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经济动不动就出问题的年代,我们经常听说一个词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确切地说,我们经常听说的是它的英文缩写:CPI。CPI的计算方法是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商品,然后用它现在的价格除以它过去某个时期的价格,如果得到的结果是大于1的,那就说明这东西的价格是上涨了。
但是在这个经济动不动就出问题的年代,我们常常听到的不是说CPI是多少,而是CPI又涨了多少。上涨的值越大,说明物价上涨的越多或者越快,大家的日子也会过得更辛苦。一般而言,物价上涨并不是因为某个商品本身的价值发生了变化,比如一根黄瓜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一根黄瓜,价格增高反映的是供给变少和货币变多。所以CPI的涨幅也常常被拿来判断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江湖上一般认为,当CPI的增幅达到3%的时候就发生了通货膨胀,如果达到5%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最近阿根廷的经济出了问题,它家的CPI差不多每个月递增4%,算是介于普通值和严重值之间,这个值比起去年同一时期的增幅超过了30%。这就告诉我们这一年来阿根廷人一直过着物价飞涨的日子。
(CPI上涨意味着生活成本增加)
在通货膨胀这方面,眼下表现最抢眼的网红国家就是维内瑞拉。借用托尔斯泰的话来说,通货膨胀的后果是相似的,引发通胀的原因却各有各的不同。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官方发行了太多的货币导致的,而阿根廷的情况也是货币变多了,但是货币倒不是来自阿根廷政府的超发,而是因为一年来每个呆在阿根廷的人都在忙着买别的东西,手里的存款全都花出去了,所以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就越来越多。
我们普通人出门买东西是因为确实需要某个东西,得把它买回家;而现在的阿根廷人买东西是担心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需要尽快把它花出去。这种因为货币贬值而引发的消费一开始是去兑换那些比较坚挺的外汇,当外汇不方便兑换时就买贵金属,如果连贵金属都不好买的话,那就买任何实物资产,绝对不做现金的接盘侠。
恐慌性的心态会造成大量的消费,大量的消费必然让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快速增加,于是加剧了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变得严重时,本国货币不但购买力降低,而且相对其他外汇而言也一直在贬值。这种时候外资就觉得呆在这个国家很危险,为了避免损失会绞尽脑汁带着钱回老家避风头,这个就是所谓的外资撤离。
当外资撤离变成一种社会风气的时候,阿根廷金融市场上的外汇就持续地减少,外汇因为少而越发值钱,阿根廷货币也就越发贬值。这种贬值反过来加速了民众的恐慌心理,他们会用更快的速度把手里的钱以各种方式花出去,于是市面上本币泛滥,经济就走上了崩溃的不归路。
(阿根廷货币比索)
面对持续的通货膨胀和持续的货币贬值,焦头烂额的阿根廷政府决定把他们国家的基准利率调高到了60%。这个值在半年前还不到30%,半年时间就活生生地翻了一倍。
基准利率这个东西指的是政府制定的指导利率,国内其他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都在这个基础上浮动。基准利率提得越高,意味着把钱存到银行里的利息收入就越高,所以阿根廷政府希望以如此高的利率来吸引那些正在恐慌性兑换外汇和突击花钱的民众去银行存款。如果大伙儿都看中这个利息跑去存钱的话,那么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就少了,通货膨胀或者货币贬值的势头就可以被遏制住。
但是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那样,银行本质上是一个盈利性的机构,吸收了大量存款,就意味着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想继续混下去就得想办法以更高的利率把钱给借出去,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差额就是它们的利润。如今利率被提的这么高,谁还借得起银行的钱呢?所以利率高到一定的程度,银行就被迫处在一种只进不出的状态。
只进不出的银行差不多就算是处在瘫痪状态了,吸收存款完全是在做公益事业。假如银行都是国有性质的话,这种时候就是考验忠诚度发挥救市价值的时候,它们会为了稳定金融市场而继续吸收存款,亏了有国家补贴。但是如果是私人银行的话,它们就没有义务帮政府的忙,早点关门休长假是止损的最好方式。
(美国花旗银行)
很遗憾的是,阿根廷的大部分银行都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当阿根廷政府把利率提高到60%以后,如果它们觉得混不下去,就会果断停止营业,并且尽可能把金库里值钱的东西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比如邻国某个仓库很宽敞的分行。当大量银行都做这件事儿的时候,阿根廷的金融市场距离崩溃也就不远了。
一个国家经济好坏看的是流动性,这里流动的不仅是商品,流动的还有金钱。商品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流动,对应着内需市场;商品在国内和国外的流动,对应着出口市场。金钱可以从国外流入国内,这个是外部投资;金钱也可以从银行的户头进入企业家的户头,这个是内部借贷投资。
当金融市场崩溃的时候,金钱就没有办法流动了。外部投资会望而却步,早先进来的外资也会争先恐后逃走。而银行的钱也不再流入到消费市场,因为成本太高了。当资金不再流动的时候,意味着投资和生产也就逐渐萎缩和停止了,经济进入了萧条状态,这时候商品的流动也持续不了多久,存货卖光以后,大家一起迎接委内瑞拉模式。
