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涛哥讲军转
ID:lhtzjnb
前两天,央视的《开学第一课》招来网上的各种喷,我觉得一点也不冤。那晚,作为一名新晋初中生的母亲,我也陪着儿子看了这档教育部指定要求观看的电视节目。
  前面倒还好,只是到了三名花样美男闪亮登场的时候,说实在的,作为一名资深外貌协会会员,我看着都觉得尬,大写的尬——真不知道在这样一档面向中小学生、弘扬正能量的公益节目中,出现这样的脂粉气,到底是在教育人还是来恶心人?
  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央视的一名女制片人就言辞傲慢地解释:“这还不是为了迎合你们的孩子们崇拜偶像的需求。”
  我呸!这就是榜样?这就是偶像?这就是我们的男孩子长大后要变成的模样?这就是我们的女孩子应该心动爱慕的对象?
  我们没有真男人了吗?科学家呢?军人呢?警察呢?各行各业挥汗如雨的劳动者呢?
  导向的失败,是这档节目最大的失败,如果今后《开学第一课》继续这样上,我们全家用脚给它投票。
1
  没有人不喜欢好看的事物,比如说男性的“帅”。
  古代时候说的“帅”,是帅才、将帅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等同于“英武”、“阳刚”、“霸气”。
  可到了今天,“帅”这个词好象被人玩坏了,什么五花八门的人都能用“帅”来往上套。
  最近朋友给我发了一个小鲜肉的优酷视频,说是“当今第一娘炮”,粉丝流量大到吓人,出于好奇,我就点开了“360搜索”,一点进去,一个头染金发、佩带耳环、唇红齿白、难辨雌雄的“妖孽”就映入眼帘,大量“花样美男”、“颜值担当”、“帅到尖叫”等溢美之词就扑面而来……
  评心而论,这个男孩子眉目还算精致,但也就止于精致,这男不男女不女,也能叫“帅”?
  不得不说的是,我们青少年的审美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扭曲,也难怪央视会在这档原本应严肃单纯的教育节目中,出现类似娱乐选秀节目中那种即可笑又可悲的迎合。
  真的好想给导演寄刀片。
  其实,我无意嘲讽当下审美观的多元,但当某种个性化的审美上升为这个社会的主流审美、且这个审美只流于养眼的外表和皮囊时,就非常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了。
  比如对于男性“帅”一词的理解,如果与“漂亮”、“精致”、“男生女相”划了等号,那我估计关羽、岳飞、嵇康这些古代的英雄美男子在地底下都得忍不住跳脚。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我眼中的“帅”,是战士们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浑汗如雨,是舰艇兵在甲板上顶着烈日擦拭舰炮,是官兵们在抗洪抢险中光着膀子奔波劳顿……
  所以真正的“帅”,更应该是高大威猛、英气逼人,是体格健硕、铁骨铮铮,是强烈散发的男性荷尔蒙气场,是妆容下已逝去的男子气概,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刚毅勇敢和责任担当。
  看人看骨,不是皮相。
2
当今时代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我以为,网络和主流媒体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回到《开学第一课》的话题。
  央视标榜,这是一档教育类的公益节目,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迎合青少年见到自己偶像的需求。
  “迎合”这个词,是当下许多综艺节目创办的“初衷”。
  但公益不是综艺,教育不是迎合,它是引导,是匡正,是让孩子们看到更多有血性、有胆当、有精神、有力量的榜样,而不是在孩子们已经有些扭曲的审美观价值观上再加上一把火。
  当我看到台上一群天真的孩子站在三个妆容精致的男生前方一脸羞涩,看到观众席上一群半大的女生两眼放光轻声尖叫的时候,心上漫过浓重的悲哀。
  我不知道这样的教育,初衷在哪?究竟要将孩子引向何方?
  然而,面对扑天盖地的质疑,我至今没有看到央视的发声,也没有看到教育部的发声。
  我们的网络,充斥着娱乐至死的靡靡之音,我们的综艺节目,到处是俊男美女的调笑游戏,我们的影视剧,满屏都是玄幻、宫斗、穿越、披着言情外衣的职场剧……
 主流价值观的声音太弱了,主流媒体占据思想阵地和舆论阵地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做个类比:《新华每日电讯》公众号阅读量超5000的廖廖无几,《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阅读量也大多徘徊在几万,而某些大V公众号,每篇阅读量妥妥的十万+、百万+,甚至千万+。
  微博、网剧甚至电影、电视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商业利益内核的驱动,使得这些网络大V五花八门的言论、流量小生搔首弄姿的身影,在网络上、屏幕上大行其道、轮番轰炸,受众难辨真伪,青少年深中其毒。
  我们迫切需要一批有影响力、能传递正确思想观、价值观、弘扬主旋律的传媒站出来,一扫淫靡、驱浊扬清。
  就在大前天,人民日报评论推出文章《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战线高高飘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吹响前进的号角,还青少年一个更加明朗的未来,还民众一片更加明朗的思想晴天。
  这个仗必须打,还得赢得漂亮。
3
  早在2010年,《中青报》曾经发过一篇文章《男孩越来越阴柔,女孩越来越彪悍:这是个TA时代》。

