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微信号 北洋之家
微信ID:bypm2016
原作者:北洋君
54年的今天,
1964年10月16日上午,
一道道 密语电波 在中国西部某地
与北京之间频繁传播……
“8点钟,老邱住上房,开始梳辫子。”
“10点30分,梳完辫子。”
“11点30分,第一次检查完毕,结果正常。”
“老邱”是谁?
为什么要上房梳辫子?
其实,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里,

老邱两个字就等于
 中国国家最高机密!
 文 / 有温度更有态度的 
北洋君
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时,
位于中国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
金光喷发、火球凌空!
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这个代号为“老邱”的国家最高机密
终于向全世界展露真容——
当晚,新华社公布了这一消息,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苏联人说,离开他们,
中国20年造不出原子弹,
从一声巨响开始,
中国人不仅靠自己造出了原子弹,
更挺直了脊梁,
击碎了西方对中国的核威胁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天,
还是一位物理学家51岁的生日,
这绝对是上天有心的安排,
  这个人,就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 
今天是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4周年,
也是钱三强诞辰105周年,
 我们不能忘记他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今天,我们的头条,
  属于钱三强!
NO.1
钱玄同送给他四个字
从牛到爱!
▲19岁的钱三强
1937年7月的一天,上海港码头,
一位年轻人提着行李,
登上了开往法国的轮船!
游轮上的这位年轻人只有24岁,
名叫钱三强,
在他随身携带的行李中,
有他一生最珍爱的一件东西,
上面写着:“从牛到爱”!
这幅字是父亲钱玄同四年前送给他的,
钱玄同是我国的著名语言学家,
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白话文,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那时候钱三强刚刚考进清华大学物理系,
父亲给他四个字:“从牛到爱”。
意思是:发扬属牛的那股牛劲,
在科学上不断奋进,
向牛顿和爱因斯坦学习。
▲1932-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学系的同学毕业合影,后排左一是钱三强、前排右二是何泽慧合影时或许钱三强不会想到,这位梳着大辫子的女孩成了与他共度一生的爱人。
钱三强从清华毕业时,
国家已经是风雨飘摇。
当时,钱三强有两个选择,
一是去南京的兵工署,
一是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当助理研究员,
兵工署待遇高升迁机遇多,
而物理研究院就相对默默无闻。
▲钱三强一家合影,右一为钱三强,右二为钱玄同
钱玄同一向不干预子女的决定,
但是他还是在钱三强两者权衡的时候,
微微加上一点点的砝码。
他只对钱三强说了一句话:
人的志趣,不能局限
在眼前的待遇和升迁机会改变
钱三强听从了父亲的建议,
选择去了北京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并考取了去巴黎大学
居里实验室学习的机会。
▲小居里夫人夫妇
就在他整理行装准备出国时,
七七事变爆发,
面对国家存亡和父亲身患重疾,
钱三强有些犹疑 ,
父亲钱玄同忍着病痛,
劝钱三强不可以放弃。
▲钱玄同(1887—1939),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字学家、著名文学理论家、语言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父亲说:一个男子汉,
近忧是应该的,但必须有远虑,
为什么弹丸之地的日本可以侵略中国?
就是因为中国落后,
中国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你现在去法国学的就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将来国家一定会用得上,
你一定要走出去。
或许连父亲钱玄同也不能想到,
当钱三强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时,
他已经是世界上
举足轻重的核物理专家!
NO.2
25个字的电报收获爱情
成就“裂变之光
法国,1945年冬天。
门铃响了,
站在外面的是老同学何泽慧!

