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EDU
精选教育行业资讯,只为独立思考者服务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美国人拍的,他去比较几百年的课堂和现在的课堂,再去比较我们传播通讯机制的变化,试图告诉大家:我们的教育是多落后,多不求变。这背后的逻辑对不对呢?当然不对,这种钻空子的类比,毛意义都没有。
觉得教育应该类比吃饭,几百年前你坐在桌上吃,今天还坐桌上吃,一点毛病都没有,顶多你吃的东西丰富了,吃的形式多种多样了,或者说你吃的东西是用团或么叫来的而已。
和亚马逊的创始人都认为:知道10年内大概率不会变的东西,比知道所谓的10年的变化趋势更重要,为什么啊?因为那些不变的才是你制定战略和规划的基石。至于变化趋势,其实没人能预测清楚。。。赌的都是概率。你这样,很难比我优秀的。坚定赌定趋势应该只用存在于PPT里。
史告诉我们,从概率上来说,显然不变的东西更靠谱。“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这句话简直就是扯鸡儿蛋,不知道从哪里就击中了人群,那么广为流传。我讨厌它的程度就好比那句:“这件事情吧,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每当有人上台讲出这句话,我都想掰下我的鞋瞄准他的脑门。
归正传。教育这件事情啊,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所以接下来我准备去聊聊教育行业里面近10年所谓的创新(互联网+教育)和后10年的不变,并且围绕这些东西,去介绍一些我认为对的观点和我的一些观点。
狼理出来一个教培机构不该自上而下打,而是该从入口端打起,截止目前,自下而上的低特价入口班已经快用了10年,听说北京优能今年的特价班招了10万人次,惊出一身老汉。
且这套东西,地方几乎所有的稍大规模的教培机构现在都在用。低价做入口班,强维护做续班还被归纳成为了最新的教培行业3.0打法。
么“老带新”、“转介绍”、“窗口期”、“试听课“,这些打法基本都成为了行业共性,真是比不上互联网行业一天一个名词。
些年搭上了互联网这波风好像好一些。那互联网+教育算是颠覆性创新了吗?我们来看一看吧。
们来看看2010年之后的在线教育潮,逐一聊聊。
育淘宝简直是扯,顾客在做的是一项没有快感驱动的事情意味着很难产生粘性流量,再加上平台公信力建立的所需成本是大于(成功后获利X成功可能)的,自然就死了;
能题库变现的路径,要对得起投资人的话,那就是卖网课这个性感的模式了,毕竟还算自带流量,在线网课这个我们待会再聊;
教O2O呢,发现实在是招不来又留不住好老师,又没蠢到花钱给别人包装培养老师,就养了一批老师,然后又要么变成卖一对一网课或者线下课程的平台了,但是卖一对一线下课程,你会发现根本干不赢线下传统一对一机构,定价也定不过,销售也没人家强,有点惨;
说到纯线上网课,不管是一对一还是大小班,靠着销售和资本的驱动,这个模式画起来还是挺美的,就像当年大家疯了一般录MOOC一样,边录心里边笑:什么教育行业规模不经济,老子今天就解决给你看!
听到了有很多投资人为自己投的项目去背书时,强作姿态的告诉我们:线上网课过个五六年会超过线下的机构,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的。
我这5%看在我们两亲兄弟的份上就让给你,别说了,别说了,兄弟一场,别跟我客气了!
图是一家线上机构的官网宣传文案,他告诉我们:一个孩子因为自己出去上辅导班很累,妈妈也会因为这个很累,所以孩子想请他的妈妈买网课给他。事实是这样吗?
本不是。我去和很多家长聊了这个事情,普遍得到的答案是:简直放屁!老娘以前早上送我儿子去辅导班以后,上午下午都可以打一天的麻将,上下学接一下就好,根本不用多操心。现在买个什么网课,全程得盯着他,一走开他就关掉课程玩吃鸡。我哪有这么多时间看着啊!
