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诗歌的春天,诗人辈出,佳作泉涌,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一大批诗人名垂千古。但唐代也有这么一批诗人,他们创作或流传下来的有影响力的诗作很少,甚至只有一篇或篇中的几句,但代代相传,朗朗上口,老少皆知,诗句之名远胜诗人之名。
初唐扬州诗人张若虚是“吴中四士”之一,一生仅留下两首诗。上面这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闻一多先生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陈子昂是唐初“仙宗十友”之一,有“诗骨”之称。他能文能武,正直果敢,两次从军北征。因为直言敢谏,遭到武三思等当权者的排斥打击,后来竟冤死狱中。《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表现了他怀才不遇、孤寂悲凉的情绪。语言雄浑苍劲、奔放洒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资治通鉴》称杜秋娘为杜仲阳,唐代金陵人。她本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后李锜造反,兵败被杀,杜秋娘被唐宪宗纳入后宫,封为秋妃,恩宠异常。宪宗死后,她先当皇子保姆,后被消籍为民,返回乡里。《金缕衣》是杜秋娘为李锜侍妾时所作。其中“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两句寓意深刻,为后人竞相吟诵。
唐朝诗人李绅是个比较奇葩的人,他对仕途不太感冒,却偏偏青云直上,最后竟当上了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就是当朝宰相,受封赵国公。他与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甚密,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他与“李党”领袖李德裕是好友,免不了介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他一生正直,爱惜民力,所作《悯农》充分体现了他的爱民情怀。
王湾是洛阳人,玄宗朝的进士,曾经当过荥阳县主簿、洛阳尉。《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他游历江南时所作,意境开阔,气势壮美,曾被时任宰相张说题写于政事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后世楹联的可意内容。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出身商人家庭,从小就有诗才,但屡试不第。唐末大乱,他乘乱起事,自称黄王、“冲天大将军”,攻占洛阳、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兵败被杀。选中此诗只为“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两句,笔力遒劲、气魄宏大、格调豪迈,成功抒发了黄巢气冲霄汉、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崔颢是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玄宗朝进士,任过太仆寺卿、司勋员外郎等职。他在武昌游览时登上黄鹤楼,见景抒情赋了此诗。据说李白后来也登楼游览,本想作诗。但看到崔颢此诗后,就为之搁笔,赞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护是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官居京兆尹、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是朝廷重臣,生平事迹史书记载非常少。他写的《题都城南庄》应该是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人面桃花,物是人非”,崔护因此一诗成就了不朽诗名。
唐朝诗人张继是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年间的进士,官居洪州盐铁判官。他生平事迹不详,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很少,但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唐朝诗人刘希夷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很会弹琵琶,诗文多写女子闺情。他写的《代悲白头吟》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最为出名,被其舅舅宋之问喜爱看中,想据为己有。刘希夷不同意,竟被舅舅宋之问杀害,制造出了史上“因诗杀人”的奇案。
以上所列诗人及诗篇,全是笔者个人所感而得,是不是孤篇名作,是不是还有其他佳作,都有待商榷。个人感觉不一样,所列肯定不一样。对于本篇中的疏漏偏颇之处,敬请大家指正并续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