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整个夏天想甩却甩不掉、比谁都吸睛的家伙,又摊上事了。
脂肪细胞,肿瘤生长的温床
早在2002年,中国就有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
中美两方的科研人员曾在美国医学杂志上联合发表的一篇报道估计:
到了2025年,中国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率将增加2-3倍,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人体重超标,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
越来越多疾病开始和“肥胖”两个字挂起钩来。
肿瘤细胞,是一群无法无天,妄图在人体内无限生长的可怕存在。
作物要生长都需要肥沃的土壤。
同样,对于肿瘤这样,每天都想着扩张领土的“歹徒”而言,就想在人体找到个能坐吃山空的地方。

脂肪细胞,就是它们梦寐以求的金山银山。
脂肪细胞称为脂质的脂肪(以黄色显示),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些脂质可以促进癌症的浸润性 / Ugreen
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社会更多是处于一种饥寒交迫的生存环境中。
为了保证生存,精密的大脑会在有食物的时候,继续放任自己去吃更多的东西,囤积更多的脂肪,为可能到来的饥荒做好准备。
美国肿瘤专家Richard White教授研究认为:黑色素瘤细胞能够主动摄入脂肪并向脂肪组织迁移。
肿瘤细胞在为自己找了个大粮仓的同时,还改变了自己利用粮食的方式:将“主食”从依赖糖类,更多地偏向了“脂肪”。
换句话,肿瘤细胞为自己的生长和扩张,从脂肪那汲取了更多能量。
靠脂肪组织供能的肿瘤细胞不仅生长得更好,同时也具有了更强的迁移能力。
平时听到的“癌症晚期”,就是指肿瘤细胞已发生了远处转移。
根治肿瘤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切除瘤组织,可若发生远处转移,医生也多半无力回天。
肥胖也是癌症致死的帮凶
早在2006年,就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癌症而言,BMI与多种癌症发病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所谓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在中国,正常的BMI值是18.5kg/㎡-23.9kg/㎡在这篇文章中,你能看到各级别BMI值对应的大概身材,以及关于BMI的详细分级标准。
男女不同体脂率大致身材示意图
Vigneri教授从1982年以来招募了90多万名美国人,在确保这些人在参加调查实验时都没有患癌症后,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6年的跟踪性调查。
结果显示,体重最重组(BMI超过40kg/㎡)的男性女性与正常人相比,患癌症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增加了1.52和1.62。
与美国男性和女性身体质量指数(BMI)相对应的癌症死亡率(所有类型的癌症)的相对风险度 
  • 引发癌症的威力仅次于吸烟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早先就有报道,肥胖与已确诊的40%的癌症都有关。
因而呼吁,除了控制吸烟,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自己的体重。
他们发现,每年有近乎132800例的癌症由体重超标导致。
来源:美国癌症研究中心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脂肪组织对于肿瘤的影响远不止上文所说到的黑色素瘤一种。
美国癌症统计(USCS)数据显示,超重和肥胖与10多种不同类型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大约55%的女性癌症患者和24%的男性癌症患者,所患疾病被认为与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分不开。
来源:美国癌症研究中心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BMI比正常值每增加5kg/㎡,患肾癌的风险增加了25%,宫颈癌的增加10%,胆囊癌的增加31%,而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了约9%。
单就女性而言,超重或肥胖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大约是体重标准女性的2~4倍。
  • 女性肥胖致特定癌症高发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绝经妇女中,乳腺癌高发风险与BMI具有显著的关联性。
与BMI值为20.0~23.9kg/㎡的妇女相比,BMI值≥24kg/㎡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有显著增加。
除了提高癌症的发病率,研究也发现,肥胖与某些癌症的高死亡风险和不良预后(该疾病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相关。
肥胖症正逐渐取代烟草的位置,成为癌症的主要诱因。我们要认清这个问题,并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减小肥胖带来的危害 / Clifford Hudis
  •  增加癌症死亡风险

2014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Chan DS教授研究发现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低生存率与肥胖密切相关:乳腺癌患者的BMI越大,死亡风险越高。
有人认为,肥胖甚至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女性患者最坏结果的指标。
虽然有学者发现肺癌与肥胖的程度呈负相关,但研究都或多或少受到潜在的混杂因素影响,如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吸烟等。
对大多数癌症而言,肥胖是作为危险因素存在的。
并且,肥胖虽然不会增加外科手术后30天内的死亡风险,也不会延长住院时间,但与体重健康的人相比,肥胖者的确需要更多的照看、护理和医疗资源。
这也就是说,肥胖者的日益增多,在未来将成为卫生医疗保健系统的极大挑战。
切断脂肪供应
虽说肿瘤来势汹汹,但就积极方面讲,知道脂肪组织是肿瘤细胞生长的温床,也可以成为一种补救的方法。
对于某些癌症,切断脂肪供应可能是对抗疾病的一种手段。
Richard White教授的团队使用药物阻断一种能帮助黑色素瘤细胞吸收脂肪的蛋白质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都受到了抑制。
随着科学家对肿瘤代谢等方面的更深入了解,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疗法出现,帮助人类抵御癌症。
还能做些什么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胖”意味着“富态”,小朋友胖那是可爱,中年人胖那是多福,年轻人因为工作忙生活不规律,学生因为压力大坐的时间长……
总之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人们在囤积脂肪的路上一路狂奔。
“吃东西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为什么要用卡路里来计算呢?”
