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罕见地出席了奥地利外长克奈斯尔的婚礼,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外交”。
普京在婚礼现场
为何用 “罕见” 这个词?
一方面,53岁的克奈斯尔并非普京的老熟人,在奥地利国内政治人物公开反对的情况下,普京仍然欣然公开出席婚礼;
另一方面,参加婚礼后,普京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闪电会晤”,双方进行了近3小时的闭门会谈。要知道,不久前俄德两国防长还在隔空互怼——
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称,与俄罗斯对话时,必须凭借实力、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
俄罗斯防长绍伊古的回答则十分干脆:“在德国于我国的一切所作所为后,我想,他们200年内都不应提起这个话题。”“如果德国人不愿意读史,那可以回家问问自己的祖父,让他们分享下凭实力跟俄罗斯对话是什么感觉。”
那么,到底有多重要的事情,能让日理万机的俄罗斯元首亲自跑一趟呢?
这事还真的是特别重要!
不仅事关俄、德、奥三国关系,而且将美国和几乎整个欧洲都扯了进去。
文 | 王晓伟 中国政法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段君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1
重点来了,让川普揪心的“北溪-2”
普京的此次欧洲之行,无疑是俄罗斯与奥地利、德国务实走近的一个信号,同时,也折射出俄美争夺欧洲的态势。
近期,备受美国川普政府抨击的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正是普京此次会谈的重点。
奥地利、德国不仅是“北溪-2”项目的支持者,同时也是该项目的融资方。
“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示意图
(注:途中绿色虚线为“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
川普反对俄德两国建设该项目,甚至抨击德国在能源上成为俄罗斯的“俘虏”。
俄罗斯积极推进该项目,期望以此增强对中西欧能源市场的控制, 2017年俄气(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在预算中斥资1100亿卢布(约17.5亿欧元)建设该管道。
就是否批准建设“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问题,欧盟内部分化为两队:
*支持者是以德国和奥地利为代表的老欧盟国家及其大型能源集团;
*反对方是以波兰为代表的新欧盟国家。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德国和奥地利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更强。
据欧盟统计局估计,俄罗斯天然气至少占德国天然气总进口量的50%以上。
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6年,俄罗斯在德国从俄罗斯的原油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40%,煤炭进口量约占30%;
2017年,俄向德国共出口天然气总量达534亿立方米,对奥地利供气增幅达40%,对捷克、斯洛伐克、荷兰和丹麦的供气份额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北溪-2”计划于2019年建成,运力为550亿立方米,届时将使俄罗斯向德国出口天然气的能力翻一番。
由此一来,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依赖程度恐将加深。
2
闹心的是,这不止是个经济问题
能源安全不仅对于一国的经济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对军事行动和安全防务也同样至关重要。
欧洲的军事防务偏重于依赖于北约,而北约在欧洲的军事基地偏重于依赖俄罗斯的能源。
负责为驻欧美军采购能源的美国国防后勤局发现,驻德美军基地使用的油气产品约有40%直接或间接来自俄罗斯。
它们对于部队机动能力、武器系统、监测和通讯系统以及供热与制冷系统都非常关键。
美国驻德国、比利时军事基地
举个例子,位于德国西南部的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是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部的驻地,同时也是北约在欧洲最大的空军基地,驻扎着5万多名士兵,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然而,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所使用的能源约有41%的比例来自俄罗斯。如果俄罗斯完全切断对欧能源供应,不但欧洲的能源网将可能瘫痪,“镶嵌”在欧洲能源网中的美军基地也会遭殃,轻则战斗力锐减,重则丧失战斗力。
当惯了老大的美国,可不会心甘情愿地受制于人,何况还是自己的头号对手俄罗斯。
这已经引起美欧的高度重视,减少欧洲防务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早在2006年,如何降低对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的依赖性、如何增加欧洲防务的能源安全性,就成了北约峰会讨论的重要议题。
2013年年底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引起欧洲尤其是中东欧国家的高度关注,减少作战能源依赖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
不过,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川普对北约功利化的要求就使欧洲盟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
川普竞选总统时就抛出了“北约过时论”;今年7月,在北约峰会上,他对德俄能源合作大加指责,并对军费分担问题再度加码。这些举动使美欧在北约框架下的军事防务合作受到一定冲击。
此时,俄欧能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剧欧洲对美国的离心倾向。
怎么办?