于一个习惯还未养成的孩子来说,机构搭建的场景中,把原本教育闭环中监督这一环直接拿掉,确实有点残酷哈。
了教学体验的不完整,其实纯线上教育明显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比如什么现在的客单价和获客成本1对1(金龙鱼都不敢这么卖);没有明星的痛点,需求不刚的话,也就导致你获课成本高;还有什么效果外化不好做,这就导致你的续班不好做。
实我觉得有一个观点挺对的:教育行业只有一种核心竞争力,那就是谁的获客成本低谁取胜。产品师资也就是为了赢口碑,做低成本。
有一个问题就是,线上课程的品类确实有限,现在火的大部分课程产品,都很难在线上进行,就比如STEAM五个字母,你觉得哪个字母可以单纯在线上就搞定的?
这场狂欢后剩下什么?互联网+教育何去何从,且听下文。
波波浪潮过后,能给教育留下什么?科学、技术、文艺复兴、思想浪潮是在不断冲击我们的教育,他们都在说现在的海岸污浊不堪,但是当他们真正被驱动着推向海岸,一阵阵惊涛骇浪之后,是悄无声息地回到深海,还是真正改变了海岸,只有历史来告诉我们。
联网的惊涛骇浪在下一波风口技术来临教育这片海岸之前,能真正给教育行业带来什么?
觉得能留下的就是:平衡或者说辅助合作现在教育行业的获客及教学模式,我拍脑门的说一个数据:互联网+教育在下一波新浪潮来临时,能改变40%的获课和35%的教学。
来讲获课,我们先定义一下:这个获客的客是公司没有在ERP系统里的新客户。
背景当然是硬件设备的大规模普及,以及淘宝对中国人线上消费信任感的建立。而且最近我惊喜的发现,在一些三四线城市,K12家长对在线付费的意愿(包括网课和线下课程)是超乎我的预想的。
们把获客分为【直接找块林子就砍树】和【先种树再砍树】两种。
一种是纯销售驱动的获客,现在线下是直接通过地推拉访、外呼邀约、咨询师销售、或者再加个试听课就成单了。线上呢,按道理应该是纯电商模式,我上一个卖课平台,通过平台上对这个课程的展示,再加上和客服简单聊一聊,就OK成单了。但是现在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假设你是家长,你要给孩子选一节课,学校的硬件设施、老师实际水平、课堂实际氛围,你是不是也会想看看,毕竟你也知道,淘宝还有买家秀和卖家秀呢。那线下教育机构知道了这些就会很自然的反应,那没问题啊,这些我们都实实在在有,你来看就好了。所以互联网+教育的销售理想情况下会发展成线上线下平衡分工的状态。
说第二种,这个打法就是头部机构在用的打法了。你看过学而思的传单和路牌广告吗?我也没见过。学而思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去积累资源池,并且会去养好他们的资源池,到了卖课的时候再对资源池进行多轮转化,最后成单。那前面的积累和喂养资源池其实就是种树啦,用什么喂呢?那就是政策的讲解推送、升学形势讲解分析啦。
于学而思在互联网的载体,以前是家长帮PC端论坛,现在是各地分校的移动端微信公众号。为什么现在不是家长帮APP呢?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这是今天我去看家长帮APP,进入洛阳站,本该是里面最热的页面“洛阳小升初“。我发现里面置顶的头条是gogokid的广告,二条内容发于两年前至今未更新。
的,没做起来就是没做起来。那为什么主攻公众号?废话。微信站在擂台上问:怎么样?还有没有一个能打的?大家纷纷左顾右盼,再统一低下了头。大家高呼:微信互联网时代来临了!
