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Data Analysis方向深耕多年的资深导师Eilot为你讲述他的求职经验。Eliot找第一份工作的经历颇为传奇。毕业后,Eilot并没能立即找到工作。经过了几个月的煎熬,Eilot拿到了一家保险业巨头的Data岗位的面试。但网上流言却说这家公司不招国际学生。但Eilot就是不信邪,最终成功地成为了那家公司最早招收的几名国际学生中的一位。
1. 请用简单5-10句话,总结一下您现在的工作公司以及主要职责。
我的工作是在信用卡部门用数据进行产品分析,portfolio management, market analysis. 具体来说,我的工作需要用数据,模型分析诸如如何提高信用卡刷卡率,使用量,如何通过用户消费类型和习惯进行推广促销这类问题。当然反过来,如果消费量下降,用户粘性下降,我们也要从数据上面找出合理的方案。
2. 请问在金融领域工作,最让您激动的是那部分工作,最有挑战是哪类工作?
最激动的就是通过自己提出的方案或者分析,成功的使用户量或者消费量增长时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当然也由于AI方向的持续火爆,这一行业可能在不远的未来会有不一样的工作模式,我也很有幸接触到这些前沿的思想和理论。
3. 您对美国行用卡生态和国内的电子支付生态的优劣怎么看?
首先电子支付在中国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搭上了微信和淘宝用户量大的快车。电子支付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大量的用户基础,试问现在国内有多少人没有微信不逛淘宝。所以,在寻求用户量增长方面的压力,国内两大电子支付平台可能会比美国鳞次栉比的信用卡压力小一些,毕竟有庞大的用户基础。
其次,就是从商家接受程度角度考虑,这个可能广大消费者不会特别关注。美国的信用卡体系依赖于向商家收取额度不等的手续费来回馈消费者,刺激消费以及盈利。这个模式到目前为止运转良好。而国内的网络支付平台仍然处于野蛮扩张阶段,对商家只象征性收取费用或者干脆不收交易费用,这样在短期内刺激的用户量和商户量的大增,但是长期看来,从盈利的眼光看还是有待商榷,这样粗犷式的增长是否可以持续,以后会不会在用户量达到一个瓶颈时候开始向商家收取手续费,这都是网路支付平台需要下一步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许电子支付会衍生出自己独特的盈利体系,和信用卡系统平分秋色甚至逐渐取代。
最后还有一个主要的不同,就是跨国消费的便捷程度。作为一个支付手段,跨国,跨地区的消费便捷性是其是否被普遍接受的一大指标。visa, master, jcb这些主要公司都已经在全球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支付帝国。而国内的电子支付在跨国支付方面还属于起步阶段,虽然现在很多主流商家在海外也开始大规模布局电子支付,但是就便捷程度而言,电子支付体系在这个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
4. 请问在毕业找工作期间,您有什么找工作的具体方法和心得值得分享?
在求职找工作方面,我认为虽然大家现在都提倡早早准备,早早毕业就拿offer。我只是想说这样做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只不过依我个人的经历,如果你毕业之后也没有拿到心仪的工作,也不必过度恐慌,而且对于很多人,这也将会是常态。找工作期间,心态建设很重要,不要因为毕业了没工作就惶惶不安从而乱了大局。我本人就是毕业几个月之后才找到第一份工作并有幸成为公司中为数不多的前几名international hire. 在找工作中,保持健康心态,自信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因为别人拿到工作自己毕业还在找寻求乱了阵脚,实在是得不偿失。
其次,我还要强调海投简历的重要性。虽然投简历找工作的方式有千千万。但是大家一定不要忽视了海投的重要性。找工作期间,一周100封海投基本是拿到面试的保证之一。何况,很多小公司虽然不会提供H-1b但也可以拿来练习面试。还有我要想说的就是内推,大家往往把这个内推神话的厉害,觉得有了内推就八成稳拿面试,在这里我可以说,跨组的内推,尤其是大公司跨组的内推,往往效果和海投相差不多,都是简历进入了pool但是由于跨组,审核的HR和海投是一拨人,所以该不过简历还是不会过。而内推真正给力的,是临组或者本组的简历直推,这样简历一般直达hiring manager, 要给力很多。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内推没用,只不过大家也不要把他太神话了。
最后我要强调找准就业方向的问题,虽然看清这个问题很难。但是我想说尽量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岗位和工作,有些时候不要太随大流,虽然现在转软风气盛行仿佛人人不学软件就没出路,从就业数字咋一看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你在一个不喜欢的东西或者岗位上干活并且要干很长时间的话,其实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所以不要总想着强行转行,Data Analyst/Scentist 行业同理。当然,要保持学习,不停的接触新的知识,才能在找工作中占有优势。
5. 请问假设您有一天遇到上学时的自己,对于职业发展和学习方向,您最想对当时的自己说的话是?
除了认认真真扎实学习之外,如果我遇到过去的我,我还会指出一点就是做好每堂课的总结和笔记。因为我发现,工作之后只有很少时间留给你去总结归纳,而学生时代留下来的一些笔记和概念就成了救命法宝。如果你有时间,每个学期考完期末,把比较有用的课程,经验,公式,知识做个总结回顾,列一个提纲和细节,对日后的工作学习,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导师对于学生秉着因人受教的原则,
如果你也想直接联系文中主人公,
请加小助手,回复“Eliot导师” 
往期导师访谈精选:
软件工程师
Google | Facebook | PwC | Yahoo
数据工程师
Tesla | Oracle | Twitter | eBay | Amazon | Airbnb
机械工程师
硬件工程师
其他专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