或许最简单的答案就是,你可以活得更长一点。
在世界癌症基金会发布的十大致癌行为或食物中,“超重或肥胖”因素首当其冲。
BBC的一集节目《节食与长寿》里,一个101岁高龄的老人,用7个多小时跑完42公里马拉松全程,他有如此健康身体状况的第一要义就是——少吃,多动
网上流传了再多神奇减肥攻略,也比不上这四个字来的简单有效。
事实上,不用把控制体重当作是一个多么艰苦卓绝的大工程。
更重要的其实是选择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一、认真听“生物钟”的话
都知道熬夜不好,都说睡得太晚容易囤积脂肪,可是偏偏就是不长记性。
2017年诺贝尔获得者的研究结果通俗易懂:生物钟不规律,人就会又丑又笨又胖。
时钟基因在正常情况下,会在相同时间打开和关闭,以保持睡眠和饮食周期的均衡。
但如果基因突变就会引发疾病,令人变丑、变胖、变笨,熬夜是引发这种突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之前就有研究表明,时差紊乱与肥胖发生存在关联。
想要控制体重,最容易发生的错误是节食。饥一顿饱一顿并不能减少能量摄入。
人在进食时,消化系统会被调动起来,分泌消化液。长期如此,大脑和肠胃都会开启记忆功能,到了饭点就开始工作。
如果时间乱了,消化系统不知道什么时间该去工作,饥饱的开关就难以控制。人们在饥饱开关失灵的情况下,更容易暴饮暴食。
因而,规律饮食,合理搭配;早点放下手机按时休息,才是通向健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二、每天动一点,疾病远一点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终生有规律地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减缓衰老速度。 
研究发现,定期运动的骑行爱好者肌肉质量和力量并未因年龄增长而减小,体脂和胆固醇水平也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同时,他们的免疫系统似乎也没有衰老迹象,胸腺产生的“免疫武器”T细胞数量与年轻人一样多。
运动可以改善睡眠,进而规律作息。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如果做不到每天规律运动,一周给自己规定个两三天也是很好的。
然而,真正重要的是,不找借口。动起来,你才有寻求改变的机会。
事实上,年轻不在于岁数,也在于心态。定期锻炼,保持乐观向上,疾病找上你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远离肥胖不仅仅是远离疾病那么简单,健康自律体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一份对得起自己的责任心。
别到疾病找上你时才开始追悔莫及,做出改变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下次你坐下来,拿起高热量食物,准备大快朵颐的时候:
想想体内那群嗷嗷待哺的癌细胞,也许学会适当“放下”也就没那么难了。
参考资料:
[1]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17).
[2] 徐斌峰, 陈刚, Steele C B,等. 美国(2005—2014年)与超重和肥胖有关的癌症发病率的趋势带来的思考[J]. 福建医药杂志, 2018(1).
[3]贾杰. 世界癌症基金会发布 最新癌症预防建议[J]. 烹调知识, 2018(1). 
[4] Vigneri P, Frasca F, Sciacca L, et al. Obesity and cancer[J]. Nutrition Metabolism &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06, 16(1):1-7.
[5] Svensson M. Overweight, Obesity, and Mortality from Cancer in a Prospectively Studied Cohort of U.S. Adult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3, 348(17):1625.
[6] Cancer's Hidden Helper: Your Fat.
[7] Krishnan Bhaskaran, Ian Douglas, Harriet Forbes, et al. Body-mass index and risk of 22 specific cancer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5·24 million UK adults. The Lancet, Early Online Publication, 14 August 2014 doi:10.1016/S0140-6736(14)60892-8.
[8] Sadao Suzuki (&x, xce, xb, et al. Obesity/Weight Gain and Breast Cancer Risk: Findings From the Japan 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 for the Evaluation of Cancer Risk[J].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3, 23(2):139-145.
[9] Chan D S M, Vieira A R, Aune D, et al. Body mass index and survival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82 follow-up studies[J]. Annals of Oncology, 2014, 25(10):1901-1914.
[10] Julien J B S, Aldrich M C, Shubin S, et al. Obesity Increases Operating Room Time for Lobectomy in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Database.[J].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2012, 94(6):1841-1847.
[11] Smith L, Brinton L A, Spitz M R, et al.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Lung Cancer Among Never, Former, and Current Smokers[J]. J Natl Cancer Inst, 2012, 104(21):778-789.
[12] Stenger M. Body Mass Index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Many Cancers in UK Study[J].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