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外骨骼机器人,赵业云重新站立起来并行走,
站立行走,对普通人来说轻而易举的动作,
但对许多残疾人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30岁的赵业云来自广西,
9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
导致他下半身瘫痪。
坐上轮椅后,他的出行多了许多不便之处,
而这些难题,
有赖于在将来通过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完善来解决。

深圳瘫痪男子凭借外骨骼机器人重新站起来
“外骨骼机器人让我看到了希望,受伤多年之后,它让我重新站立起来。”赵业云说。
坐上轮椅后,颓废和迷茫曾一度紧紧裹缠着赵业云。而因此带来的生活上的不便更是令他十分忧虑。“上坡和上台阶,都是很实际的出行难题。假如我以后住的房子没有电梯,只依靠轮椅,我都没法自己上楼回家。”
赵业云的女儿主动为父亲搬运轮椅。
据介绍,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智能仿生研究中心从2012年开始研究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目前已经研制4种类型、6个型号的外骨骼机器人,申请专利22项。
其第三版外骨骼机器人已成功实现由赵业云自主穿戴行走,是国内最早实现截瘫患者穿戴行走的外骨骼之一。
由该中心研发的自平衡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最大的特点是无需拐杖辅助,解放患者上肢,
让他们重新站起来,自由地走起来。
依靠外骨骼机器人,赵业云可以实现自主起立、行走、拐弯、坐下。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仿生研究中心部分团队成员。
科研人员正在调试的是外骨骼机器人控制背包,里面的电池和电脑装置,功能相当于人的大脑和心脏。
工程师正在装配外骨骼机器人零部件。
工程师闫泽峰正在绘制外骨骼机器人的模型图。
工程师正在装配外骨骼机器人零部件。
这款自平衡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其将是国内首款可在无拐杖支撑条件下实现自平衡行走的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
为实现自由行走而进行的实验
 从2013年至今,赵业云作为志愿者前后参与了4个版本的外骨骼机器人的实验
 2018年8月20日,赵业云前往位于南山区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当天,他将作为志愿者参与该院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发的最新一款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实验。
下午5时,几名科研人员正在加紧调试,反复检查机器人的零部件。
工程师正在调试外骨骼机器人的电池和电脑装置。
虽然作为志愿者已经有将近6年的穿戴实验经历,但赵业云仍然十分紧张。
如果实验成功,在不久的将来他或许就可以依靠这款轻便型的外骨骼机器人,实现永远丢掉轮椅,自由行走的愿望。
工程师为赵业云穿戴外骨骼机器人。
赵业云坚持自己挪动位置坐到椅子进行实验。
工程师为赵业云安装关节驱动部件。
机器人的主要研发者,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高级工程师彭安思介绍,
这款针对截瘫患者日常助行的外骨骼机器人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制成,重量仅为15.4kg,是轻量化版,比第三版机器人少了近一半的重量,更便于穿戴。
它可以帮助截瘫病人完成自主起坐、自主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
工程师正在对第四版外骨骼机器人的穿戴效果进行实验。
赵业云站立到一半时,眼看将摔倒,科研人员赶紧上前扶着他。
赵业云双手拄起两个拐杖,一点一点挪动,并尝试站起来,过程显得比较吃力。
8月20日,赵业云穿着第四版外骨骼机器人,开始尝试站起来,看起来显得很吃力,眼看瞬间就要摔倒,科研人员赶紧跑上去扶住。
这次实验,赵业云坚持尝试了3次,但最终实验还是没能成功。 
“每次实验都能出一身冷汗。科研就是这样,需要反复实验、调整和不断改进。”彭安思说。
对赵业来说,他无比希望能尽快成功试穿最新款的外骨骼机器人,因为这意味着距离他实现自由行走的梦想越来越近。

图文:朱洪波     校对:黄黎繁
编辑:曾    强     张梓望     张   迪 

统筹:王溪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