近日,美国在刚刚通过的《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为驻欧美军基地寻找能源替代的方案,包括布防“微型能源网络”、采购巨型蓄电池大规模储蓄电能等,甚至考虑研发配备小型核电设施、建造核反应堆来解决能源供应问题。
但是,建立核反应堆同样存在安全风险,住在附近的老百姓不抗议才怪。
3

其实,美国人早就在下“一盘大棋”;除了上述应急措施,实际上,美国人早就开始琢磨如何切断俄欧能源之路。
其总体战略是“领域细分、有针对性地分化和遏制”。——将能源领域划分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生产、运输与储存、加工与销售等环节,进而在相应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俄欧能源关系进行分化和遏制。
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油气资源的勘探与生产领域,美国力促对欧洲能源供应的多元化。
俄罗斯在油气资源禀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此,美国从国际油气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的高度出发,采取多种策略试图冲淡俄罗斯的能源优势。
*强化对俄罗斯周边油气战略要地的控制。
例如争夺对里海-中亚油气中心的掌控力,防止俄罗斯再度整合前苏联国家的油气资源和对外能源供应,甚至希望里海-中亚与俄罗斯形成竞争关系,稀释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通过油气项目投资,促进中东、东地中海盆地等地区对欧洲的能源供应。
美国积极地对伊拉克、以色列境内的油气项目进行投资,促进其油气资源输往欧洲市场,以制约俄罗斯对欧洲能源供应的主导作用。
*加快进度为美国能源开拓欧洲市场。
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2018年《年度能源展望报告》预计,美国最早将在2022年成为净能源出口国。
实际上,在天然气领域,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已经使美国实现了这一目标。2010年页岩气产量已超过1000亿立方米,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20%;2017年,美国已经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近年来,美国明显瞄准了欧洲市场。川普上台以来,确立了“美国优先”的能源政策,鼓励液化天然气向欧洲出口。
其次,在油气资源的运输和储存环节,美国积极遏制俄罗斯通向欧洲的能源管道建设。
为打破俄罗斯油气管道对里海-中亚油气向欧洲运输的垄断,美国表现得相当积极。
*积极规划和建设绕过俄罗斯通向欧洲的油气输送管道。
美国大力促进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纳布科天然气管道、敖德萨-布罗迪石油管道等项目的建设,与俄罗斯展开了激烈的管道政治博弈。
*极力阻遏俄罗斯对欧油气管道项目建设。
2017年8月,美国国会高票通过的《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对俄罗斯能源工业的公司和项目进行了严厉制裁,其针对“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意味十分明显。
2018年7月,在北约峰会召开之前,美国政府和媒体就密集地轮番对“北溪-2”项目进行“炮轰”。
北约峰会召开期间,川普更是直言不讳地指责德国——向俄罗斯支付数十亿美元建设“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甚至称德国已经沦为“俄罗斯的俘虏”。
*利用北约对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安全影响力来遏制俄欧能源管道建设。
早在2006年,美国就要求在北约框架内为成员国采取能源多样化措施,并建议设计紧急计划以防能源供应的中断,反对俄欧建设新的能源管道。
后来,美国甚至提出在对待将能源供给作为武器方面可以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即对一个成员国的攻击可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利用北约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从欧洲能源安全、能源独立的角度想方设法影响欧俄能源关系。
第三,在油气资源的加工与销售环节,美国通过其在能源定价机制方面的巨大影响力来弱化俄欧能源关系。
自从布雷顿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就试图通过美元对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的垄断地位,来维系和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
通过坚守“石油美元机制”, 美国不仅能够把持国际石油市场定价权,还能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定价机制,从而形成对俄罗斯油气资源加工和销售的结构性权力和影响力。
正是通过这种结构性权力,美国实现了对俄罗斯“石油卢布”和“天然气欧佩克”计划的战略遏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和对欧洲能源的影响力。
4

“一举三得”,这战略能行得通吗?
美国的如意算盘很美好——一边发财、一边遏制俄罗斯,还能拉紧欧洲伙伴的小手,可谓一举三得。
但是,这办法能行得通吗?
我们看到,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降至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谷,双方政治关系的恶化,为俄欧能源关系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欧洲本身就有加速摆脱对俄罗斯油气能源依赖的意愿,近年来俄与欧洲国家的数次“斗气”就是典例。
为此,欧盟已经做了不少动作:
一方面,竭力搅黄俄罗斯绕开乌克兰经黑海至保加利亚、意大利等国“南溪”天然气管道建设,拒绝与俄罗斯的新项目“土耳其流”对接;
另一方面,积极筹建“能源联盟”,加快从北非、南高加索、中亚和中东等地区购买能源,并采用第三方标准限制俄气的运营权。
但是,要想欧洲摆脱对俄油气尤其是天然气的依赖,困难重重。
从现状看,俄罗斯仍是欧最大外部能源供应商,欧仍是俄最主要出口市场。
首先,欧洲自身能源产量下降。
英国、挪威、荷兰等天然气开采量呈下降趋势,预计2020年挪威开采量将下降90%。
乌克兰危机有望成为欧洲页岩气政策解冻的催化剂,但与美国相比,欧洲地质条件差、开采难度大、环保门槛高,预计2020年页岩气产量为4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2013年俄罗斯对欧洲供气的2.5%。
其次,潜在外部能源供应国问题重重。
土库曼斯坦2/3的天然气须经俄罗斯出口,阿塞拜疆虽已选择跨亚得里亚海管道向欧洲输气,但供气量仅占欧洲需求的2%,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国家对欧供气也难有很大起色。
第三,欧洲对既有管道布局已存在“路径依赖”,“另辟蹊径”对欧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从20世纪60-70年代起,俄罗斯陆续建成了数条对欧供气管道,如:
Transgas管道——经乌克兰入斯洛伐克,向西通往奥地利,向南至保加利亚;
“亚马尔-欧洲”管道——经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
“蓝流”管道——至土耳其;
“北溪”管道——穿越波罗的海至德国;   等等。
欧洲天然气管线示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美国有大量页岩气,也是“远水救不了近渴”,短期内发挥不了多大的实质性作用。
因此,近年来,在美欧形势剧变、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国际油价企稳的背景下,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不降反升。
来源: 瞭望智库(略有删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