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史学家
人文社科丨高等教育丨社会热点
 | 来源:互联网考古学

1994年2月10日,星期四,农历新年。
4岁的我对于94新年唯一的记忆,就是春晚里面舞台上那座奇怪的桥,和在大雪覆盖的东北农家院里绽放的鞭炮和烟花。
当94年新年钟声敲响,远在3000里外的上海也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94年的上海还只是宣传禁止燃放鞭炮,没有彻底执行,39岁的王沪宁也“不管文明不文明”的放了一千响的鞭炮。
在这样的场合,人往往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越是热闹越是如此,从中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感觉到世界是多么强大的外在力量,是可以不依人的感觉和情绪而存在的力量,是可以不依人的理性和理想而存在的力量。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自己,觉得自己融入了社会和世界。但是,当世界沸腾起来时,才发现自己孤独安静的存在。

复旦教工宿舍10楼的窗外依稀还有爆竹的声音,王沪宁静静的在大年夜里给自己DOS6.0机器安装了发行不久的《大富翁2》。
玩一种电子游戏,叫“ 大富翁 ”,玩 了一会儿,又是买地,又是炒股,又是建筑商场,最后破产,输给一个叫“大老千”的人,被狗追得到处逃,落到阴沟里。

1994年的王沪宁已经在复旦的校园里度过了16年的青春岁月,估计他不会想到这是他在复旦的最后一年。
28岁就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副教授,在当时的政治学界:北有严家其,南有王沪宁,从政治系主任,到法学院院长,他沉浸在学者的世界。他白天工作,上课,做研究,办讲座,而晚上他往往会看书到深夜,一个人写书,写日记,这种生活他称之为:“政治的人生”
多年来养成一种习惯,或者说不得不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思考一天来的经历。白天,大部分时间均在异常的忙乱中度过,没有工夫思考。有工夫思考的时候,大多也用于作严肃而枯燥的学术思维,专业得厉害。而对于人生,却没有时间去思考。夜色下来,一切归于宁静,望着窗外闪烁的路灯,可以静静地思考自己和世界,思考在自己的行政工作和学术研究中排不上号的事情。从中找出有意义的东西,做一点小小的思想享受。
这种思考,对人是有益的。一个人做多了自己的职业活动,如果不调整,就会变得单一,思想也慢慢定向,没有开放式的思维方式。所以要在紧张的大脑和肢体活动之余,发现思维的新空间
读《政治的人生》,就像在听一位睿智的朋友聊他每天的工作、生活、所思所想,却丝毫不会感到无聊和苦闷。它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王沪宁,一位博闻强识的学者,一位心境平和的智者。管中窥豹,只从这一年的日记中,也能看到王沪宁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治国)、惊人的阅读量(治学)、洞察世事的思考(为人)和平静淡泊的性格。

治国之道
1、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模式的重要方面:
        1超大社会与政治调控之间的关系。 2一党领导和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3公有制和政治体制的关系。 4伦理民主与法理民主之间的关系。 
2、如何办法学院:
    一是人才,二是理论,也就是方法论,三是管理,四是凝聚力。有这四条,坚持不放,可以办好。
3、政治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面:
    政治体制的发展只是其中非常表层的方面,社会的政治发展最后的关键在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这是社会最难发生变化的部分。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不能按照一定的规划来发展,政治体制可以。政治心理就是更复杂的因素了。这个问题这几年开始有了明确的认识,主要是在学术界。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以为可以随心所欲地推进社会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究竟如何是合理的,恐怕也难以回答,只能说这里有生态平衡的问题。一定的政治文化只有与一定社会历史一社会 文化条件相适应的时候,才最有利于促进一定社会的政治发展。
4、西方政治思想的分期问题:
    用方法论或者说世界观来分。从古代到现代,分出了伦理学世界观、神学世界观、法学世界观、社会学世界观四种主要的方法论,从而把西方政治思想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均有一种主导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主导了一定时期的政治思维和一般的思维方式。
5、民主的“逻辑反叛”:


