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克利
来源:烟雨晓荷
“中共十九大与中共未来”国际学术论坛在美成功举办
撰稿/路克利; 摄影/王韶兴; 编辑/何淼
为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后首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针对国际社会关切,积极宣介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2017年11月12-21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科院、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四川省委党校等国内10个单位的20位中国学者,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路克利副教授牵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萨福克大学、纽约城市城市大学举办7场学术交流活动。
走出去开展中共十九大精神海外学术研讨推介——
本届论坛宗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提高国际话语权”等重要指示和十九大后首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的“针对国际社会关切,积极宣介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回应国际社会的对中共十九大的重大关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面向海外研讨推介十九大精神,了解海外对十九大的反应。
本届论坛主题:十九大与中共未来发展
上届论坛回顾:
首届国际中共学论论坛于2016年11月22日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由山大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中心联合举办,论坛主题为中共学学科地位与前沿问题。首届论坛发起人为路克利、崔桂田(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知名比较社会主义研究学者)、罗德明(Lowell Dittmer,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国际知名比较社会主义学者)。
论坛纪要
第一场: 中共十九大与中共未来
(伯克利会议)
当地时间2017年11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中共学论坛第一场研讨在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共十九大与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中心资深教授罗德明(知名比较社会主义研究学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资深教授)教授主持会议,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欧博文(Kevin J. O’Brien、国际知名汉学家)教授致欢迎辞。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路克利副教授向论坛介绍了本次论坛背景和各位来自中国的学者代表。
会议共分为4场专题研讨,第一场主题为十九大的中国与世界意义,欧博文教授主持,山东大学王韶兴教授(教育部十九大百人宣讲团成员、知名社会主义研究、政党政治研究学者、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介绍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指向;山东大学崔桂田(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知名比较社会主义研究学者)教授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视野;中国社科院赵智奎(知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专家)教授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阶段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转变。
第二场专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加州大学圣迭戈大学周锡瑞(Joseph W.Esherick、国际知名中国研究学者、人大马院兼职教授)教授主持。路克利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突破与世界意义,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前所未有,日益发挥全球性引领作用和时代引领作用;山东大学吕连仁教授介绍了邓小平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张海荣(知名党史学者)教授介绍了“微观研究与中共学的话语提升”。
第三场研讨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的改革,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刘新教授(知名人类学者、曾任人民大学教师)主持,武汉大学丁俊萍(知名政治学者、武汉大学二级教授)教授介绍了新时期党建的总要求;四川省委党校李丁博士介绍了党建新进展;北京联合大学韩强(知名党建学者)教授介绍了中共党内法规建设。
第四场专题研讨主题为治国理政,旧金山大学劳仁特(Peter Lorentzen、知名当代中国研究学者)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李济时(政治学者)副教授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探索;山东大学方雷(知名社会主义研究学者)教授介绍了中共治国理政的三个向度;山东大学蒋锐(知名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学者)教授介绍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其解决;武汉大学宋俭(知名政治学者)教授介绍了中国政治改革思路的重要转变。各位中国学者的发言受到了与会学者的热烈欢迎,纷纷发表评论和提出问题交流,会场气氛热烈。美方学者罗德明、欧博文、周锡瑞等高度评价中国学者发言,认为中国学者对十九大做了非常专业深入的解读,解答了很多国际学界研讨十九大过程中的疑惑。 

第二场 十九大与中共未来
(纽约会议)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上午,来自山东大学等单位的10名中方学者,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与国际知名左翼学者、西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纽约城市大学资深教授理查德﹒沃林等当地学者共同举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与会学者讨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共如何成功了避免了苏共悲剧、马克思主义与本土儒家思想关系等问题。沃林介绍了毛泽东思想在西方产生的历史影响,中方学者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王韶兴、崔桂田、蒋锐、方雷、吕连仁、李济时等教授发言。
第三场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与约瑟夫﹒奈研讨座谈文化软实力
(肯尼迪会议)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下午16:30-18:30,人大路克利、社科院赵智奎、北师大张海荣等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福中心与约瑟夫﹒奈教授就十九大报告与党章有关文化软实力建设论述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座谈。十九大报告两次提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法第一次写入了党章。约瑟夫﹒奈是国际学界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他一直非常关注中国软实力的提升。约瑟夫﹒奈认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写入党章,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他表示,自己非常高兴。询问了中方学者对此的看法。
中方学者认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就国家文化软实力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是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约瑟夫﹒奈表示赞同。他很关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动向,专门询问了央企混改、市场化改革等问题。他对中共十九大非常关注,认为中共十九大必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他非常看好习近平,对特朗普多有批评。
第四场 萨福克大学东亚中心研讨十九大精神
(波士顿会议)
当地时间11月16日,9:00-12:3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与萨福克大学东亚研究所在萨福克大学联合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讨。 萨福克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薛龙、路克利主持会议。路克利、赵智奎、张海荣、丁俊萍、宋俭分别发言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德国前驻朝鲜大使、萨福克大学薛龙教授等发言讨论。萨福克大学师生80余人参会。会前,萨福克大学副校长、图书馆馆长等会见了中国学者。
