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的生命科学课中,已经带孩子们开始了解动物的相关内容了。在学习了哺乳、两栖和爬行动物的知识以后,这周我们会在生命科学第7课《鸟、鱼和昆虫》中继续探讨另外3种动物的特点都有哪些。
(p.s.对科学课的架构还不了解的妞,可以先补下课,戳→想要学习美国基础教育的精髓,这个学科娃一定要学
这一课里,我们会接触到很多有意思的知识点,比如:如果我们在寒冷的南极海洋里游完泳,浑身湿透上岸的话一定特别冷!但是,企鹅这种鸟却有一件特别的防水外衣,可以保护它不被冰冷的海水冻僵。
而且,在一些深入思考的实验活动中,我同事家4岁半的米粒,也开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想问题了。比如,在《好用的鸟嘴》这个活动里,用吸管模拟的鸟嘴会出现像光滑的小物体不好拾起的问题,米粒就自己运用“设想-验证-总结”的科学思维寻找到更好的方法。
米粒妈:米粒,看来吸管做的鸟嘴有点不方便,夹一些光滑的物品会滑走。那你看看家里还有没有可以用到的工具?
米粒想了想,跑去拿出来之前在幼儿园学会的“东西南北”这个玩具,说:妈妈,我觉得这个东西很适合当鸟嘴。
米粒妈:这是为什么呀?
米粒先是给出了自己的科学假设:我觉得,它长得像鸟嘴的样子,尖尖的。而且,它有4个小“爪子”,可以抓得紧。
于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科学设想,她尝试了很多的物品,包括光滑的小珠子。
实验结束的时候,自己做了科学总结:妈妈,你看我说的没错吧。我这个尖尖的工具,可以帮助小鸟捡起任何东西,这样小鸟就可以轻松的搭窝、吃东西啦。
美式科学课的终极目标,并不只是传达更多的知识点给孩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在生活中举一反三的使用科学方法,才是我们课程的最终目的。
好啦,今天学科学课的经验和收获就先分享到这,咱们来看看今天课程的主要内容哈

1、生命科学第7课:《鸟、鱼和昆虫》的主要内容
咱们科学课每期都是一个固定的主题,围绕着该主题的知识点进行深度学习:

-1个《鸟、鱼和昆虫》科学报告
-3本《鸟、鱼和昆虫》科普小书
-1本《鸟、鱼和昆虫》科学笔记
想要获得这套《鸟、鱼和昆虫》的PDF电子版,在公号首页回复“科学25
科学报告
把这次三种动物-鸟、鱼和昆虫做了非常新颖又全面的呈现。有了这些“玩具”机关,会让孩子更主动自愿的反应出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比如:动物异形翻页、拉拉鱼、捕虫罐,让学科学像玩游戏一样简单。

科普小书
是每次课程的教材,其中的每句话都是知识点哦。在读小书如何帮助孩子理解消化上,有很多方法,比如我在前面推文中分享过的,我的同事会和孩子把小书的内容演出来;或者结合着家里已有的绘本一起来看。这样再进行科学报告和科学笔记的环节时,孩子就会毫不费力的完成了。

科学笔记中我会设计简单的复习类游戏,帮助孩子巩固加深知识的记忆。还会加入一些动手实验或者深度思考的活动,希望孩子能在原有的知识上应用和深挖。比如:双泡泡图-思维导图、鱼鳃模拟实验-动手实验、小小昆虫学家-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等等。
下面芊妈就给妞们介绍下具体内容哈:

先看看《鸟、鱼和昆虫》科学报告。
这期的科学报告分为5部分:3种动物异形翻页、鹦鹉风琴书、拉拉鱼、捕虫罐以及词汇银行。
这次《鸟、鱼和昆虫》的报告中心把啄木鸟、鱼和蝴蝶做成了异形可以翻阅的形式,孩子还可以在每种动物身上把各自动物的特点写一写进行复习。

左上角是鹦鹉风琴书,孩子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鸟画一画写一写。

右上角是一只安静可爱的拉拉鱼。但是,如果你往下拉开,它就会张开大嘴巴,你也可以在它的嘴里把鱼的相关知识再复习一下啦。

捕虫罐很形象。在罐子的后面有一个小兜,里面有各种昆虫的组成部分-头、胸、腹等,你可以把它们组合成你喜欢的昆虫,然后放在捕虫罐里哦。

本期词汇银行的单词一共有6个,包括bird(鸟)、insect(昆虫)、fish(鱼)这样的常用词汇,还包括一些专业词汇比如gill(鳃)、beak(喙)等。这些常用词汇在日常观看原版科普读物或者纪录片的时候非常有用。
再说3本《鸟、鱼和昆虫》科普书