▲何泽慧(1914年—2011年),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老同学的到来让钱三强意外又惊喜,
早在清华求学期间,
钱三强就对这位女同学心生爱慕之情。
何泽慧与钱三强一样,
都是出身名门。
苏州网师园,世界文化遗产,
曾是何家的私宅!
何泽慧的家族成员个个是大才,
她的父亲何澄,同盟会成员,
母亲王季山,物理学翻译家;
姐姐何怡贞,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
哥哥何泽明,金属学专家。

▲何泽慧(右)童年与兄弟姐妹们一起
幼年的何泽慧在家族的影响下,
早早就立下了献身科学的宏大理想。
1932年,18岁的她考进了清华物理系,
是当年唯一的“女状元”。
当年,清华的学习格外繁重,
班上只有10人顺利毕业。
何泽慧是这10人中的第一名。
而第二名,就是钱三强。
两人从清华毕业后,
何泽慧选择了赴德国柏林深造物理。
钱三强则赴法国居里实验室攻读镭学。
异国他乡,钱三强常拿起那张毕业照片,
面对微笑的何泽慧
可望而不可及,
距离茫远却又感到亲切。
▲在居里实验室求学时的钱三强
1943年初春的一天,
钱三强突然接到何泽慧来自德国的信函,
何泽慧与钱三强这段美好的姻缘
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
不断的电报往来让沉睡多年的爱情萌芽。 
1945年初春季节,
32岁的钱三强发出了平生第一封求爱信:
经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要求。
如能同意,我将等你一同回国。
这大概是知识分子中最简短的求爱信了。

何泽慧以同样简练风格答复:
感谢你的爱情。
我将对你永远忠诚。
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同样是短短的25个法文字符,
使钱三强如获甘霖。 
1946年春天,为了爱情,
何泽慧再次只身提了一个箱子,
来到巴黎。
结婚之后,
这对年轻的科学家夫妇,
很快迎来了他们研究生涯的巅峰时期
▲1946何泽慧与钱三强在居里实验室的云雾室设备上做三分裂实验
夫妻两人共同在居里实验室
对原子核裂变做深入研究。
几个月后,何泽慧首先捕捉
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
1947年初,他们正式发表论文,
在国际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不久,法国国家科学院授予钱三强,
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用于奖励他的杰出工作,
钱三强是得到这一奖励的第一位中国人。
▲钱三强获奖时的合影
1947年,只有34岁的钱三强
晋升为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导师
然而所有同事都没有想到的是,
正处于科研研究巅峰的他
竟然做了一个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决定
 离开居里实验室,
 回到中国!
▲学所有成、回国服务一直是他的心愿和志向,他同小居里夫人告别时合影
离别那天,
约里奥先生把一些重要数据
告诉了钱三强,
小居里夫人则拿出了极其珍贵的放射源,
她告诉钱三强带回国或许有用,
而这张照片就是他们最后的留影。
临别前,小居里夫人还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10年期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
并由我们指导工作的同时代人当中,
他最为优秀!
1948年5月,
钱三强与何泽慧
抱着半岁的女儿乘船回国,
此时距离钱三强离开国土,
已经整整11年……
这11年里,钱三强从一名清华学子
成长为一位卓有成就的实验物理学家,
期间,国内父亲病故、日本投降、内战打响!
如果他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所有人都确信,他一定会更有建树。
然而,回国后,
为了祖国,
他义无反顾地献身国家、牺牲自己,
投身到了一项更加伟大的事业中!
NO3
他为中国核事业奠基
更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1949年12月3日,
钱三强给居里夫人写了一封信:
敬爱的老师,
有的时候我感到一些担心,
因为我不知道我
是否还能回到我的科研工作中。
但从另一方面说,
我知道人民的胜利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了能获得彻底的胜利,
每个人都应当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这也是为胜利而牺牲!
写这封信时,
钱三强已经被任命为
 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副局长,
负责调查和统筹规划全国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繁忙的组织工作和社会活动让他无暇
兼顾他热爱的科学研究……
在个人的科学追求和
国家需要的科学组织工作之间,
他必须做出选择,从此以后,
在国际核物理学的刊物上,
再也没有一篇属于钱三强的文章。
但与此同时,
新中国的核科学事业,
在他的谋划和组织下开始起步!
很快,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在钱三强的组织下,
一大批科学家从国内外聚集起来,
比如:赵忠饶、邓稼先、汪德昭、杨承宗等,
短短几年,近代物理研究所
就从建所初期的十几个人,
增加到了150多人。
▲1951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全体人员。前排左起:胡文琦、肖振熹、邓稼先、彭桓武 、赵忠尧、钱三强 、何泽慧、肖健、王素铭。
而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
新中国核科学的创业者和奠基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
中国的核武器研制正式提上日程!
正如约里奥居里先生所说:
中国要反对原子弹,
就必须先掌握原子弹。
▲钱三强(右二)和毛泽东主席(左一)共同祝酒
1956年11月,
主管原子能工业的二机部正式成立,
钱三强任副部长!
在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走后,
中国在整个核武器研究中,