     社会政治由社会每个成员的集体活动构成,政治权力来源于这个集体每一个分子,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存在和活动构成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无此不能谈民主政治。然而,在民主政治的实践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是一种相反的力量,即民主政治运作的力量把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排挤在政治过程之外,无论是由于技术的原因,还是因为非技术的原因,这个过程的确在发展,并且日益严重。
     民主政治从提出的基本目的来看是要推进社会整体和个人的生命价值,因为民主政治在价值上的选择是政治应该符合人的生命要求,应该代表人的生命价值。民主政治被认为是最能推进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种政治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政治过程里,这一点已经被大大地超越。民主政治本身已经成为为民主而民主,或者为利益而民主,为意识形态而民主,不是为人的生命而民主。
“整个冷战时期以及后冷战时期西方政治体系的产出,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别的不说,从建立了庞大的武器库和军事力量来说,就足以证明民主政治本来的逻辑已经被超越了。
     民主政治的本来逻辑还有一条:民主政治是一种与人的存在最相适应的政治方式,是可以与人的内在的生活相统一的政治形式,是一种外在权力与内在选择相统一的政治方式。但是实际上,民主政治本身也越来越脱离了人本身,发展成一部庞大的政治机器,成了外在于社会成员,也外在于掌握权力的阶层的存在,似乎不是人在控制这部政治机器,而是政治机器在控制人。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是严重的现象。
6、电脑下的政治
    参观了现代化的车间之后,总有一种想法,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能否最后建立得像一个现代化的技术系统那样,完全在电脑的控制之下,非常有秩序和程序,能够有效地运转和产出。大概在社会系统中要实现这一点是困难的,因为社会的因素变异性很大,人文因素的变化更大,很难根据确定的程序来管理,而要有更多应变能力。但是,总觉得是可以努力的,如何来建立这样的结构和系统,一要看社会发展的成熟程度,二要看对系统的研究本身在理论上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7、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争论和动力是民主政治的困难而不是成功:
    民主政治越来越成为个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从个人的境况来讨论民主的问题。西方政治哲学在当代面临的一个基本困境也在这里:怎样把外在的民主的价值与人的内在的生命价值统一起来,使民主政治不再是外在于人的力量,人不再为民主而民主,而是为生活和为生命的灿烂而民主。
    今天许多西方思想家对西方民主政治与强大的科学技术交织而导致的民主的困境,与马克思在将近一百五十年前看到的历史发展趋势还是非常逼近的。马克思在当时就说:“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巫师那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种力量最早的表示是在经济领域中发生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怀疑,随后这些问题逐渐地发展到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形态 民主政治本身产生了怀疑,因为它已经不能应付这个社会日益溢生出来的强大的力量。
9、权利的运用
    权力的运用是中国政治的核心部分,不能有效地运用权力,就不可能有稳定和统一的江山;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统一农民,如果没有一种机制来管理农民,中国社会就会陷入动荡之中; 财政是中国封建王朝稳定或者说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必要财政和税收体制,中央政府就不能稳定存在;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土地管理,土地和农民问题联系在一起,没有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谈对农民的管理; 官员制度也十分关键,历代的政府统治均是要依靠强大的官吏,没有官吏不行;
    意识形态对中国的稳定也重要,中国的制度力量历来就不强大,所以要依靠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因素来管理,这就是儒家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一直能够保持的基本原因; 官员的腐败历来是王朝衰落的基本原因,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10、轰轰烈烈
有的时候一个社会需要轰轰烈烈,没有了轰轰烈烈,社会就会变得平庸。中国这样的超大社会,在平庸中就会懒散,就会分解,就会产生离心的力量。当然,像自然灾害这样的轰轰烈烈,是一种灾害性的强制,是没有的选择
我们的责任是要有新的轰轰烈烈,一种能把整个民族高度调动起来,把民族精神充分振奋起来,把社会的基本价值高度推广的轰轰烈烈
11、国家的仪式感

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隆重的仪式,这是 一个民族感觉到自己民族整体性和民族伟大性的最好途径。民族中的各个分子,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分散的,或者是在小的群体中,对整体的感觉并不强烈。
民族的每个群体,在日常岁月中,往往只有文化的、经济的、艺术的联系,而全民族的隆重仪式能够告诉人们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精神的实体和政治的联系。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注意自己民族的仪式,而国庆节是最好的契机。
12、政治上通古今的思考
古代社会的政治:封闭社会、分合循环、治乱循环、价值一统、体制大成;
近代社会的政治:外力介入、体制衰败、价值危机、社会嬗变; 
当代社会的政治:革命社会、计划经济、工业化、价值革命;
现在社会的政治:改革社会、市场经济、现代化、价值确定。
 当然,这些均是大线条的,具体如何来分析和展开,各人可能不同。但是,无论做历史的政治研究还是做政治的历史研究,这些问题均要有思考,即通古今的问题。
13、东西方政治哲学的概括
中国的政治哲学是从公到私,承认人与自然、社会、宇宙的和谐状态之下的不和谐是合理的,而西方政治哲学是从私到公,承认人与自然、社会和宇宙的不和谐之上的和谐是合理的。”概括得精练。要害的问题是,一要有能力来概括,二要有逻辑思辨能力来论证。这样的命题基本上是需要逻辑来论证的“。从公到私 ”“,从私到公”谁者合理?要有逻辑的说明,然后又现实的论证。现在的总体趋向好像是倾向于“从私到公”,可以说这是西方式理解人与世界方式的产物。而东方则不同,从理想的人的生活上来说,也不同。问题是,我们需要更好的逻辑论证。

