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上周发了篇《延禧职场攻略》,
大家都在评论里反馈没有看过。
所以,
如今《延禧攻略》已经完结,
我们觉得有必要盘点一些东西,
你们,
应该懂的。
有人感叹皇后在最后一刻的撕心裂肺:
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
没办法,人生就是这样残酷,
心疼背景里的弘昼一秒......
有人感叹太后一句话让袁春望崩溃:
一辈子就被一个“谎言”搭进去了,
姜还是老的辣,
开玩笑,上届宫斗冠军可不是白得的
我们嬛嬛老了也照!样!风!骚!
还有CP党们在最后关头争论了一把:
魏姐到底是爱傅恒还是爱皇上?
嗯......编剧也是非常聪明了
两边都撒了糖!
当然我猜,最屹立不倒的还是令后党,
不管人在不在线都不影响嗑......
有首歌唱得好: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但说实在的,
故事毕竟只是故事,
整部剧下线以后,
我脑子里久久挥之不去的
是ta:
藕粉丸子
ta:
海生包尔斯克
还有ta!
苏造肉
这几样美食在剧里存在感太强了!
就说这藕粉丸子吧,
高贵妃端在手里的时候,
我和璎珞一样以为是汤圆,
(其实剧组用的应该就是汤圆)
那么它和汤圆的口感与制作有什么区别呢?
汤圆主要用的是糯米粉,
藕粉丸子则一般用藕粉裹上各种馅料,
比如江苏盐阜会用糖油丁、各种坚果仁
而湖北黄冈则是用桂花、花生、芝麻白糖做馅,
别管是江苏做法还是黄冈做法,
这馅料就足够让我血糖四个加号了,
而且黄冈版的烹饪方法不单纯是水煮或者蒸熟,
还要用猪油加糖再炒一遍,
很好,
球形士力架
吃一颗就横扫饥饿,
做回自己!
看上去表面是软软糯糯的,
淡茶色居多,
吃起来却非常Q弹,
且馅料丰富,
但是!吃多了很难消化!
你想吧,藕粉,精制碳水,
各种糖,精制碳水,
猪油,高脂肪,高糖高油,
这得对肝胆造成多大负担啊!
在看过璎珞被硬塞八碗以后狂吐
就大概能猜到这个后果了吧……
这架势,求生欲也是很强了......
再说害我们蛙哥差点被干掉的大饼子
海生包尔斯克,
如果不是先有饼的镜头后介绍,
单看这个名字,
我还以为是某个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名,
查了查才知道,
原来是北疆的蒙古族小食,
今天的新疆和硕县应该算是源头了吧,
然后又流传到蒙古,
被命名为海生包尔斯克,
其实做法呢,
和新疆的馕差不多,
在和面的时候放了奶皮子、油渣和盐调味,
待面团半发酵后烤制成酥饼,
饼的大小不限,
有多大锅烤多大饼
据说,
游牧民族为了规避烧树枝造成火灾风险,
便用牛粪做燃料
烧起来臭....吃起来......
口感上,
外皮酥软
内里奶香四溢
难怪愉贵人一天干掉两三张了!
淘宝有些店铺已经在卖了,
根据网友点评,
好像的确不错哦
最后这个苏造肉厉害了,

一直没露真身,
但却在李公公生动的小表情和形容里
勾的人更好奇了,
还在剧中担当了为卫龙CP穿针引线的角色!
本着求(zui)是(chan)的态度,
我去研究了一下这个苏造肉到底是什么
结果查到了好几种说法:
有人说发明这道菜的厨子是苏州人,
所以就叫“苏造肉”,
还有人说是因为肉被烹制得酥软可口,
所以从“酥造肉”演变成“苏造肉”
话说当年乾隆第五次下江南,
游玩到扬州时,
下榻于当时翰林院的掌院学士陈元龙家中,
陈家有个厨子叫张东官,
这位张大厨大家可能也见过,
山争哥早年演过一部剧《满汉全席》
剧里他演的那个逗比又有才华的厨子,
就是张东官,
因为手艺精湛,征服了皇帝的胃,
于是被任命为御厨,随行回京为乾隆烹制菜肴
当年这造型,总觉得像一颗肉馅漏出来的大包子
张大厨不光手艺精湛还懂得揣摩圣意:
他深知皇帝从小不缺美味珍馐,
平时吃的大多是北方菜,
乾隆爱吃火锅,
口味偏重是出了名的,
并且那时候已经是乾隆四十五年,
老年人味觉相对退化,
也需要一些味道更醇厚悠长的菜
于是张大厨选用九种香料
放入锅中与五花肉同煮
还有一种说法,
苏造肉的创始人并不是张东官本人,
而是他的祖上,
这道菜的原型是用各种香料烹煮鸡杂,
后来菜品经过改良,
鸡杂才换成了五花肉
后来呢随着清朝的灭亡,
御厨们也纷纷逃出紫禁城,
在那段艰难时期,
五花肉成了稀缺食材,
但是厨子们的手艺没有变,
于是五花肉变成了各种猪的下水,
再加上当时最常见的“火烧”饼子,
苏造肉就这样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为了老北京街头巷尾很常见的一道小吃
卤煮火烧!
今天在北京旅游的游客们寻觅的地道北京小吃
什么小肠陈啦,
天桥卤煮啦,
北新桥卤煮啦,
前世都是苏造肉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当然,
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
存在感最强的,
还是非“大猪蹄子”莫属了
现在回头来看,
整部剧都在讲述一个打脸的故事:
说好了就是饿死也绝不吃一口饭......
"真香!”
大猪蹄子,我们也很想你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