最重要的就是启动人才,
而人才启动的关键就是钱三强!
他最力推的就是由
年仅34岁的邓稼先
负责原子弹的理论设计,
1960年他又推荐朱光亚负责最后的产品设计,
在钱三强的调度下,
一些从苏联回来的学者纷纷加入,
在钱三强的努力之下,
中国的科学家,顶了上来!
▲左,邓稼先;右,朱光亚
而整整在钱三强办公室存放了12年、
小居里夫妇给他的放射源,
也终于派上了用场,
经过两年的时间,

中国的核专家们终于利用这些放射源
做出了符合要求的点火中子源!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
中国第一次核爆试验准备就绪,
所有人都在紧张得等待着,
原子弹启爆的那一刻……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
这一天,钱三强并没有去往现场,
而是如往常一样,
去二机部的办公室上班。
原二机部的部长刘杰回忆说:
16号的上午,钱三强去了他的办公室,
他对钱三强说,今天爆炸,
大概也有不成功的可能!
这时候,钱三强眼里一下子涌上了泪,
他说:一定会成功的!
随着蘑菇云的腾空而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钱三强的命运却发生了改变……
NO.4
在那个艰难又特殊的岁月
他心里装着的,永远是祖国!
在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的第三天
钱三强坐上了开往河南信阳的列车,
去农村参加劳动,并改名为徐进,
从此他不再担任
与核武器研究有关的任何工作。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氢弹爆炸成功这一天,
钱三强正在接受隔离审查,
听到新闻后他急切地向门卫提出,
想看看当天的《光明日报》!
早在1960年,原子弹还在艰苦公关时,
钱三强就开始为氢弹的研制提早做准备。
氢弹爆炸成功后不久,
一直被隔离审查的钱三强,
被通知去陕西合阳的干校进行劳动,
此时,钱三强提出了唯一的要求,
希望妻子何泽慧一同前往,
能相互有个照应。

在钱三强儿女的记忆里,
即便是钱三强工作最忙的时候,
每年都要去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
但这个习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就中断了。
在陕西合阳干校改造的岁月里,