有一句很有文采的话是这么说:资本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当阿根廷是一个自由市场并且有值钱东西可以买卖获利的时候,大量的资本家会带着现金争先恐后跑进去玩,玩地产玩运输玩股票玩银行什么都玩。但是一旦局势变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时候,他们就会提着自己的现金无情地离去,即使他们手里的钱是阿根廷人的存款也不例外。
(阿根廷中央银行)
所以阿根廷的问题,现在变成了为什么连它们的银行都被外资给控制了?这个是因为在90年代,当时的阿根廷政府对自家的经济做了一系列的巨大改革,这种改革被西方学者称为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新自由主义对内推崇政府放开管控,让市场自发调解一切问题;在对外贸易上讲究所谓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为了配合自由主义的进行,必然需要进行私有化改革。当时的阿根廷政府将很多国有企业纷纷私有化,不仅自家老百姓可以买,外国人照样可以买。于是阿根廷一时间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场所,大量的外资涌入阿根廷,经济一片火热。
只要卖东西手里必然就有收入,当时的阿根廷政府因此得到了很多钱,公务员福利和社会福利也跟着提高。但是它们也失去了很多,比如矿山、铁路、土地、厂房、银行等资产纷纷被外资给控制了。那时候的阿根廷有点像曾经的南非,变成了一个拥抱全球的自由市场,大受欧美发达国家的追捧,它们走到哪儿就把阿根廷夸到哪儿,到处给人推荐热闹的阿根廷模式。
当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诞生的时候,阿根廷的繁荣模式就被人介绍到了俄罗斯,首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还玩了一段时间。但是当普京做上一把手的位置以后,他没有继续玩这套游戏。当时的普京面临着改善经济的问题,甚至他现在依然面临这个问题,但是他并没有把值钱的东西全部卖掉换钱花。在这方面,并不是每个国家的人都跟阿根廷人一样。
(叶利钦和普京)
拉丁美洲是这个地球上少有的一大块风水宝地,那里气候好土地肥,不管是搞种植、搞养殖,还是挖石油、挖矿石,都能搞得风生水起。在那些全球经济还没有进入现代化的日子里,拉丁美洲靠着向欧洲和美国出口它们的农产品和原材料就能奔小康,社会福利也随便进入全球前10的水平。
这人啊一旦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就会失去奋斗的欲望,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等到全球经济发展到农产品和原材料不再值钱的时候,阿根廷人就发现自己这些年光顾着享受没发展别的产业。阿根廷人和所有的拉美人一样,有一些不太好的共性,比如喜欢享受,比较懒散,几乎不存钱;他们会用选票逼着政府提高福利,当政府玩砸了之后,就用石块和燃烧瓶赶他们下台。
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这些东西一旦出现了,想要收回去就非常难;谁想收回去谁就肯定拿不到选票,谁肯定就得下台。而国家收入不足以负担这些巨大开销的时候,政府就只能借债来继续维持,当然还指望借债来扩大投资搞经济转型。几十年整下来阿根廷累积了两千多亿美元的巨额外债,成功过上了借新还旧的痛苦生活。
(阿根廷的大农场)
当一个国家欠下了巨额外债的时候,任何金融领域的风吹草动都会让这个国家变得危险。比如美联储加息或者特朗普加税这些常规操作针对的压根儿就不是阿根廷,但是阿根廷的金融领域却发生了大地震,吓了大家一跳。
要是比人口的差别,咱们中国人是个特殊的典型。中国人每天睁开眼睛就在想着如何赚钱的事儿,然后每个月都在想着自己存了多少钱,不管是流水线上的厂弟还是拥有流水线的老板,每个人几乎都有这个习惯。为了追求财富,大家可以几年如一日地忍耐各种艰苦的日子。
老百姓有这样的优秀品质,我们的政府在处理经济问题时也就格外谨慎。比如国有企业改革老给人感觉是缓慢和低效的,那是因为稳定和安全永远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如果这两样没有确切保障的时候,改革就不会往前走,更不会像阿根廷那样一卖了之,效率低一点总比失控要好。当10亿人都跑去挤兑银行或者购买外汇,那个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拥抱和欢迎全球化,几十年的出口优势造就了一大批的民营企业,还让很多人脱贫致富,手里攒了不少钱。但是我们的全球化跟阿根廷的可不一样,在某些关键领域是绝对不提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尤其是金融市场。想必这个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非常看不惯的地方,他们当然希望看到每个发展中国家像阿根廷或南非那样开放所有的领域,让他们进去大肆收购。
(特朗普不高兴)
我们的金融市场没有被外资控制,也没有让货币实现绝对的自由兑换。导致的结果是国外的普通商品到了我们手里各个都变成了奢侈品,出去玩一趟也觉得很贵,但是确实也安全了很多。几十年来我们的经济处在一个稳定而谨慎的状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所以阿根廷的例子就告诉我们,有些时髦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来用的,有些东西是不能随便卖给别人的。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该卖什么不该卖,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仔细斟酌,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家庭也是这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