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少朋友步入中年,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到底应该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完全看个人取舍。可最近的一个故事,让人颇为感叹。
一个朋友在腾讯干了五年,加班熬夜连轴转,没有一句怨言,就是为了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让自己的简历变得特好看。
三个月前,他被人挖角成功。让他惊讶的是,跳槽的时候,领导连一句挽留都没有,麻利地就把离职手续给他办了。
那时,他就觉得不对劲了。结果短短三个月,周围的人纷纷变脸。
过去捧着他、哄着他的人,拉黑的拉黑,失联的失联。本以为自己能带走的关系,一个都没带走。
心心念念开启事业的新篇章,刚迈出门,就被泼了一头冷水。
这让他不得不感叹,原来人这么容易没有自知之明,和大佬待久了,不知不觉就把自己也当大佬了。
事实如此,在大公司的时候,你总以为资源、人脉都来的很容易。只有离开的时候才发现,能留给你个人的东西少得可怜。
人生有一种悲剧,叫错把平台当本事。

02
生活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缺乏自知之明,误以为平台就是自己。
可现实往往很残酷,离开平台的你,可能什么也不是。
有很多职场精英说起职业瓶颈,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实力。
一个人在大公司待久了,会养出很多毛病,比如当资源和人脉都涌向你,就开始忘乎所以。
曾经一家著名医院的神经科住院医师,考上博士之后,被医院重金挖了回来,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据说一号难求,他个人也一路飙升,成了科主任。
可他突然有一年毅然决然地辞了职,不顾领导的挽留、家人的规劝,非要开个私立医院。
结果,只有开业之初那段时间有热乎气儿,不到三年,就关门大吉了。后来他想回医院,可老东家早已经另觅了良才。
其实细想,这种失败几乎是必然的,病人去看病,医生固然重要,但也不过是决策的一个因素。可人总是容易出现归因偏差,觉得自己的功劳特别大。
你离开平台变得狼狈不堪,平台失去你依然风生水起。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03
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本来是个穷酸落魄的乞丐,投奔乔家后得到重用,才开始翻身。
可没想到孙茂才居功自傲,被赶了出来。他不服气,想借对手钱家扳倒乔家。
钱家人对孙茂才说了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聪明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大公司之所以能取得今时今日的成就,必然有一些值得你学习的东西。
前微软中国董事长唐骏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微软美国总部向他抛出橄榄枝的时候,他自己还在经营三家公司。
犹豫之际,妻子说了一句话:“我们不是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企业再怎么发展,都很难赶超微软吗?微软的奥秘在哪里,你难道不想知道吗?”
于是,唐骏卖掉自己的公司,去微软做了一名软件工程师。也正是借助微软这个平台,唐骏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有句话很有道理,三十岁前要学会依靠平台,三十岁后要学会忘掉平台。在你没什么能力的时候,借助平台发力,是个很好的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经常会有人劝说跟刚毕业的年轻人,一定要去大公司。
从某种程度上说,平台能给你的眼界和格局,绝对是一生的财富。

04
然而到了某个阶段,平台也会限制你。
这一点,人到中年都特别能理解。一个离职员工写过一篇文章,其中最扎心的就是:在大公司,你就是一颗螺丝钉。
说得更直白一点,平台是平台,你是你。离开平台的你,可能什么也不是。
从小到大,都有人告诉你,人贵有自知之明。可偏偏,自知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
这不仅需要我们随时进行自我评估,还要有敢于否定自己的勇气。
因为真的非常有可能,离开平台后的你,会变得一无是处。
这么说,不是让你死守在大公司,而是说,身在大公司,你也要随时保持警醒。
能多学就多学,但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要看清自己能力的边界。
同时,就算有一天要离开,也要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