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我国2017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突破60万大关,相比上一年增长11.74%。留学意向人群仍然集中在本科及以上,约占比60%。
每到毕业季,打开求职网站,你会发现大部分工作岗位都要求本科学历及以上,再不济也得是个大专。
感觉现在大学生遍地跑、留学生一抓一大把,身边的同学朋友们也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当我们感叹本科生找工作越来越难的同时,也可能被一些亲戚冷嘲热讽,他们说着自己中学文凭但是手底下管着好几个大学生的骄傲,顺带抹黑一下那些留学生学习不好只是家里有钱。
关于读书的傲慢与偏见,我们用数据来反驳和回答这两个问题:本科生真的不值钱到不如民工?出国留学也只是浪费家里的钱吗?
当我们在一二线城市,看到满大街的大学生,身边众多留学生,其实这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幸存者偏差意思是指: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
之所以会认为大学生和留学生哪哪都是,只是你所处的环境让你看到了相对集中的某一批人而已。事实上,从1998年至2016年,本科生毕业总人数4756万人,而2016年全国人口数量为13.83亿,也就是说,本科以上毕业生占比3.44,不超过全国人口的4%。
历年所有本科+专科的毕业人数加起来8000万左右,占总人口6%不到,且本科人数远远少于专科人数。我国60多万的留学生已经够多了吧?但即使按全国就业人口总共7.76亿人来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也是很低的。
我们从另一个有意思的角度来看一组数据:婚恋网站上,中国20-30岁人群里面小学以下学历占30%,30%的人连九年义务教育的一半都完成不了
更明显的幸存者偏差体现在 “人家谁谁初中辍学现在是大老板,外面骑三轮的都比现在大学生挣得多。”
教育认知上的贫富差距比你想象得更可怕。没读过多少书才说读书无用,没进入高等学府才更瞧不起本科生,嘲讽别人留学的更是酸……而留学的成本和回报,的确也要打一个问号,对个人和家庭来说,留学到底值不值得呢?
一位叫诺诺的留学生表达了对这个观点的认同:没有去看过世界,谈什么世界观。
她在谷歌工作的学长告诉她:“很多事情不是你做不到,是你没见过就不会往这个方向去思考。”所以啊,诺诺说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得远,看得多。
所谓成本与回报的标准,绝不仅仅是以毕业后一时的薪资水平来评判。为了看世界、为了有思考的方向、为了梦想……这些才是我们有自己的认知水平后追求高等教育和留学的主要原因。
中信银行为这些在教育认知上有更高探索精神的人提供机会,用有温度的服务,守护每一个留学梦想,给你去看世界的勇气。
活动截止时间2018年9月30日
评审和公布时间10月1日-10月20日
(市场推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