第五场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讨论十九大精神与中共未来  (费正清中心会议)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上午,中国学者与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曾任费正清中心主任、政府系主任、《中国季刊》创办人、英国议员)教授、陆伯彬(知名中美关系研究学者、中国通)教授、特里尔(知名毛泽东研究学者)博士等美方学者共同举办了十九大研讨会,路克利主持。
美方学者与中方学者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十九大的政治安排、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问题、传统文化的复兴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影响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麦克法夸尔教授介绍,19大以来,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已经举办了两场有关十九大的学术研讨会议,他还专门做过一场题为“正在崛起的习近平”专题讲座。他认为,毛泽东、邓小平后,习近平正在成为新的时代伟人。习近平坚持并发展了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路线。
陆伯彬教授是中美关系和国际安全问题研究专家,他认为十九大后,习近平特朗普的成功峰会对稳定国际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认为,中国国防实力在显著增强。特里尔博士是中国通,他认为十九大更多从价值观角度定义社会主义,强调文化建设,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麦克法夸尔教授热情款待了中国学者。
第六场 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十九大精神学习研讨会
当地时间11月18日晚,刚在哈佛大学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中共学论坛的中国学者应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邀请,在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学术报告厅参加了”中共十九大与中共未来“为主题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研讨会。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郭琪(肯尼迪学院公共政策硕士研究生)同学主持研讨会。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大波士顿地区的50多名中国学生学者冒雨前来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受到了热烈欢迎,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路克利以“中共引领世界、中共学成为世界显学”为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中国共产党已经彰显主义自信和政党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从近代以来学习追随外来思想到新时代引领人类思想发展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中国社科院教授赵智奎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认为新时代是重大时代特征判断,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武汉大学教授丁俊萍结合与哈佛大学麦克法夸尔教授交流的体会,解读了了十九大报告党建理论创新,认为十九大报告是管党治党的重要纲领。武汉大学教授宋俭介绍了十九大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调整,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在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海荣结合与肯尼迪学院约瑟夫奈教授交流的成果,解读了十九大有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认为文化建设是根本性的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四川省委党校李丁博士结合学习十九大精神,介绍了维护党中央领导核心的重要意义。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还有现场专家就“两个不能否定”、“社会管理转型“、”摸着石头过河“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会场讨论气氛热烈,持续了近四个小时。
与会者纷纷表示,研讨会非常成功,增进了对十九大报告的理解,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信心。
第七场 纽约城市大学研讨会(第二场纽约会议)
当地时间11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中心、纽约城市大学中国研究生院共同举办的中共十九大与中共未来研讨会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举行。国际知名左翼学者、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理查德﹒沃林主持了研讨会。
沃林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对十九大的看法,他认为,十九大彰显了中共政党的强大,中国政治和谐与统一。相对而言,美国政治较为混乱,缺乏强有力的、享有广泛认可的领导人。他还认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值得关注,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他还认为,中国进行了非常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的中共思想史上的第三次思想革命。
中方学者路克利、赵智奎、丁俊萍、宋俭、张海荣、韩强、马骁(北大科社博士生)等与沃林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交流。中方学者回答了沃林关于中国文化复兴、孔子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问题。纽约城市大学研究中国文学的美国学者和日本学者也参加了研讨会。
论坛图片(部分)



更多会场摄影见:第二届国际中共学论坛实况 - 美篇  https://www.meipian.cn/y3o8517
美国风景(部分)
在论坛之余,王韶兴教授拍摄了旧金山、纽约的城市风景,呈于此共赏:
更多风景摄影见:【美国】旧金山、纽约城市风景 - 美篇  https://www.meipian.cn/y2k4ofp
 活动致谢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秦宣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崎副教授、王衡老师的大力支持。
感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主任崔桂田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韶兴教授大力支持,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金淑霞博士的辛苦工作。
感谢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教授、执行主任慕浩然(Daniel Murphy)先生、Julia Cai 副主任对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会议的大力支持。
感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罗德明(LowellDittmer)教授、东亚中心主任欧博文教授对伯克利会议的大力支持。
感谢纽约城市大学沃林(RichardWolin)教授对纽约会议的大力支持。
感谢萨福克大学薛龙(RonaldSuleski)教授对波士顿会议的大力支持。
感谢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邀请中国学者做十九大精神报告,与当地中国学者学生交流。
……
编者手记:
原本只是在路克利老师的积极鼓动下,尝试通过各种非主流平台协助推广第二届国际中共学论坛的活动内容。不料在拜读和整理完相关图文后,心中满是震撼和动容。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路克利副教授的新闻稿件。感谢他对活动的大力组织、宣传、推广,想起去年的首届国际中共学论坛,曾与其有过学术交流及新闻报道的合作,感叹活动的影响力愈发扩大。
感谢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十九大百人宣讲团成员的摄影作品。有幸作为其学生,时常惊讶于导师的学术功底及摄影水平。故而趁着“近水楼台”,将新闻稿件与摄影作品相结合,为大家呈现一场非正式,不够完善、严谨,但却真挚的图文报道。
感谢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崔桂田教授,以及山东大学的许多学者。不仅在日常悉心为学子传道授业,更通过许多学术会议和论坛,开阔我们的眼界和思维。
感谢国内外的许多学者,您们的学术观点和人格魅力,正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更多的人。国际中共学,也会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最后,该报道受限于资料和图片,在内容和次序上难免存在不够完善、规范、谨慎之处,仅代表个人的推广。如有疏漏,敬请指正、包容!
(山东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生:何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