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换行转发了一篇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关于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冲击的。
报告指出,未来几十年,全球将有4到8亿人的工作,可能会被自动化也就是人工智能取代,数亿人都将面临换行……
这些数据让很多人感到恐慌,都担心也许不久自己的工作将会不保。
但实际上,麦府的这个数字,相对于吴军,就是那个腾讯前副总裁,曾经的谷歌总工程师,写了很多的畅销书,在他的新一本畅销书《智能时代》里的结论要乐观温和很多。吴军的观点是,未来只有2%的人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98%的人都没有了工作。
无论怎样,我们都相信,未来的职业将面临很大的挑战。而这个趋势基本是不可逆的。
大势所趋之下,很多人一直保持着相对的敏锐,不断学习,自我提升。
人类的学习提升行为,可以类比一个智能设备的升级迭代过程。
比如,你的手机,买回来的时候,无非是一个裸机硬件,我们要不断的给它下载安装新的程序和应用,虽然占据内存,但必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卸载一些,进而可以装上一些新的。
即使哪些不被卸载的,也会被不断升级到更新的版本……这个过程,非常值得我们人类,思索借鉴。
新一期的《麦肯锡季刊》中,麦肯锡的全球总裁鲍达民(Dominic Barton)又发表了一篇新的文章,文章的名字非常有中国式的新时代特色,叫《厉兵秣马,砥砺前行,后工业革命时代的中国劳动力》
虽然增加了一些数据和图表,形态上,惯性传承了麦肯锡国际战略咨询公司的贵族派头,但实质性的观点并没有增加太多。
文章提出的“中国高等劳动力”的说法,虽然并不讨好中国知识分子的耳朵,但却非常实在。
他还提出了三个建议,而且说建议如果得到实施的话,中国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是可以得以长期保持的。
很有意思。
第一点建议是,希望成立国务院下属的技能再培训委员会。
这一点随了新加坡。新加坡有个“技能创前程”国家项目。经费基本来自于用人企业按工资缴纳的税款,每一位25岁以上的新加坡人,都可以获得500美金的培训补助,而40岁以上的人可以获得覆盖90%的培训成本的补助。这些终身学习的机会,可以覆盖所有年龄阶段的成年人,让所有人都可以终身持续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保持“劳动力”。
这点建议非常有意思,我们在跟新加坡的同仁们交流的时候,他们也多次提到了新加坡政府在这方面的决心。新加坡是深刻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小岛国,资源极其匮乏,最强的资源便是人才,他们不希望因为人才的“老化”,让原本就很少的宝贵资源还被压缩。中国政府是否有如此的开明,我们需要拭目以待,毕竟新加坡才500万的人口量。
而第二个建议呢,说的是应该与行业或者私营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一系列的能力发展项目。
这个事儿,在中国,已经非常普及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自然有好学上进的传统,强大的自我学习驱动力,不是一般民族可以比拟的。
我们从现在教育板块的股票市场表现就可以看出来,教育这个行业在中国市场有多么的蓬勃。而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教育,热钱涌动的知识付费,更是把这个赛道充盈得盆满钵溢。
这里面,还提到了提高数字化的举措。站在麦肯锡全球总裁的思维角度,如何理解数字化对于人才本身能力的提升的实际价值呢?
