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清
本文为长江商业评论(ID:CKReview)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热播宫斗剧《延禧攻略》的相关话题天天上微博热搜。“大猪蹄子”成了流行语,“莫兰迪色”彷佛给大家上了一堂美术课。
《延禧攻略》的火爆,让人意识到,原来这么多年,群众对宫斗剧的热情依然在线。
从最早期的《金枝欲孽》,到后来被奉为宫斗经典的《甄嬛传》,从每集播完必上热搜的《延禧攻略》,再到近期新近开播话题不断的《如懿传》,宫斗剧就像永不过时的时尚符号,让观众一次次吐槽,却又一次次虔诚地坐在电视机前,好像吃重庆火锅似的,一边被辣得冒汗,一边又大喊过瘾。
《金枝欲孽》:宫斗剧的鼻祖
作为宫斗剧的鼻祖,十多年来,《金枝欲孽》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哪怕后来宫斗剧多如牛毛,也不能撼动《金枝欲孽》的地位。
当年《金枝欲孽》在香港播出时,曾经创下了最高41点的收视记录,在内地播出时也是同时段的收视率冠军。这部出生于2004年的宫斗剧,服装、化妆、特效、画面远远不如今天的宫斗剧,但是,它所表达的情感和对人性赤裸裸的拷问,却令很多宫斗剧望尘莫及。
《金枝欲孽》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剧中人物原型虽取材于清朝野史,却能让观众产生很强的代入感。
背景虽然是紫禁城,但《金枝欲孽》的主题并不在于复原封建时代的女子如何通过降低自尊和培养奴性取悦男性,而是带着现代人的思维,结合时事、家庭、婚姻,对处在高压困境下的人性会发生怎样的裂变进行解读。
所以,剧里每个女性角色都很值得一直玩味和讨论。例如已经拥有很多很多的权力,还想要很多很多的爱的皇后;例如16岁就入宫,精于谋算人心却被早夭孩子激发内心善良的如妃;为义父鞠躬尽瘁到头却发现深陷谎言的尔淳,为了母亲的荣辱拼命争宠的玉莹,为奶奶报仇而放弃自由的安茜……她们的性格和命运,都有着现世女子的投射,有着你我她的缩影。
《金枝欲孽》着重点在于写人。以往观众习惯了看电视剧总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好人让人同情,坏人惹人气愤,但在《金枝欲孽》中,这一千古不变的定律被打烂,因为剧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为了丰满人物,编剧在交代人物性格发展的同时,也让观众意识到每个角色都可以说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每个人都为了各自的利益耍心眼玩手段,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
对人性的深入探讨,大概是《金枝欲孽》经久不衰,历久常新,百看不厌的玄机。
《甄嬛传》:宫斗剧的巅峰
2011年,《甄嬛传》横空出世,一经播出即引发收视狂潮,口碑极佳,所创下的多项记录至今难以超越,剧中多处经典台词至今也仍为观众津津乐道。可以说,《甄嬛传》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让国产古装剧在制作上达到巅峰。
与此同时,《甄嬛传》又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宫斗戏,充满了嫔妃之间的尔虞我诈。显然,后宫法令纵有千条,但封建专制制度内在的荒谬性却又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孽生和大行其道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便是《甄嬛传》展示给受众的历史背景。
在宫斗以外,《甄嬛传》还一改传统,推陈出新,以大量的“情”为基调,深入浅出,诠释了人间的真情,也正是这些真善美的情,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成为了《甄嬛传》的独特成功之处。
从群众的喜爱基础上,《甄嬛传》无疑是成功的。而《甄嬛传》成功还因为:剧情曲折,引人入胜。甄嬛从入宫得宠、出宫思过、到回宫复位,中间经历几番生死别离,大家都想知道,甄嬛接下来会怎么办。
甄嬛经历过的坎坷,每一步都貌似是死棋,但她总能通过各种办法解脱出来,以此牵扯到此剧的价值,人们之所以爱看,甚至还有一点这样的想法:连冰雪聪明的甄嬛都难免时常倒霉,又何况自己。甄嬛现身说法:必须内心强大,智商高明,加上悉心等待机会,总能逃出生天。
