升级到更有奖励性的方法:不计时,不计次,只看质量的练琴
只要达到质检目标,弹两遍过关那就只用弹两遍,弹10遍才过关那就要弹10遍。这个对策一般到了每首曲子练习的后期,在纠正细小错误,注重表达力之类的方面,特别有效。小朋友为了少练几遍,每练一次都特别专心,早早练完琴就特高兴。
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让小朋友尝到了高效的甜头,只要达到目标,越专注花时间越少,其实对他们自己也最有利(早点练完琴,多出来的时间他们自己掌握,随便玩)。练琴之外,无论是学科的课业,还是将来的工作,能把这种高效高质的养成习惯,把其他事情也做到事半功倍,绝对是终身受益的。
对策
不承认弹错了
情景
小朋友在弹琴,妈妈在厨房一边做饭一边竖着耳朵听。咦,这里弹错了。走到钢琴边看着谱子再听一遍,嗯,确实弹错了。跟小朋友指出,这里如何如何错了。小朋友: “我没弹错!我哪里弹错了?我刚才就是按你说的弹的。“ 坚决不认错。
手机录像!证据确凿!
跟小朋友说既然不确定,让妈妈录下来,咱们自己看。
当然手机录像有两种后果:
1)小朋友看到自己确实弹错了,没法否认,于是改错。
2)小朋友看到自己在被录像,立马弹得特别认真,盯着谱子确认自己没弹错,结果就是录出来的果然是弹对了的。
这俩结果都没问题,殊途同归,反正最后就是都弹对了。
对策
五线谱瓶颈期
情景
小朋友开始认五线谱的几个月内,经常有两个瓶颈期。第一个是在熟悉了右手的CDEFG之后,A和B记不住,还有就是左手的EFGAB老是记不住。
这个免费App (搜Solfa可以找到), 基本上以琴键flash card的形式让小朋友熟悉五线谱度音,因为是手机游戏,所以小朋友练起来很容易接受。
界面是这样的,五线谱上出一个音,小朋友要按对应的琴键
对策
情景
第二个瓶颈期:记不住高八度和低八度的C的位置。
就是这两个C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如果记不住这两个位置,也很难根据这两个基准位找到其它相近的音。
在琴谱上用浅色的彩色铅笔把这两道整道涂上颜色,这样小朋友一看到有颜色的这道,就知道是C。时间不用长,两个星期几首曲子之后,这俩位置就能熟记了。
涂成下图那两道浅绿色的样子,不会妨碍读谱,又一目了然。
对策
音符的拍子不精确
情景
对于没学过分数的小朋友来说,四分音,八分音,两分音,不是精准的一拍,半拍,两拍,而只是一拍,比一拍短一点,比一拍长一点,解释也解释不清楚。
要用具体直观的方法跟他们解释每种音符有多少拍。这就可以用到家家都有的乐高。
用细彩笔在上面标明音符,一目了然就可以看到拍子的区别。
对策
弹错了发脾气
情景
小朋友弹琴反复出错,其实第一个不高兴的就是他/她自己。特别是怎么都改不过来练不好的时候,会自己跟自己生气,发脾气,甚至崩溃。
让小朋友休息放松一下,而不要死磕。因为弹琴涉及到眼脑手多项功能和多种知识的联合运用,某个知识或者功能很可能因为疲劳或者情绪暂时卡壳。这个时候死磕会让情绪更失控。
放松一下,即使是窝沙发上发发呆,抱抱毛绒玩具,都会有利于调整情绪和思维,经常会比说教和死磕的效果好得多。
对策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小朋友看到大人或者哥哥姐姐练琴也会出错。小小朋友的钢琴课本,很多都带有四手联弹的伴奏部分,妈妈或者哥哥姐姐陪着弹四手联弹,如果也出了错,小朋友会特别乐。几次下来,他们知道不光是自己会弹错,就不会因为自己弹不对而发那么大的火了。
对策
下面这个比较特殊,不是小朋友练琴的状况,是演奏会,汇报表演,比赛的时候,狗仔队爸爸妈妈的常见状况

演奏会照不到好照片
情景
汇报表演这种值得纪念的时刻,肯定希望能留下好照片。但是表演过程中,家长坐得离舞台/钢琴远,不方便满场走动,很难拍到角度好的照片。而且想要专注听表演,自己和别人都不想被相机咔嚓咔嚓的声音打扰。
等小朋友表演完了,再想让他们给摆拍照个相,都是各种不耐烦不合作,想赶快走人。
表演前一般都要提前半小时到,然后轮流上台试试钢琴,弹个一首半首的,这个时候可以想站多近站多近,360度角随便拍。拍完了,等正式表演的时候就不用忙着拍照了。
对策
以下这几张,都是趁表演前的练习时候照的,那时候想站哪里都可以,想离多近离多近。

不仅可以照弹琴,还可以拍花絮,也都是趁表演之前照,小朋友最配合。对他们来说,反正是在等表演开始,正无聊呢。(等表演一结束,人家就巴不得早点离开了)

最后,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时不时给练琴加点精灵古怪的元素,让小朋友觉得练琴不是一件死板枯燥无聊的事。 
Make it FUN!
过年过节让小朋友挑些应景的曲子弹,即使难度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学琴进度。从兴趣和动力来说,绝对是强心针。
如果小朋友练琴时候有些非原则性的奇思怪想,让他们有机会
天马行空
一下。

不要逼小朋友表演给家里来的客人表演,但是如果小朋友有主动表演的兴趣,千万要提供各种机会。
以上为陪大壮小美练琴三年的斗智斗勇经验之谈,希望也能帮其他在陪练第一线奋斗的爸爸妈妈脱离“陪练琴=亲子关系杀手”这个魔咒。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