治学之道
    日记最常出现的一个词是“凌晨”,王沪宁常常在凌晨阅读各类书籍。粗略数数,出现了70多本,最多的是专业著作,也有当时90年代初流行的小说。
    曾任复旦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的孙关宏教授回忆说:
    “他非常有才华,还没有分到我们这里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有所耳闻,说他很用功,晚上一、两点钟以前熄灯是没有的,每天入睡都是一、两点钟以后。”
    王沪宁看书也很快。
    “我们有一次一起出差,一本小说我从早到晚我才看到一半,他半天就看好了,下午就借第二本,晚上再借第三本,我一本小说两三天都看不完,他一天要看三本小说,这我蛮佩服他的。”孙关宏说。
 1、《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在“现代西方政治思想”课程里加上“贝尔的技治主义政治思想”和“托夫勒的未来主义政治思想”。他们两人的政治思想代表了后工业社会发展的方向,对工业化引起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冲突有比较细致的分析,对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来说有启示。贝尔对资本主义社会批评比较多,托夫勒虽然也说目前资本主义体制不适应未来发展,但总体上不是一种批判,而是一种历史超越。 在“西方政治学名著选读”里面加上哈贝马斯的《交往和社会进步》、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本书可以了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问题和伦理问题。现在如果有人写一本《儒家伦理与社会主义精神》大概会轰动。韦伯在这本书中提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问题,对很多人有启发。行政管理读《管理思想史》,了解不同管理思想流派的发展过程。有一点可以说,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说,所有的管理均相通,不论是行政管理还是经济管理,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其他管理规律中发现对行政管理有价值的东西。
2、《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
    凌晨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过去看过他另一本重要著作《美国的民主》。这本书也是他有影响的著作,值得一读
3、《论语别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上课。一是行政管理研究,讨论《论语别裁》。二是现代西方政治思想,讨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论语别裁:人们一直强调从人的内心世界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外部世界。所有的秩序,政治的也好,经济的也好,社会的也好,最终是一种精神上的秩序。在一种精神上的秩序没有形成之前,任何外在的秩序均不牢固。这就是儒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秩序,也不能没有伦理秩序,儒家比较强调这一点。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样的内容来构筑秩序,而在于需要秩序本身。内容总是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首先注意了人的内心世界,注意了人生命的意义,注意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性的抹杀。后来的弗洛伊德、萨特和马尔库塞在这三个方面发展了尼采的忧虑。实质上,尼采更多的是想挥发人的本性和人的欲望,他认为现代文明约束了人的生命本能,所以要有“超人”。尼采自己就认为自己是“超人”,只是最后大概狂想太多,得了精神分裂症。
4、《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冲突》
“集中力量读法国学者阿兰佩雷菲特的《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冲突》。”
