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之前,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就是完成自我探索,找到适合的领域。
但现实中,很多人只要自己有不满情绪,就会拼命换工作,然而换了工作后又发现,新工作同样会有不尽如己意的地方,于是又萌发了跳槽的念头。
就这样换啊换啊,每次换工作似乎都有足够的理由,但换了之后依然会后悔。
这就像个迷宫一般,每次自己如此渴望逃出困境,试图主动选择出路,但遗憾的是,下一个陷阱正在不远处悄悄地被埋下。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职场恶性循环怎么破?
答案是:想要在30岁前的职场黄金期好好累积不走弯路,首要的就是认知自我。
而对很多人而言,认知自我的重要一课,就在于学会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来,并逐渐形成独立的自我。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你带来不同的启发和帮助。
从几年前开始咨询至今,我发现很多人都有一个类似的困惑,那就是工作干不了几年遇到不如意的境况就想逃离。
但问题是,逃离之后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后者比前者更麻烦更复杂,于是这类人的职业生涯像是在走迷宫:
他们一直想要找到一个出口或方向,但无奈的是,他们总在原地不停地打转,刚有一丝曙光又退缩了回去。

通常说来,这类人群在未来的职场发展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职业危机。
即由于之前一直逃离,缺乏长期深入的职业积累,以致于一直在“新手期”停滞不前,在相应的年龄缺乏相应的累积,一旦面临变化,则会陷入异常被动和无力的局面。
我统计了下我做过的职场咨询案例,在这些人的咨询记录中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出生在一个并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里。
咨询者阿华(化名)的职业经历是一个典型。
翻开他的简历,你会发现每份工作都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最长一年多,最短一个月,短短五年内一共换了二十多份工作,因此他的职业经历特别凌乱,看不出一丝上升的轨迹。
经了解,阿华的父亲是一个木讷的农民,虽然沉默寡言但骨子里异常固执,认准的事情谁也劝不动;阿华的母亲对丈夫颇有怨言,觉得这个男人不顶事儿,性格有些急躁。
在阿华的童年记忆里,自己总是因为各种事情遭到母亲喋喋不休的指责甚至打骂,这些事情包括:不按时起床、贪玩、学习拖延、成绩不好,等等。
每当母亲对着阿华狠狠责骂的时候,原本沉默寡言的父亲偶尔会帮阿华说话。
这一帮腔使得战火升级,母亲开始数落父亲,而父亲被惹急了也当仁不让,甚至父母会大打出手。
你能想象当年阿华的感受吗?
试想一下,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儿路上贪玩回家晚了点,结果被母亲一顿责骂,父亲开始帮腔,后来父母开始相互埋怨甚至大打出手。
如果你是躲在角落里的阿华,你此刻最想做什么呢?
是逃跑,对不对?
离开这个硝烟四起、感受不到温暖和爱的家,对不对?
你会不会在寂静的深夜萌发出离家出走的念头?
甚至会在大脑无数次幻想:“如果有一个温柔的妈妈该多好;如果我的父母能和同学父母那样温馨和睦该多好......”
于是阿华总是处于矛盾而割裂的情绪体验中:
  • 一方面,阿华渴望家庭的温暖,渴望父母能够多关注与理解自己; 
  • 另一方面,阿华不得不继续面对来自父母和家庭的攻击和伤害,他恐惧、难过、愧疚、害怕......
心理学上称这种矛盾的内心感受,叫做“矛盾型(反抗型)关系模式”。 
这种模式伴随着阿华长大,将会投射到他的职业发展中,并且毫无疑问的是,未来更会复制到阿华组建的家庭中。
因为渴望关注与认可,感情一片空白的阿华总是试图用工作证明自己。
但是,只要时间一久,当他人(领导及同事)开始给自己一些反馈尤其是负面反馈时,童年记忆中的创伤体验就会再次被唤醒,为了避免那种恐惧与焦灼,他便主动选择逃离。
阿华内心没有说出口的那句话其实是:“在他人炒我鱿鱼之前,我先主动放弃那份工作,这样便不会有伤害。”
所以,你就不难理解阿华在职场上的种种表现了:
在开始工作那会儿异常认真热情,可还没过多久就开始出现焦虑、紧张及不安的情绪;
稍微有人对他做出负面反馈或者他察觉到周围领导及同事对自己的不满意,就会消极怠工,最后辞职走人。
那么,职场人格是怎样被家庭环境影响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