说“数字化”是指技术上的数字化,也就是我们现在正流行的互联网教育,他选取的那个案例,在线教育提供商“优达学城”,在中国可以对标的机构品牌所能提供的教学技术和教育内容,比优达学城更好的,比比皆是。
而这些课程如机器人技术,数据科学,深度学习,网站开发等等,在中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很多类似的教育广告。跟企业合作的商业模式,更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当然互联网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习成本相对低一些。实际上优达的,在整个中国的互联网教育的同类产品中,不见得是最好的,反而价格多半是最高的。
所以三点建议,也无非就是两个实质要点。
第一,是政府出面制定游戏规则,提供平台,搭建资源,甚至强制性鼓励大家终身学习,整体性地保持国民的持续劳动能力,进而保持国家整体的竞争力。资金的运作模式上有点类似于公积金之于老百姓买房子;运作模式上,犹如把我们的目前的义务教育从9年,延长到未来的90年。
第二点,与私人机构民营品牌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实质就是市场化手段,不断提供科学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
但前提得市场化地鼓励大家积极进取,可如果大多青年,都有了日本式的佛系状态,这个游戏规则恐怕难以持续维系。毕竟好多青年,就是怎么努力也很难在自己的城市买得起房子娶得上媳妇儿。
而且所有的教育投入,对于亚历山大的成人而言,每项个人投入,其实都要看回报的,如果相应的教育,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实际的职业发展,也就是更好的工作和更好的薪水。一个简单的文凭或者证书这些虚无的东西,或者哪些焦虑治愈迷幻剂,是没有持续性的。
总之,短期之类,第一点实现不了,第二点,游戏进程已经开启。
作为职场个人,在这些大佬眼中,我们也无非就是个“劳动力”,只是这样的劳动力还有没有人要的问题。
麦肯锡的观点鲜明,但似乎提出的解决方案还非常初级,而且思考的着力点都不在人才个体的持续发展角度。
我等职场百姓,具体能做什么呢?
如何让我们自己的职场能力在持续学习中不断得以精准化地高效提升,进而不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被很快惨遭淘汰?
这才是我等“高等劳动力”最关心的问题。
回到我们上面提到的比喻。这个过程是否能像智能手机下载安装一个app那么方便,甚至比较轻的东西,都可以像小程序那般随用随有,毫无负担?这是成人教育领域,最性感的主题。
因为,晋级为下一代的“高等劳动力”,似乎已经是我们不得不做的选择,而这场晋级游戏,必然是一个惨烈的淘汰赛。
我们能做的,最起码要让自己保持持续学习的精神和态度。犹如在一个大型游戏中,不断买武器打升级的过程。在开放的心境下,如何寻找到最好的职场技能的内容提供平台,敏捷地“采购”,精准地升级?
每个人的劳动技能,其实都不单一,各种能力汇集构成了一个小仓库。库里已有什么?是否陈旧?还缺什么?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敏捷获取和持续迭代?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经常盘点并持续补充的。
最近受邀到全国各大商学院,为新学年入学的MBA学生讲授职业发展课程,为未来两年的学习和发展开启导航。
要知道这些MBA大多在30岁上下,之前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都非常优秀。商学院学校的学费现在基本都在30万以上,学制大多2年。少量的全日制班同学甚至需要辞职后,来到校园读书。而即使是在职的同学,也都得牺牲周末的时间来读书,牺牲晚上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和扩大社交。这其中的时间和金钱投入,都绝非一笔小数目。
所以,MBA人群,在职场中,基本也都是最有代表性的积极上进者。
很多商学院的老师也都非常重视同学们的职业发展,确保商学院投入的投资回报率。纷纷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希望我们结合最一线的中高级人才的职业发展经验,给这批职场最有代表性的商业管理型人才,提供一个为期两年的人才技能发展方案。差不多算是开个方子,指个方向,未来两年,也好有的放矢,精准提升。
我很为难…… 不得不跟老师说抱歉,因为我们的人才技能库,都是逐月更新,按季度迭代的。我能给的一定是这个季度最新的职场人才的通用技能清单。
不过,我们还是整理了一个清单,分享给了同学们。
毕竟十几年前的我也跟他们一样,刚刚通过了严酷的笔试面试,才能有幸进入这些百年名校;也是经过长期的心理斗争,破釜沉舟,暂且从职场抽身,切入校园,希望有个更敏捷的模式,以保证自我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作者:Sophia肖,北京换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换行”专注高潜力商业管理人才的职业发展(公众号:换行)。
欢迎回复关键字“职场升级”到微信公众号“换行”,与本期顶级商学院MBA同学同步获取这份自我提升的通用技能清单。
了解“换行年卡”,确保自我持续升级。
- END -
长江商业评论联系方式:

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