从上午读到晚上完毕。因为有冲动写一篇书评,所以读得比较仔细。这是一本很有分析的著作。材料是  世纪英国特使到中国来的历史,材料充分,他掌握了当时来的人的日记,查过了清代档案。分析在现代的背景下,力图理解中国这个巨大的文化存在。他在历史分析中发表了许多议论,针对当代中国。佩雷菲特是法国有名的学者,也做过官,来过复旦大学。他的《法国病》翻译成中文,为《官僚主义的弊害》,另外他的书《睡狮苏醒时》也是谈中国的。他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均很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停滞的帝国》是一种逻辑:帝国的存在往往以维护既有秩序和体制为基础,逻辑上帝国要求一种停滞的机制,不然帝国庞大的机制就会剥落,会在变动中风化瓦解。从新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到乾隆皇帝均深谙此道。所以封闭并不是早晨起来心血来潮的选择,而是帝国体制的必然。著名学者艾森斯塔特在《帝国的政治体制》一书中提出:帝国统治者所首要目标是“建立和维系一元化和中央集权的政体,以及统治者对于该政体的绝对权力”。封闭社会是保持这种体制的方法,而且是不可逃脱的办法。任何开放机制,最终会影响到封建帝国本身的权力体制。乾隆那样地注重体制,自有其理。他在那样的高位,体验到维系恐龙般的封建政权的唯一把手就是封建体制,所以体制不能动摇,不仅要防止内部力量对它的冲击,也要防范外部的冲击。这就必然导致体制的封闭和社会的封闭
5、《逃避自由》
上课,讨论西蒙的《管理决策新科学》和《管理行为》,以及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是一本很有深度的书。我觉得中国陷入一种二律背反:他的理论是说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现代个人主义文化的弘扬过程中,个人获得了自由,但是却孤独了。这样个人就有可能逃避自由。而中国的情况是在东方文化中,逃避自由是来自于集体主义价值。于是,如果中国的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最后导致个人的自由领域的扩大,但是最后可能不是一种更加多的民主,而是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那么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向是什么呢?
6、《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讨论《新管理方格》和《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波普尔提出在社会改造的过程中不能搞“乌托邦工程”,而 要搞“ 零碎工程 ”。虽然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色彩,但是值得深思。把一切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均归之于“乌托邦工程 ”不妥,但是“乌托邦工程 ”往往容易带来社会的急剧变革,若是这种急剧的变革最后不能巩固,反而会给社会带来消极的结果。
7、《斯大林时代的谜案》
凌晨读《斯大林时代的谜案》,从反面来批判斯大林,几乎把斯大林说得一无是处。这就是一个伟人身后最容易发生的事情。一是继续维护他的威信,用来达到某种目的,另一种倾向就是否定他的功绩,来达到另一种目的。社会或者说历史往往就是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但是无论如何选择,总是摆脱不了伟大的人物。没有了伟大人物就没有了历史。反过来说,没有了历史就没有了伟大人物。关键还在于历史是谁创造的,人们创造了历史,历史往往塑造伟大人物。
8、《苦难与风流》
凌晨读《苦难与风流》,是一本写老三届的书,记实性加思考性。这个阶层是中国一个特殊的阶层,是历史的产物,他们也创造了部分历史。里面大多是他们自己的心理活动,当时的和现在的,作为中国一段历史的内心记录,有价值。 书的一些标题十分有哲学性: 过去不是玫瑰梦 感谢苦难 让灵魂曝光在天地之间 有那一段人生垫底 与历史同行 我们点燃文明之火 石头、西西弗斯、石头的思想者及善于思想的“石头 ”
9、《毛泽东的秘书们》
凌晨读《毛泽东的秘书们》,写了毛泽东的六大秘书: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江青、高智和罗禄光,有丰富的材料和细节的描写,对过去的很多事情有了新的了解。披露毛泽东对诗的一段评论“: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写诗人的深刻体会。
问题就是如何使好书能够打开市场?
打开市场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要使好书形成一种心理偏好,形成一种知识的力量,形成一种知识的魅力。人们不是不需要知识和思想,而是人们总是选择知识和选择思想。另外就是在知识和思想的问题上,人们也需要从众心理,没有社会引导,人们永远不会去选择新知识和新思想。不能让实用主义来推动人们在知识和思想方面的选择,如果如此,大概是相反,知识和思想会选择实用主义。