钱三强给儿子钱思进写了上百封信,
他在信中写道:
“我这一生也无其他长处,也只有
‘做什么就好好地去做’这一条”。
钱思进拿出一封父亲写的十页厚的信,
哽咽到说不出话来:
那会儿父亲白天劳动,
晚上还要写检查,还要受批判,
他还写了这么长的信,
可能一夜都没有休息……
▲1971年写给儿子的信
在干校,钱三强白天跟大家一起劳动,
养猪、种棉花、打麦场,
虽然农活儿并不熟练,
但是他都跟做科研一样特别认真。
有一次在碾麦场上,
一只牛翘起尾巴要拉屎,
钱三强为了让每一粒小麦颗粒归仓,
就用自己的手去接着牛屎!
▲何泽慧对彗星跟踪观测
在干校那些年,钱三强与何泽慧
已经不得不彻底远离了科学研究,
但是他们对于未知的好奇
和对发现的兴趣始终如一。
在农村,他们仍然观测彗星,
这些发现的快乐,
以及写信与孩子们分享这些快乐,
都是钱三强、何泽慧在干校改造的生活中,
倍感愉悦的时光……
▲1971年春节,三个孩子到干校与父母一起过年的留影
1971年,三个孩子都赶到了父母所在的干校,
一家人在一起过年,
这让钱三强和何泽慧有说不出的幸福。
但是孩子们也伤心地发现,
60岁还不到的父亲和母亲,
已经老了……
1975年,为了恢复中国科学院的正常秩序,
时任科学院党组负责人的胡耀邦找到钱三强,
希望他能在科学院组织百家争鸣座谈会,
了解科研人员的心声。
大家没有想到的是,
在当天的会场上,
62岁的钱三强,
竟然掩面大哭!
9年里,钱三强没有平等地参加过一个会,
不是被批斗就是被审问,
突然这一天,
胡耀邦让他主持科学家的百家争鸣座谈会,
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文革结束后,
 钱三强担任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
他每天要乘公共汽车上下班。
冬天刮风下雪,他身穿长棉袄,
颈间系条围巾,头上戴一顶遮耳棉帽,
每天往返于中关村和三里河之间,
完全看不来这个老人,是中国的科学大家!
钱三强负责全院的科研任务和国际学术交流,
而重新忙碌起来的他,
又恢复了以前的工作热情!
他燃烧自己所有的能量,
为推动当时中国科技的发展,
以及恢复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的
交流而四处奔忙,
一直忙到晚年……
NO.5
铭记共和国科学元勋
挺起大国脊梁
1991年1月2日,
为了迎接新年,钱三强、何泽慧
与孙辈们一起,弹着琴唱着歌,
这也是我们可以找到的,
钱三强最后的影像……
1992年5月底,
首都科技届缅怀聂荣臻元帅,
为了准备发言稿,
钱三强头一天晚上, 
反复一字一句地修改到第二天凌晨。
在第二天的发言中,
他讲起往事,激动不已几度哽咽,
发完言之后,
他又坚持听完了所有人讲话才回家休息。
当天晚上,钱三强心脏病发作,
住院治疗一个月后,
6月28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79岁……
1999年9月18日,
国家召开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彰大会,
追授钱三强为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获奖后,钱三强最好的朋友,
同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
第一时间去了钱三强的墓前,
他鞠了三躬后,
郑重宣读了这份至高的国家荣誉!
钱三强走了19年之后,
2011年6月20日,
他的夫人何泽慧去世。
当悼念这位“中国居里夫人”的人们
看到她住所的简陋时,
都禁不住泪如雨下。
自从钱三强去世后,
何泽慧一直住在她与丈夫
共同生活了40年的老房子里,
家中的摆设一直保留着丈夫去世前的样子。
用了50年的二手五斗柜,
老旧的单人铁床……

若不是在这张又窄又旧的小床上面,
悬挂着她与丈夫钱三强的照片,
任谁都不会相信,
这是两位中国居功至伟的科学家
住了几十年的家。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
中科院在中关村盖了几栋大面积的新楼,
钱三强与何泽慧执意不搬进新房。
他们都生在富裕之家,
从小不愁吃不愁穿,
成为科学家后,
他们更从不讲吃穿,不讲住,
从来不计较什么生活条件。
而常挂在他们嘴边的一句话却是:
只要对国家有益,对人民有益,
就坚定地去做!
92岁时,何泽慧不小心摔坏了脚,
痊愈以后,她依然坚持上班。
有人说,何泽慧是中国最后的贵族,
可她朴素到与普通老太太无异,
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什么贵族!
她与钱三强,
从未因出身名门,就生活骄奢,
更没有因居功至伟,就派头十足,
他们身上那种强大、令人折服的精神,
才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更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2000年,何泽慧院士在“神舟二号”发射场 
一百年来,
为了科学和民主在中国生根,
钱三强、何泽慧与父亲钱玄同两代人,
都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还有太多太多共和国的科学元勋们,
他们选择在最好的年华、
在学术发展最巅峰时期,
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
即便条件困苦,
即便受过委屈,
他们依然那样无怨无悔地,
把最最赤诚的心,和最最热烈的爱,
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他们,为了共和国,
  毫无保留地燃烧和奉献了
 自己的 一生!
当我们扬眉吐气,

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时,
不要忘了他们,
这些为共和国发展呕心沥血的
 大 国 脊 梁!
—THE END—
来源:北洋之家(ID:bypm2016),中国最有人文情怀的文化微刊!有温度,更有态度!欢迎订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