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BottleDream  699 次与你美好分享
瓶子君写在前面的话
时隔 3 个月,滴滴再次因为乘客遇害案件被推上风口浪尖。
滴滴给自身的定位是「引领汽车和交通行业变革的世界级科技公司」。但讽刺的是,今年来第 2 起顺风车乘客遇害,暴露了这家「世界级科技公司」在产品机制、运营和客服等方面的严重漏洞。
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今天,「科技公司」们正影响着人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比起一次又一次出事后的情绪宣泄、声讨控诉,我们还应该做点什么?
今天跟你分享的文章,就想和你探讨这一点。
文 | 方可成
原文转自 | 新闻实验室
公众号id | newslab
转载已获公众号授权
2018 年是互联网平台公司的「黑化」之年。
此前,它们是创新先锋、财富偶像、天之骄子;现在,越来越多人觉得它们为富不仁、飞扬跋扈、敷衍塞责。
在美国,黑化的平台以 Facebook 为代表。在沸沸扬扬的「通俄门」、剑桥分析数据泄露事件之后,扎克伯格坐上国会听证席。一夜之间,民意从「怎么能监管 Facebook ?」变成了「怎么监管 Facebook ?」。
在公众眼里,他从美国偶像,变成了全民公敌。
▲ 扎克伯格:从2012年的「美国偶像」到2018年的「全民公敌」
在中国,多家内容平台亦遭遇了「低俗」等指控。不过最令人心惊的,还是连续发生恶性人身案件的滴滴出行,以及案件发生后被曝光的乱象。
成为全球最大共享出行服务公司、全球市值最高创业公司、在《连线》杂志封面上被誉为「Uber杀手」的滴滴,如今身陷数起杀人案之中。
▲ 滴滴:从Uber杀手到……
互联网平台公司的童话年代结束了。
它们吹出的美丽泡泡曾经令人目眩神迷,但当它们迅速膨胀,成为庞然大物之后,人们猛然发现,它们成就的是一小撮人的财富神话,付出代价的却是整个社会:隐私泄露、虚假信息、仇恨言论、儿童上瘾、安全威胁、环境污染、无证厨房……
滴滴出行其实根本不是「共享经济」。
在9月份即将出版的《Platform Society》一书中,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几位研究者总结认为,互联网平台有几大特征:数据化(基于用户数据的商业模式)、集中化(垄断趋势)、个性化(例如个性化推送)、全球化(海外市场扩张),以及「模糊化」(obfuscation)
前面几个特征都好理解,惟独最后这个「模糊化」我们比较陌生。它指的是:这些平台公司往往会用一些美妙的词汇和说法,来掩盖背后的真实产品逻辑。
比如,Facebook 说,它要把更多人连接起来,让世界联系得更紧密。但是它没告诉你的是,不是所有连接都是好的,比如当你把更多人和假新闻连接起来。它更没告诉你的是,其实它的最终目的,不过是把你和广告商联系起来。
另一个被广泛传播的美妙说法就是「共享经济」。我有闲余的资源、工具、房子、时间,拿出来跟人共享,换取一些收入,这是共享经济。但是很显然,滴滴不是。
如今的滴滴司机大多是专职,真正「下班后没事跑一单」的极少。这在世界各地都是类似的:上个月,经济学家 James A. Parrott 和Michael Reich 发布了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 Uber 美国最大的市场——纽约市,有三分之二的 Uber 司机是全职开车。80%的 Uber 司机买车就是为了开 Uber。
但是,这些全职在滴滴开车的人,和滴滴之间却不是雇佣关系。滴滴无需承担传统雇佣关系中的责任:各类保险福利、定期培训,以及正式劳动关系中的其他责任。
2014年新年前一天,一位 Uber 司机开车在旧金山的路口撞死了 6 岁的华裔小女孩 Sofia Liu。出事之后,Uber 的反应是:这个司机是我们公司的伙伴,是个「长期临时工」(contractor)。正因为他不是 Uber 的正式雇员,而是「第三方」,所以 Uber 宣称自己并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也就是说,一方面,这些司机实际上是专职在滴滴、Uber 这些平台上工作了;另一方面,滴滴又避开了雇主应该承担的各类责任。有人认为,这种对责任和监管的回避,其实正是这些平台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
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当然是问题深重,但新型的互联网平台并没有它们描绘的那样美好。在「创新」的表象之下,隐藏的是对责任的回避。
其实,平台的「黑化」是必然现象。
影响力越来越大、赚得越来越多,但在对平台上的服务提供者、消费者,以及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方面都没有跟上。巨大的权责不对等之下,「人设」不坍塌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都知道,扎克伯格曾经一再表示,Facebook 是科技公司,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媒体公司。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承认了自己是媒体公司,就接过了媒体公司的责任:确保平台上信息的真实可靠,不断提高信息的质量。而对 Facebook 来说,这是巨大的成本投入。
其实,Uber 的创始人也曾坚称 Uber 只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是运输公司。背后的原因如出一辙:承认自己是运输公司,就意味着要承担运输公司的责任,接受针对运输公司的监管。而这些,都是巨大的成本。
「我们只是科技公司」、「我们只不过提供了一个工具」(所以我们不必检查平台上的内容真假、所以我们不必严格管理我们的司机),这样的说辞曾经能够迷惑不少人,但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人会买账了。
因为大家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赚尽金钱却不必担责的好事。因为大家看到,疏于承担责任的平台,正在造成一桩又一桩的丑闻。
此次滴滴顺风车司机奸杀案后,不少人在滴滴官方微博下面留言说要卸载。这当然是一种意见表达,但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在这个垄断的市场中,你并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就像上半年有不少人宣布自己要退出Facebook,但 Facebook 的活跃用户数并没有因此减少。
当互联网平台已经具备了巨大的权力,如何监督这种权力就成为眼下的重要问题,这也不单单是中国的问题,它是全世界的问题。如何更多地给公民赋权,让公民参与对大平台的监督,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这当然非常困难,但从互联网平台描绘的美好童话中醒来,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
欢迎评论区留言
聊聊在你眼中
「世界级科技公司」应有的样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