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七连屿,远处是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

西沙群岛,一直以来都是科学考察研究的圣地。
今年夏天,中大科考队接棒前辈学者,前往西沙,
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科考,
探寻这片蓝色国土的美丽壮阔和其所蕴藏的科学密码。
启航!星辰大海
7月27日,经过近20个小时的航行,
科考队终于到达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
北纬17°05′,东经111°30′,北礁。
这里是中国94个领海基点之一,
距此12海里以内的海域都是我国的领海。
7月27日,科考船到达西沙科考第一站——北礁。
高空视角下的北礁,如一块浮在海面上的翡翠。
夕阳下的北礁。

为方便作业,科考船只停靠在西沙群岛的北礁外围。
北礁的外围屹立着若干个界碑,这是北礁的界限,更是中国领土的象征。
北礁上的灯塔,为来往的船只指引方向。
船只行驶了一夜,迎来西沙海面的朝阳。

白天浅海处,海水清澈见底。
傍晚,科考船与星辰大海。

海上晚霞。
8月4日,科考队得到了登陆七连屿赵述岛开展调查的机会。
赵述岛因纪念明朝赵述奉命出使三佛齐而得名,
是七连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三沙市七连屿管委会就建在赵述岛上。
这里也是西沙群岛最大的渔民聚居地,
岛上的常住渔民有五六十户。
美丽的赵述岛,岛上建设如火如荼。

赵述岛上设立了健身房、图书室丰富了岛民们的生活。
赵述岛上竖立着我国领海基点界碑。
而大船在赵述岛附近停航调查的同时,
一支特殊的小分队正星夜赶赴3海里外的西沙洲
为了躲避毒辣的阳光,
3名科考队员将在西沙洲上通宵测量地质数据,
天亮后再返回。
七连屿的西沙洲,纯净的环境让夜空格外显眼。

科考队员在作业间隙仰望西沙群岛的星空。
西沙洲上的鸟蛋。
科考剪影
采集海洋药源生物,给岛礁做“深度体检”,化身岛民开展了田野调查……
作为中山大学南海综合科学考察的一部分,此次西沙科考,队员们做出了不少新尝试。
队员们正在水下进行采样。
队员们抓紧时间对刚获取的样品进行采样。
昆虫组的队员正在七连屿的赵述岛上进行捕捉。
队员们正在木船的船舱内对数据进行分析。
西沙群岛的东岛上,队员们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数据测量。
西沙群岛白天酷热难耐,部分队员选择夜间在岛上进行测量。
对于科考队员们来说,西沙之行除了是一次难得的科考机会,更是一次独特的生活体验。
在北礁时,完全没有手机信号,
大家度过了“与世隔绝”的8天,
后来到了岛上,科考队员与渔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采集到了珍贵的标本和第一手资料。
海上的生活虽然单调乏味,但每每队员们聚在一起吃饭时总是欢声笑语。

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北礁作业八天后,队员们到达七连屿附近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报平安。
出发前,队员们正搬运所需物资。
此次科考,队员们还带回了首次曝光的海底文物、珍贵的菌株和难得一见的海生昆虫等收获品。

科考队员采回的物品中,还有大量不同时期的瓷器、铜钱、铁器等。
科考队员从水下获取的样品。
渔民生活
除了深深地被大自然里的秘密所吸引,西沙群岛的快速发展也让科考队员们兴奋不已。
以捕鱼为生的赵述岛居民开始越来越多地跨越大海,走上海岸。他们的教育、医疗条件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渔船出海前,一般都会在船上系一面国旗。南海地区情况较为复杂,一面五星红旗能让航行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小艇被吊下水后,渔民们还需要上小艇再次确认一下船体状况。
不少岛上的渔民选择把小孩带上岛,为的是尽可能多地尽父母之责,等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再送回海南读书。
渔民正在船上工作。
除了将打上来的鱼进行冷冻处理,赵述岛基金会和渔民还会将海鲜制成干货。
赵述岛上居民们平时居住的棚房区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岛民介绍,看似简易的屋子能抗12级台风,是长期在西沙捕鱼最好的歇脚处。
未来,赵述岛上将建成一个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居民定居点,配有集散广场和商业步行街,让西沙渔民们的生活更方便。

图文:董天健  钟哲        校对:黄黎繁
编辑:曾强     张梓望     张迪

统筹:王溪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