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花香”是汉语描写景物的常见词语,其中,“花香”写实,“鸟语”为比况。

1977年,英国学者设计制造了一枚“电子鸟蛋”,科学地测出了鸟孵卵时的“语言”,证明“鸟语”也是写实。

鸟类不仅会“标准语”,还会“方言”、“土语”。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鸟类学家佛令斯博士发现,美国乌鸦、海鸥的“语言”和法国乌鸦、海鸥的“语言”不同。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鸟类专家,对鸟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统计了二三千种“鸟语”,撰写了《鸟类语言学辞典》。

花呢?花只是“香”吗?

科学研究表明,植物会说话;植物会方言,也会普通话(标准语);植物还会“跨界交际”。

植物会说话

德国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对植物语言进行了专项研究,最新声学研究结果显示:

人采花时,花朵会“哭泣”;

人摘黄瓜时,黄瓜会“尖叫”;

正常生长的水果会发出“咯咯”的声音……

英国科学家乔拉米.鲁拉德,应用他研制的“语言翻译器—植物探测仪”也有奇妙的发现。他将该仪器的一根线头接在植物的叶子上,生物电子翻译器就能自动地把植物的语言翻译出来,人们可以通过耳机清晰地听到植物的说话声。植物们诉说着自己各种感受:冷或者热,饥或者饱,涝或者旱……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哈克发现的是植物的“呼救语”:受到干旱或者病虫害等的袭击,植物(树木)变得越来越干枯,它们会发出一种极其微弱的呻吟声。

一般来说,植物的“说话声”犹如欢快的乐曲,充满节奏感,说明它生长正常,无异常情况;倘若低沉紊乱,充满恐惧,表示出现了刮风变天的恶劣天气。植物音调高亢,反映植物吸收的养料充足;音调低沉,反映植物养料匮乏。
植物会方言

同一物种,说同一种话。它们彼此间用自己独有的化学性质相同的一套“体味”交流,便捷、高效,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遭遇病虫害的侵袭。不同物种则说不同话。如果植物说的是同一种语言,那么,它们还有许多方言。

德国生物学家赫伯特·威茨对植物语言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最近宣称他己经破译了包括洋槐、梧桐等10余种树木的不同“语言”,即方言。他进一步指出了这些方言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橡树、山毛榉、杉树较为风趣,马尾松却较为朴实等等。

研究人员已发现,植物能送出化学气味抵御侵害自己的昆虫。附近的同类植物在接收到受害植物与动物的“谈话”后,也加快了巩固自己的御敌防线步伐。这就是说,方言有差距,但彼此能交流。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生态学家发现,在一片柳树林中,一旦某一棵树遭受虫害,其新叶中的石灰碱分泌量就会大量增加,以降低新叶对害虫的适应性,从而保护自己,减少虫害。同时在这棵遭受虫害的柳树周围约70米范围的其它柳树叶片中的石灰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越靠近被害之树,叶片中的石灰碱浓度越高。70米范围内的植物能交流,语言载体是什么呢?

研究人员发现,受害之树所释放的乙烯,要比正常情况下多得多,由此认为传递“语言”的物质很可能是乙烯。乙烯通过风的媒介作用,给邻近的植物发出危险及预防信号,使其各自采取防卫措施。

植物也会普通话

研究发现,不相关的植物,也能接受别的植物发出的的告警信号。将没受侵害的利马豆植株暴露于受瞒类侵害的棉花所释放的信息素中,利马豆也能释放出召唤螨类天敌的信息素。

又如,灰毛木蒿在受害时,有一种特殊信息素的含量是正常植株的6倍。当烟草处于受害灰毛木蒿下风方向时,就不那么容易受到危害,而处于没受害灰毛木篙下风方向的却很容易受到危害。

在东部非洲,那里的农民为了避免玉米和高粱遭受钻茎虫的危害,就在玉米地和高粱地旁种上了糖蜜草。糖蜜草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提醒玉米、高粱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同时它还能驱赶钻茎虫,并招来钻茎虫的天敌—寄生黄蜂。

这就是说,不同植物间可以交流,它们会普通话,或称标准语。

植物的跨界交际

植物不仅可以用语言进行内部交流,还可以进行跨界交流。植物联络昆虫保镖,可称典型案例。

植物能通过释放某种化学物质来联络昆虫保镖。这种化学物质是一种信息素,它能吸引喜欢吃害虫的动物来帮助植物清除害虫。能与自己的昆虫“保镖”进行联络是许多植物的一大本领。

科研人员发现,植物在遇到虫害时会分泌一些化学毒素来予以反击,植物在打不赢敌人时,会像人类一样或大声疾呼或拼命哭泣,以此来呼唤救兵,让害虫的天敌火速赶来吃掉害虫。当然,这种“呼唤”和“哭泣”都是分泌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正是吸引害虫天敌的易挥发诱导素。它们传递给害虫的天敌一种信号:这里有你们最喜欢的美味,赶快来美餐一顿吧!

例如,烟草容易受到五色斑点蛾毛虫的侵袭,但毛虫的卵却被另一种昆虫(Geocoris Pallens)吃掉,当烟草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引来Geocoris Pallens昆虫大量捕食这种五色斑点蛾卵。又如玉米遭到螟蛾的侵害时,玉米会发一种化学物质的求救信号,它会引来姬蜂,而姬蜂会杀死螟蛾。

植物还能巧妙安排不同信息素的释放时间,以达到不同的释放效果。寄生蜂在白天活动,因此植物对它们释放求救信号的时间就在白天;蛾子在晚上活动,那些浑身爬满了毛虫的植物就会在晚上释放出驱虫物质,阻止夜行蛾在叶片上产卵。

如此看来,我们原以为“平静”的森林,实际上并不平静。在花园或林荫小道中散步的时候,你不妨认真的去观察一下那些看似安静的植物,说不定它们正欢快地聊着天呢!破解植物语言,对认识生态系统极为重要,也是探索植物保护的新途径。

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参考文献:黄斌《破译植物的语言》[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2年08期

秦岭《聆听植物的心声》[J].百科知识,2005年02期

路原《聆听植物的语言》[J].科学之友,2003年09期

杨威《奇妙的植物语言》[J].科技博览,2011年7-8期

张海燕《植物的语言》[J].大自然探索,2002年08期

王贞虎《植物之间也“说话”》[J].博物,2016年03期
理真《植物的“语言”》[J].大千世界,2004年03期

范世忠《植物之间也有语言交流》[J].生命之奥秘,2004年05期

张淑珍《动植物语言探秘》[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3年09期

猜你喜欢
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授权、投稿及相关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本期撰稿人:唐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