为人之道

1、个人要有一个自主和自由的人格,从过去依赖性的人格转变到独立的人格 

2、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越快,人们的心理越敏感,越脆弱,这是一个矛盾。而在原始社会中,大概没有心理学。科学“发现”的人是不是原来的人,还是原来的人不是真正的人,这是一个疑惑。
3、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强者;有的要别人来设定目标,有的给别人设定目标;有的需要感情支持生活,有的需要意志支持生活。我大概在每一对概念中都会选择做后一种人
4、写《狮城舌战启示录》中文章,写到逻辑能力和价值能力的训练。逻辑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可是花了气力,是最不容易取得进步的技术部分。价值能力则不是一下子可练就的,那时训练也只提供一些基本价值观念,有点实用主义。以后,辩手们收到多少,要看每个人了。辩论中逻辑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一切其他能力和逻辑能力密切相关。不少人讨论很多辩论技巧,但是没有意识到逻辑能力的重要意义,根本意义,这样不能有优秀的辩手。
5、写《辩论启示录》的文章。把题目定为“格物致知,修身辩论 辩才的制造”。这篇文章不太好写,不能太理论化,要有一定的情节。写如何来进行辩论和训练,训练的问题,过去没有写,训练很难写,训练是一个操作问题,不是理论问题,是一个应变过程,而不是说教过程。要根据随时随地发现的情况,调整训练,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训练的计划。每次训练和辩论以后,就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没有对象了。要有对象才能有感觉,这才是真正的训练
6、关于快慢的问题,这问题总是有的,问题是高明的人站在矛盾之上,不高明的人站在矛盾的一边
7、加了一段写幽默和机智的文字。这些东西获得很不容易,一定要来自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生活超越的态度、认真的态度,或对生命道路的一种超脱的选择。这样才会有幽默,否则不能谈幽默。
8、从世界的角度看,生命是那样的伟大;从个人的角度看,生命是那样的微小。所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从世界的生命来体验个人的生命,从个人的生命来领会世界的生命,是谓生命之生命。”


9、“昌建问辩,子不语。静思久之,而后曰:君子辩于心,小人辩于口;君子辩于志,小人辩于词。
10、生活中有很多矛盾,不是来自恨,而是来自爱。有时候来自爱的矛盾虽不如来自恨的矛盾厉害,可怜的是对来自爱的矛盾大部分人没有办法,只好在无穷的矛盾中消磨人性。人们往往不知道爱也会带来恨,这是很多的悲剧之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
11、用电脑,已经改变了我写文章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出来的概念不一样,用笔写的时候出来的是笔划,用电脑的拼音输入方法,出来的首先是声音。不知用别的方式的输入的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后社会上会不会形成不同的阶层,以由电脑造就的不同思维方式来划分
12、现代化 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让人们能够在紧张的生活中有种自己的把握,能够把握自己的时间和节奏,不然人就要心情烦躁,需要发泄了(差点没赶上飞机的时候写下的反思)
13、研究生的培养来说,首先 不在于“反驳”的能力,而在于“猜想”的能力。要有一门“猜想教育学”。

14、为什么这些摊子不能放到外面去呢?一定要在这样小的城墙上占这样大的地方呢?这就有文化问题,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问题。看来大部分来的人,也带着一种游玩的心理,而不是一种历史感。这样,这些摊子就有市场。什么时候这些地方干净了,我们也就有历史了,人民也就懂得历史了。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历史太多,太沉重,所以谁都不愿意担当过多的历史。
15、自然有时也启发人,而且往往是最深刻的启发。人生活在自然中,觉悟到了,就有启发,觉悟不到,就没有启发。要在自然中觉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人生活在自然中,没有知觉,反而破坏自然。等到自然反过来报复时,方知有自然,这是最可怜的。从自然的一草一木中得到的教育,与其说是外在的,不如说是内在的,所以就难。
16、学术研究的成功,很大的分量在选题上,题目选好就是一种前提。在别人不能看到课题的地方能够看到课题,在别人看到一般课题的地方看到特殊的课题,在别人看到横向课题的地方看到纵向的课题,在别人看到纵向课题的地方看到横向的课题  这些均是成功学问的前提。问题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有学术修养和理性敏感,要有对问题的特别地把握。
17、l君问我“你每天读书有意义吗?”
    我说“:你知道和尚为什么要念经吗?”
    我们这类人,已经习惯了无幸福的生活,也就是生活的平淡。
    没有幸福的欲望,也就没有痛苦。痛苦往往是伴随着对幸福的追求的,而不是伴随着幸福本身。所以要怀疑的不是幸福本身,而是每个人主观状态中的希望。
    我的问题还是:‘和尚为什么要念经?’这个问题能够回答,一切就归于平淡。叫做和平养无限天机。
 幸福之事,可欲而不可求,可求而不可执。修练了这么多年,有足够的空间在心中,无所谓幸福。当然我不反对他人追求幸福,因为人不可能过同样的生活

很有趣的是读一本书会不自觉的引导到更多的书,下一本会看王国师的《狮城舌战》和《美国反对美国》,既然看到了最后,就送你一份福利吧,可以微信留言,我可以直接把《政治的人生》EPUB版本,以及《狮城舌战》PDF版本发给你,mac协同手机一起阅读epub真的是最高效的阅读方法了~
 版权声明 
青年史学家所使用的文章、图片等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