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冷漠成为主流价值观,这个世界真的无可留恋。
一个在火车换铺被拒绝的律师,因为这句话,“火了。
他在微博上写了段《火车换铺有感》,描述自己在火车上想要换票却遭拒:
律师微博截图
被两个大学生模样的男生拒绝后,他和另一位女乘客换了下铺。
文章结尾,这位在微博拥有将近200万粉丝的律师说:
律师微博截图
一场换铺引发的善良纠纷,成了关于道德标准讨论教科书般的典型:有了孩子,就不能被拒绝了?
网友评论对这件事的评论

“我劝你善良”
出门在外,需要帮忙确实是总会遇到的事。
有很多网友认为,律师在火车上已经换票成功,得到了两名女性乘客的帮助,微博的文章没有着重放在感谢,而是声讨两名男生,是实打实的道德绑架。
网友在律师微博下的评论
律师因无法接受微博上的嘲讽和谩骂,又再度发文道歉辩解,承认只批评男生是不对的,却也说,“加价换下铺,是对人心的侮辱”。
律师微博截图
这位律师觉得“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的说法是蛊惑人心,这样践行的人就是自私。
律师微博截图
弱者本应得到全社会的帮助,这是社会的责任,是强者的义务。
律师微博截图
可现实是,两个孩子作为弱者,应该最先承担起责任的是他们父亲,而非买到了下铺的外人。
对陌生人的善良,可以是豁达和理解,也应该是换位思考后明白别人的难处,和懂得求助的分寸。
如果自己尚且没有做到善良,又凭什么理直气壮要别人慷慨?
道德绑架,“分不清边界”的糊涂
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主张,可以把道德区分为“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
但实际上,不管对道德怎么划分,人们心中的界限始终是模糊的。
道德绑架,本质上就是一种个人边界意识不清的表现。
每个人都要求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控制权,而忽略了别人也有坚持自我的权利。
正因为这种模糊,人们把一切需要别人做到的道德都当做别人应尽的义务。
而这种理所当然的义务,可能就是对另一个群体的绑架。
个人边界被入侵,为了保护自己,必然会做出种种反抗,这时候,冲突就产生了。
比如,“你那么有钱,而我正好需要你的钱。”
古天乐在香港出席某活动,一名女粉丝拿着写着“求恩”的字幅危站在二楼,说自己父亲患病,希望古天乐借100万给她。
如果借不到钱,就死在这里!
强者理所当然要付出,弱者理所当然被照顾。
这样的心态下,就催生了“买了票的军人被逼让座,背着行囊站在车厢里”之类的事。
道德冲突中,不问理由,不问场合,只有该被照顾的自我需求。
“谁更弱势”,成了件值得PK的事。
电影《教父》里有段经典台词:“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出发点是“善”,但渴望优待的人强调的道德,不过是对其他群体的社会资源、权力合理化争夺的工具。
过分强调道德的力量,不仅会扭曲社会大众对“道德”的认知,也会在根本上削弱道德的社会控制功能,影响道德功能的发挥。
道德,是内心的自律,不是严苛待人的他律。
《功夫皇帝方世玉》里的雷老虎,为了与人为善吃尽苦头,还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一直用“以德服人”安慰自己。
在“雷老虎们”的世界里,为了与人为善,即便能力有限,他们也不得不吃尽苦头。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这样描述: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一个国外的公益短片也将这种关系的羁绊揭露得彻底。
记者在街头采访,说去年当地车祸夺走了249人的生命,“而你能接受的数字是多少?”
被采访者说,“70,差不多吧。”
当他转了身,真的看见了 70 个人——他的妻子、父母、孩子、亲人和最要好的朋友。
“好,你觉得我们州每个月因为车祸而死亡的人数应该多少才合适?”
0个,是0个。他们一个都不该死。“
一个有道德感的人,不能容忍自己的家人死去,又为何下意识觉得可以有70死于车祸?
道德本身就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基于事实的判断,看似客观,也不免带着个人主观见解。
当道德失去最初的认知功能,约束力被无限扩大,人们很容易走向自己都意识不到的局端。
电影《驴得水》有这样一句台词,凭什么用你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道德从古至今都是拿来律己的,法律才是律人的。
对道德的履行, 上升到由外到内的强迫,无异于强盗。
做拎得清的好人
可怜的是,大多数“老好人”都是身不由己地在讨好,并非发自内心地成为“活雷锋”。
顾及各种情分,忽视自己的感受;被惠及方却把这些“好人”的讨好视为理所应当。当他们选择守本分不再继续讨好时,就会遭到强烈批判。
日剧《世界奇妙物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身不由己”的故事。
早上十点,孝一从睡梦中醒来,去年的今天因为工作原因忘掉了女友的生日,他承诺今年一定会给女友过一次最棒的生日。
他早早就做好了计划:10点起床,12点去银行取钱,下午2点去商店买下女友看中的戒指,晚餐时和女友求婚……
电视里正在播放今日运势,孝一的星座今日的关键词是:同情心利人利己。为了达到今日的目的,要亲切的对待别人
在电车上的孝一遇到了一个老奶奶,但他不想让座。电车一发动,老奶奶摔倒了,望着孝一的老奶奶,脸越来越扭曲。
时空转移,因为没做好事,孝一又回到了闹钟响起的早上十点。一切都和前一次一样,当他拒绝让座时,老奶奶的脸再次扭曲。
第三次,他毫不犹豫地给老奶奶让了座。
时间终于没有倒流。
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女孩,女孩不小心把一排自行车都弄倒了,向孝一投来祈求帮助的目光。
第一次,孝一径直走过,女子的面部变得扭曲,孝一又回到了早上十点……
孝一这下发现,只要自己不帮助别人,这一天就会重新来过。
为了让这一天顺利通过自己好去和女友求婚,他只能帮女子扶起自行车、在银行让位给插队的大婶、替被打的男子挨上一棍、把女友喜欢的戒指让给另一个来买戒指的男人……
背老人上楼梯、送孕妇上医院、从火场中救出小孩,还代替孕妇的丈夫在产房为她加油……
好不容易到了夜晚,等孝一满身狼狈地赶到饭店,他却发现女友手上戴着自己没有买到的戒指。
下午从他手上抢走戒指的男人出现,感谢孝一,正是因为有孝一才让他的求婚如此顺利。
女友也拍了拍孝一,夸他是个大好人。
十年后,孝一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为了苦难中的人,不断投身于各种慈善事业中,他的奉献精神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
孝一在获奖感言中神情悲伤: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善事,这是因为,如果不这么做,我的人生就无法前进,仅此而已。”
剧中的孝一,就是个老好人,明明自己也很累,却在他人的目光中,不得不一直做好事。
道德绑架就像一个深渊,逼人陷入自我纠缠的境地。
影片结尾,孝一踩到了主持人的脚,主持人的脸变得扭曲,他大叫着“NO”也没能阻止早上10点闹钟的再次响起……
人很容易都忘掉了自己的本分:有能力让自己过好、让自己想保护的人过好,其次才是对别人好、帮助他人。
所以在请求帮忙时,更要先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本分。
毕竟,世界上没有什么帮忙,是真正的零成本。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