  文章不无担扰地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十余年来,男孩正在现代教育和家长的宠溺下正变得越来越女性化。“TA”时代“泛性别”、“中性化”的恶果,可能会在30年后显现,到那时,我们将会失去一代男人。”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前两天在家休息,正看小说看得起劲,突然儿子一脸惊恐地大叫一声跑过来抱住我,我一头雾水,就问:咋了这是?他说,“妈妈,客厅有蟑螂,好怕怕。”我听了一口气差点背过去。
  12 岁的大男孩,个头比我还高,居然躲在我身后,看老娘一脸淡定地踩死那只小强,最后连小强的尸体都不敢捡……
  我实在忍无可忍,吐沫四溅地教训了他半个多小时。
  然后晚上我就在网上看到了《开学第一课》中两个花美男的微博截图:“我是XXX,我为国助力!”
  快拉倒吧,就你们那细皮嫩肉、细胳膊细腿的,估计20斤大米都扛不起来吧,还助力呢,阻力还差不多。
  三·八节时看到一篇文章叫《这届妇女不行,太爷们了》,当时看的时候差点笑喷,可再一琢磨,这届妇女为什么不行?
  被逼的呗,如果不是自家男人缺主心骨、少担当,哪个娘娘愿意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那么糙?哎,这届男人不行,太娘们了。
  我知道这话说出来肯定得招喷,但当今社会又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趋势,让人细思极恐。
  一个民族,如果缺乏一大批具有强壮体魄、阳刚之气和狼性血性的男子汉,是非常可怕的。
  这个世界,并不安宁,祖国的周边,虎狼环伺,无声的战场硝烟弥漫。
  当中华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你难道指望能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尊严的,是那些跑个步都担心自己妆化了的娘炮?是那些连军训都顶不下来的妈宝男?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对男孩子的教育,真的需要好好地反思一下了。
  这种教育,不仅仅是学识上的教育,更应当是意志品德的教育,是敢打敢拼的教育,是强健体格的教育,是抗压抗打击的教育。
  作为家长,我承认做的不好,那么作为学校、作为社会,是否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警钟已经敲响,真到了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4
  我们在提到花样美男的时候,经常会提到韩国,说是受到韩流的影响。但是别忘了,韩国所有的男性都必须服兵役,明星们也不例外。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韩国,是非常重视军队教育和锻炼的,是尚武的,他们的花美男们,是可以随时拿起枪杆上战场的。
  我们可以吗?这里就必须提到军人群体了。
  可以这样说,为孩子、为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导向和榜样,军人,义不容辞。
  努力,也有目共睹。
  一是在改革领域,军队职业化的实现和退役军人事务部的成立,便树立起了一个非常好的导向,那就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二是在文化艺术领域,涌现出了像《战狼》、《红海行动》、《士兵突击》等一批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军人奉献精神的影视剧作品,涌现出了像《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一批透着浓浓兵味战味的优秀小说,涌现出了《强军战歌》、《当那一天真的来临》等体现军人英武之气和奉献担当的军旅歌曲。
  另外,前不久,女星张馨予嫁给军人成为军嫂的消息在网上掀起一阵热潮,甚至获得了中纪委机关报《中央纪检监察报》的大力赞扬,撇开一些不合谐的闲言碎语,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导向和信号——仰慕硬汉,爱上军人,嫁给爱情!
  但是,还不够。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军人倍受推崇。我们那一代的男孩子,是看着《林海血原》、《高山下的花环》、《谁是最可爱的人》长大的。
  当老师们问起我们长大了想当什么的时候,十个男孩子最起码有六、七个会说,想当解放军!
  现在呢,还会有几个?
  我以为,只有当社会不再对“军人优先”冷嘲热讽,当退役安置不再被地方当成任务和包袱,当男孩们争先恐后从军报国,当女孩们都以嫁给军人为荣……
军人的导向和榜样形象才能算是真正树立起来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国防、维稳、治安、科研等一些重要领域,男性还是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男性,无论哪个国,都应当是坚强、勇敢、刚毅的代名词;男子汉,无论什么年代,都是一个男性最值得自豪的称谓。
  而男子汉骨子里深植的阳刚,必须从娃娃时代开始培养。
  男孩们,清醒清醒吧,为这个民族打拼奋斗的接力棒,终有一天会传到你们的手中。
  你们,必须加油了!

好文推荐(点击下方蓝色标题即可阅读):

观察局
读懂中国,看清世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