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
胡适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甚至主张全盘西化,但对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基督信仰非但不接受,反而常常持批评态度。
其实,胡适曾经一度走近基督信仰,甚至参加决志祷告,成为一名慕道友。然而,他却最终没有受洗归入基督。在这一段时间,胡适经历了怎样的心里历程呢?
1910年,胡适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远赴美国,接触到一种陌生而新鲜的文明形态。
在去美国之前,胡适曾经有过一段放荡生活的经历,醉酒、嫖妓,甚至因辱骂巡捕被关起来。后来想起家中慈母,他决心痛改前非,埋头读书,赴美留学。
这些人生地不熟的青年人,受到基督徒家庭的热情接待。自然而然地,胡适对基督信仰产生了很大好感,开始学习《圣经》。
△青年时期的胡适
第二年夏天,胡适应邀参加了基督教学生会的一次营会。
在营会上,胡适遇到国内的一名同学陈绍唐。陈绍唐是虔诚的基督徒,已经受洗三年。胡适觉得他简直“如程朱学者,令人望而敬爱。其人信道之笃,真令人可惊……”
一天下午,陈绍唐和胡适并肩散步,向他讲基督教义。胡适深为感动,决心做一名基督徒。他在6月17日给朋友章希吕的信中写道:
连日聆诸名人演说,又观旧日友人受耶教感化,其变化气质之功,真令人可惊。适亦有奉行耶氏之意,现尚未能真心奉行,惟日读Bible(《圣经》),冀有所得耳。
在这次营会上,一个叫摩西的基督徒作了一个见证。摩西上大学时染上了种种恶习,被父亲赶出家门。走投无路投河自尽,被人救起。当他成为一名基督徒后,痛改前非,拥有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他的父亲得知消息,非常激动,重又接纳了自己的儿子。
参加营会的青年人听了,都很受感动。胡适等7名留学生站起来参加决志祷告,愿意成为基督徒。第二天,胡适依然很激动,他给好友许怡荪写信,宣称自己已经成了耶稣的门徒。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胡适频繁地参加教会的活动,几乎读完了整部圣经。
然而,在1912年12月11日的日记中,胡适写到:“吾不信洗礼及圣餐之类……”在这里,胡适表现出与很多知识分子相似的态度,赞同基督教的思想,但对基督教的礼仪持保留态度。
洗礼和圣餐是基督信仰的两大圣礼。耶稣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洗礼是一个人成为基督徒的重要宣告,愿意与耶稣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的心志,不会成为一个基督徒。
圣餐是耶稣基督所设立的。耶稣基督为了救赎人类,宁可破碎流血,祂让门徒藉着圣餐来记念祂,等候祂的再来。一个人不愿意领圣餐,便是不相信耶稣基督为自己流血舍命。
△胡适一家
在此后日记中,胡适频频流露出对基督信仰的质疑。
他不相信祷告,不管是天旱时求上帝降雨,还是人得病时求上帝医治,他统统的不信,归入迷信之列。
他不相信灵魂不朽,不相信人死后有审判。有一个卫理公会的牧师曾和他提起末日的审判,他讥讽说:“其言荒谬迷惑,大似我国村妪说地狱事。”
胡适从小就受来自父亲程朱理学的影响,无神论思想在他的心里深深扎根。来美国留学后,他又在实用主义思想家杜威门下读书。他曾经在教会受到感动,但他的理性主义渐渐湮没了生命的感动。
他一度把基督信仰当成一种精神寄托,又打算汲取养分,打造一种新的道德,用来改造中国文化。
在信仰与哲学之间,胡适最终选择了哲学。他在1914年11月的一则日记中写到:
耶稣之死建立了一种宗教,而苏格拉底之死建立了一种哲学。苏格拉底哲学对于希腊和罗马世界造成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影响至今。现今世界的理想不再是耶教的克己,而是希腊人的扬我;不再是耶教的信仰,而是苏格拉底的真理,苏格拉底为这奉献生命的真理!
这段话暴露了胡适的短见,他竟然认为苏格拉底对世界的影响比耶稣更大。稍微对人类历史乃至思想史做些考察,就会知道,苏格拉底虽然在哲学界有很大影响,但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影响,岂能与耶稣相提并论?
胡适虽然没有成为一名基督徒,但基督教义在他的思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比如说他的宽容思想。胡适曾经说:“宽容比自由更重要”。然而,如果没有来自基督的自由,一个人很难得到宽容的力量。
胡适虽然没有成为一个基督徒,但在中国非基运动中,他还是勇敢地站出来,为教会说话。他甚至还担任了教会学校的校董。他收藏了很多版本的圣经,还常常把圣经送给别人。
神的儿子耶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提升世人的道德境界,而是为了担当人们的罪孽,让凡相信祂的人罪得赦免,成为另一个国度的子民。
而胡适虽然敬仰耶稣,也接受了耶稣的一些教导,但却拒绝祂的救赎。他不相信永生,只想改造眼前的世界。当然,他改造中国的理想也遭到彻底失败。
这不但成了他思想的局限、道德的局限,更成为他生命的局限,成为他一生最大的悲剧。
END
校对|迎春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