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中国社会上行无望,另一种社会想象就是越来越突出,那就是中国社会越来越向下流动,这个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了。年轻人尤其是80后一代已经开始出现了“下流”的特征。
    “下流社会”这个词原来自日本。社会学者三浦展认为,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曾引以为傲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世界已然出现“上流”社会与“下流”社会的两极分化。而当今中国正在堕入他所说的“下流社会”。
    随着两极分化倾向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形成一个极广泛的“下流社会”阶层。当然,这个“下流”并非指社会底层,而是指中产阶级的居下游者。
这些人的下流并不是道德方面的下流或者是收入的低下,而是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的低下。也就是说,所谓的上流与下流,主要是由人生热情的高低来界定的。
    如今,下流社会中的很多年轻人,年薪不到自己年龄的10倍(比如20岁的年轻人,年薪应该是200万,折合14万人民币),都喜欢独处,喜欢自由职业,男的喜欢自顾自的窝在家里玩电脑,女的喜欢穿的标新立异,存款不到150万(折合人民币10万多一点),平时喜欢在家里看书看碟听音乐玩游戏,喜欢自由懒散的感觉,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信心,没有保障。
 三浦展所描绘的“下流男”有着3P的特征,分别是: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手机(Pager)和掌上游戏机(Play Station);而“下流女”则喜欢唱唱跳跳。
    按照这样的特征来比照,我们会发现,中国当下的情况与老三同志所说的下流社会的状况,有着太多的相似点。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之后,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尤其是2015年以来,实体经济大萧条,整体经济下行明显。除了媒体一味自欺欺人的唱高调之外,几乎绝大部分行业和绝大多数居民都已经切身的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压力。
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相反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经济高速成长期出生的所谓中产阶层,眼下正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但由中流上升为上流的实属凤毛麟角,而由中流跌入下流的却大有人在。
    这不但是十几年前日本的状况,同样是当下中国的状况:中产阶级正面临着崩盘的巨大危机,这一群体将会日渐消失,社会出现“上流”和“下流”两极分化的趋势。
  同时,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地加入“下流社会”。
    当然,下流社会也不全是问题和弊端,与之相伴生的其实还有文化娱乐行业的繁荣。
恰恰就是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日本的次文化快速发达起来,最典型是在1980-2000年之间,日本的动漫产业迅速跃居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新兴产业。
    此外,也恰恰是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次文化异常活跃热起来,这使得中产下层和年轻人群体即使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上也依然可以活得很好,他们有网络,有华丽丽的发达的ACG文化,有全亚洲几乎最成功的音乐,还有让全世界大叔们趋之若鹜的出口产品……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因为,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
    在中国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逆势上扬的一场讨论。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生活压力会增加,沉重的生活总是需要轻松的东西来让自己放松一下,所以电影等娱乐市场消费不是很贵的生意会比较好些。
    下流群体所处的天下比以往更复杂,大家要一直均衡来自家庭、职场、社会的多重利益,在这一历程中,未免会挫败、苍茫,甚至想要放弃。
    每当这时,他们都需要一个暂时回避和放松的渠道,只有娱乐才能满足他们这一诉求:
40分钟也好,两个小时也罢,大家沉浸在空幻的想象中,不论是享受一段美妙的爱情,还是“手撕”仇敌,不论是愤青一下,还是YY一下,都能让多巴胺快速分泌,舒缓心头的郁结之气。
    有文章在评价《延禧攻略》的爽文模式时,这样总结道:
    爽文模式的广大市场,在于其完美契合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高语境文化、差序格局下的人际交往总是费神费力,使人不堪其扰,而直来直去、君子报仇一秒不等的爽文情节则让人神清气爽。
    它也满足了有限资源条件下,人们对自我目标实现的期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成真的愿望,不妨投射到大众文化作品中。
    观众从影视作品中获得快感,必定会对剧中人物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看着逐渐走出狭小生存空间的女主,自己何尝不得到了一种情感补偿呢?
    毕竟,成年人这么辛苦,劳累一天以后,逻辑和历史最好退散一边,没有什么比安安静静看魏姐让坏人出丑、领便当下线更解压的了。
    解压当然没问题,观众纷纷表示:“怒刷一夜,就一个大写的爽,感觉整个天下都美妙了。”
    但是当自嗨与群嗨分泌的多巴胺退去之后,我们还是要重新面对这样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人生哪里有什么躺赢,哪里有什么轻松升级,哪里有什么一夜暴富,哪里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
    “下流”的社会不仅培养出了一群“下流”人士,也为他们配置了一整套“下流”文化。借此,社会得以安稳运行,各个阶层自然也就安然无恙了。在一个又一个相似又不相同的故事里,在一具又一具似曾相识的肉体中,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无奈地面对着自己“下流”的一生。
下流能吸引眼球
    现如今讲究的是眼球效应,吸引眼光意味着占领市场。为了占领市场,谁都敢于赤祼上阵。尤其是网络的发育成熟,肢体语言的勃起已经变得无人能够阻挡。数年来目睹了“宝贝”凌空出浴、“蝴蝶”胯下尖叫、“芙蓉”视频喷血……勇气大于才气,色不如人色胆过人,为了娱乐别人绝对敢于愚弄自己者此起彼伏,尽管出了洋相还不知道真相,但总归能捞他个粮米满仓。

 下流能隐蔽自己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一个缺乏信誉机制的社会里,暴露内心就等于牺牲自己。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所以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学会了隐真示假,动什么也不会动感情,丢什么也不会丢奶酪。全民都下流,老少皆浮躁,谁也不敢洗去泥巴露出金,否则一不小心就给仇富者剁了。所以下流者往往是最安全的,你看看有谁去敲诈勒索一个小流氓地痞的?
当下的中国社会,从上往下、从外往里看,景色迷人,莺歌燕舞,如日中天,风景这边独好。从下往上、从里至外看,破坏与堕落百出,危机与混乱并存,山雨欲来风满楼。
    当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下流社会——选择不再坚守信念时,当底层青年上升没有空间时,娱乐至死与信仰沦陷真得挡不住吗?
    而自甘下流的人,其实根本懒得去想这个问题,他们只会毫不犹豫地问:这样不是挺好吗?
部分内容图片来源
网络 侵删
END
英国阿拉丁姐姐
中国女企业家,旅行家,
英国牛津名校背景。
23岁赚到第一个100万英镑;
24岁上英国BBC电视台;
26岁嫁英国高富帅;
30岁已游历55个国家,
运营工厂及贸易公司逾十年。 
喜欢姐的可以添加姐的个人微信号
一起来聊天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