抛去那些在现代社会容易被法律制裁的下毒推倒之类的阴招不看,《甄嬛传》确有其现实意义。
《如懿传》:一脉相承,口碑逆袭
作为《甄嬛传》姊妹篇,《如懿传》可谓声势浩大。周迅、霍建华以及一帮新老戏骨加盟,空前强大的卡司阵容,让这部戏从立项到开拍每一个阶段都备受瞩目。但同时,针对《如懿传》的质疑声也没有断过,两位主角1.5亿的天价片酬、原著作者流潋紫深陷“抄袭门”,都曾引发热议。外加剧集拍完后播出时间几经改档,吊足一帮观众胃口。
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十数集来看,观众对《如懿传》的热情未见消减,这点从开播次日豆瓣6.8的评分逐渐上升到近日的7.1可见一斑。而群众反馈《如懿传》剧情也从初播的争议中逐步进入状态。
虽然剧情内容上与《甄嬛传》一脉相承,都是讲述清朝后宫女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争斗竞逐,但根据编剧流潋紫的说法,《如懿传》将在《甄嬛传》感情的基础上,更偏向帝王宫廷婚姻生活的解析。
目前《如懿传》更新的内容不多,后续剧情发展也还未可知。但从《如懿传》开播群嘲的走势到现在口碑逆转来看,被调教起来的群众对宫斗剧的喜好依然积极。可见观众对这部大咖云集、精心打造的宫廷巨作的信心和期待。
《延禧攻略》:用营销套路炒出现象级网剧
从数据看,《延禧攻略》堪称爆款:上线5天,爱奇艺平台总播放量破4亿, 24天破45亿,大结局破140亿,单日播放量最高3.6亿,领跑全网;微博热搜榜上榜133次,14次话题榜首,几乎做到了每更一集就有话题上热搜,成为制霸热搜实力大户。
此外,延禧的微信指数已突破1000万;微指数峰值达279.8万,百度指数峰值57万;今日头条累积阅读总量高达30亿;豆瓣评分后来居上破7分,“电视剧延禧攻略”及“延禧攻略讨论小组”长期占据豆瓣热搜榜;不仅如此,延禧还是知乎、抖音、小红书、b站热搜榜的常客。
“每一个爆款背后,都离不开一场优秀的营销。”这句话放在观众趣味迅速“位移”的今天更有深意。《延禧攻略》能从暑期档脱颖而出成为爆款,动态的网络营销功不可没,更何况它的制片人还是以擅长制作“新闻”而闻名于世的于正。
而《延禧攻略》的套路,实则就是一出步步为营的“营销攻略”。
该剧在上线前,《我不是药神》正在全国热映,票房和剧中演员的讨论度一浪盖过一浪。在其中扮演思慧的谭卓也频频亮相媒体视线。于是在《延禧攻略》播出前,剧方顺势蹭起了“高贵妃”谭卓的新片热度,在不少电影平台打出“人物设定大变样”等话题来热身。
开播后,深谙“粉丝圈”玩法的营销团队又在各类追星平台上排兵布阵,将后宫类比为“粉丝后援会”,以期拉近剧中人物与观众的距离。
随着剧情展开对乾隆、富察皇后、令妃等主要人物的“二次传播”不断——“带队偷听的乾小四”“富察皇后是乾隆一生的白月光”“皇帝皇后是真爱”“令后CP”等等新话题标签,让该剧不断刷屏社交媒体。
这些无关故事主体和表演的细节开发与话题互动,让该剧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度与认可度。但是海量话题背后,创新的活力却尴尬缺席。
在剧集内容上,《延禧攻略》遭受非议。女主黑莲花+皇帝鉴婊达人+正宫白月光的反套路设定,虽然令人倍感新鲜,眼前一亮。但剧中人物设定缺乏层次,如同“过家家”般经不起逻辑推敲的宫斗戏吗,以及台词过于现代化等硬伤,也时时被吐槽。
宫斗剧的现实折射
从《金枝欲孽》到《延禧攻略》,“宫斗”已经霸占荧屏热点数十年,观众对宫斗类题材的追捧趋之若鹜。尽管外界不免吐槽宫斗剧价值观,吐槽观众审美缺失,但依然掩盖不了观众对宫斗题材的热爱。
由此不免让人遐想,观众看宫斗 到底是在看什么?
实际上,一部剧受欢迎与否,除了作品制作的精良程度这一标配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剧情能否与观众产生心理投射。
而宫斗剧,就很好做到了这一点。《甄嬛传》与更早的《金枝欲孽》在精妙的布局中,保留有对后宫女性的悲悯以及对后宫制度的批判,在两部作品中都没有真正的赢家与绝对的恶者——站上权力巅峰的甄嬛最终失去了友情、爱情,甚至是为人的纯净、真挚与快乐;而《金枝欲孽》则通过叛乱中逃出皇宫的设定,为后宫女性设定了另一种逃离的可能性。
反观《延禧攻略》,就避免不了在价值观上呈现倒退感,在大热的同时引发广大群众诟病。
宫斗剧中呈现的女性意识,忠贞与背叛、诚信与欺骗、善良与恶毒、纯真与心机,都使得观众有足够的距离以其作为参照来审视现实生活,迫使观众去思考去打量现实生活中的镜面人形。
宫斗背后,是对人性的探索与释放。
- END -
长江商业评论联系方式:

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