《鸟》中介绍了鸟的组成部分-羽毛、喙、翅膀,这些部位的作用,一些不会飞的鸟比如鸵鸟和企鹅,也有会飞却不是鸟的动物比如蝙蝠;《鱼》中讲了鱼的特点、各部位的作用、淡水鱼和海水鱼的区别等;《昆虫》一书中有判断昆虫的标准、一些经常被误会为昆虫的动物、昆虫如何进食等内容。
当孩子对于小书中的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了以后,就可以开始科学笔记的各项游戏来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了。

1本《鸟、鱼和昆虫》科学笔记

这次科学笔记中有11个科学思维游戏。把之前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或者深度学习。
这块内容我一般是用B5活页本收纳,把咱们的练习汁源用70%比例打印在B5活页本的内页上,这样每期的课程芊都会想有了一套科学笔记。
我们的科学笔记有2个作用,一类是学习科学思维方法,一类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1、学习科学思维的游戏:这部分笔记中有7个游戏
思维导图丨这次依旧使用了双泡泡图来区别海水鱼和淡水鱼的异同。如果孩子对于这2种鱼类的特点不是很清楚,可以对照着科普小书边温习边做哈。
模拟实验丨
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做事实的还原。4个模拟实验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动物各器官的工作原理。

《鱼鳃模拟实验》利用身边的简单材料,帮助孩子理解鱼是如何在水里进行呼吸的。
《好用的鸟嘴》是让孩子观察了解鸟嘴的用途以后,自己利用手边材料“仿制”一个具备同样功能的鸟嘴。

《我的昆虫模型》则要用一些零食,比如棉花糖、巧克力棍、糖豆等组装一个昆虫模型。这应该是考验孩子脑洞的一个游戏,而且,用组装材料作为额外奖励的话,孩子的参与热情会额外高涨哦。当然啦,妞们也可以用橡皮泥来替代哈。

《不怕水的企鹅》同样是利用蜡笔、喷壶这样的简单工具,为孩子诠释鸟的羽毛为什么可以防水。

科学记录丨《小小昆虫学家》需要孩子在生活中捕捉一只昆虫-蚂蚁、蜗牛等容易获得的昆虫就行。然后,对它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记录,深入了解一只昆虫的信息--大小、部位、喜欢吃什么东西、怎么吃东西,甚至一些有趣的发现。
寻找间谍丨
是要找出混在昆虫队伍里的“间谍”。比如蜘蛛(节肢动物)、蚯蚓(环节动物)这样的动物,就经常被我当做昆虫来看。妞们可以引导孩子用昆虫的几个标准(头胸腹三部分、6条腿、触角、翅膀等)来帮助孩子找到答案哈。

2、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有4个游戏

动物分分类丨是一个综合分类游戏,需要把不同的动物图片对应放在它所在的栏目中。
图文配对丨《这是什么鸟》可以让孩子把平时比较经常接触的鸟类来做个对应。
器官拼图丨有2个:《My Fish拼图》需要把鱼的各器官放到正确的小鱼底板上;
《昆虫部位我知道》则需要把昆虫各部位名称的字卡放到对应的位置上。
写写画画丨需要根据学到的鸟类器官的知识,把《鸟的器官》都有哪些作用再复习一遍。
好了,这期生命科学第7课内容说完了。接着给妞们说下汁源怎么获取和使用,非常的简单,妞们用5秒看下即可。

2、《鸟、鱼和昆虫》的汁源怎么使用和获取?
①每期的科学课都分为3个部分:学习前探索、学习知识点和科学思维方法、学习后的复习和成果展示,按照汁源页码顺序玩即可。每一个汁源都有明确的玩法,练习目标。
② 适用年龄:3.5岁以上及小学左右的孩子
想要获得这套《鸟、鱼和昆虫》的PDF电子版,在公号首页回复“科学25
另外,我把科学全年48期的课程表都做出来了,咱们的科学版块是一条幼儿园到小学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每周更新一次,这样每周推文在课程表中处于什么位置,妞们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想要获得《2018年度科学专栏》的妞们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
生命科学的第7课咱们就说完了,下周咱们学物理科学第7课《杠杆、滑轮和轮轴》。
明天是周末,给妞们划下各学科重点,平时忙的妞,刷这篇就可以啦。
妞们,明天见~
- The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科学课程表,获得《2018年度科学专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