想到一个很有趣的案例,是一家叫“百师课堂“的公司,他们注册了一百多个”XX城市教育百师通“的公众号,几乎包含了中国所有一二三四线城市,除了名字本地化,其它所有的LOGO、介绍、每日推送内容完全一模一样,微信搜一下真是壮观。内容就是千篇一律了,CV鸡汤文,但他的每个号粉丝量和阅读量都还挺可观,至于盈利的话就是菜单栏跳转小程序卖网课。可以说是非常深度适配了。
在的教育机构对于互联网的获课应用也真就都倾向于微信了,从微信号、微信群、公众号、朋友圈、小程序无所不用其极,各种眼花缭乱的尝试了。当然有效果还不错的,我见过新东方在一个四线城市的微信百日打卡群,强运营下来转化率能做到70%,当然这是非常优秀的啊。
越来越难种了,我深刻的感觉到时代在召唤一个优质的移动端家长平台,我能隐约看到这个平台后期一定是强势的UGC支撑,还有谁拿到了这个平台,谁才有可能没有争议的成为前三。
了这么多,终于要开始讲教学了,罪过啊。
的。互联网给课堂形式带了了什么改变?两种新形式:一是你在家里用手机或者电脑就能上课,二是你来实体教室上双师课堂。
一种就是纯网课的模式,无论是在线小班课、大班课还是一对一,一定是有他的应用场景,也就是价值在的,比如一个考研党,跟着一位网校的名师学了10个小时,名师的扎实的经验和先进的方法论让他很快就入门了,再加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后续努力,的确是见效明显。
是纯网课的模式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的,上文也去分析了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去质疑它的价值,我只是觉得这个市场泡沫太大了,这不太好。
说双师,近期我去实地听了几堂双师课堂,有些是真的很棒,比如在四线城市搞英语外教课堂给小孩子上,既有卖点又有用户体验。
很多课程是真的不适合用双师,比如教数学,本来教一个六年级小孩子从60分到80分甚至90分,一个地方性的平均水平老师就完全够了。你去培养一个适应双师课堂的本地老师,要花的钱已经完全够培养他直接讲课了。
有必要,除了你在传单上可以作为噱头写写,但是这些经过市场的充分博弈后,都会自然淘汰掉的。
于互联网+教育,我最后想说的是:技术应该是用来提高好老师产能和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的,不要走偏了。千万别整天喊着要教育公平化,最后实际做的只是给那些优质教育资源持有者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而已。
要教什么东西?或者说除了教他们做题考试之外,还要向他们传递什么价值观?教育公司是一个强价值观输出的公司,你的产品一定得有你对某种理念、某种价值观的坚持。
个时代都在讲用户思维,我觉得这样不对,一款好的产品一定要有他自身的坚持,我们都知道张小龙对于“极简“的坚持很大意义上就成就了微信。
是你确实需要去寻找你和用户之间的某种平衡,可能是37分可能是55开,我觉得找到平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仰仗天赋或者极度吃力的后天矫正。
的题目说的是【产品回归】,其实也就是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回归,我把他定义成工厂到市场再到工厂的循环。
鲁克让我们的工厂变得特别有效率,工厂非常强势,消费者只能根据工厂提供的已有商品,进行消费选择;但是特劳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工厂的极度强势就导致了产品的爆炸性增多,也就是消费者选择的爆炸性增多,那根据消费者喜好而定位的产品就立即杀出一条血路,慢慢就变成了消费者主导的市场环境了。
是现在其实很多东西我们已经厌烦了选择,或者说那么多定位下,我是真的不知道我需要什么了,我希望一家还算靠谱的公司直接帮我做掉一些选择。
如:你会不会因为中午晚上叫什么外卖稍微纠结一下,如果他可以每天真的根据你的口味和消费习惯直接给你送来一份餐,而且这份餐确实还挺适合的,是不是听起来还不错。
比如:拼多多没有提供强搜索导向给用户,他直接把一些它选好的选项放在首页,让用户去勾就好了。抛开拼多多其他的东西,这个模式其实是跑通了的。
还挺认同一种观点:一种技术诞生后,最快的应用是在军事上,最慢的应用是在教育上。那么对于滞后的教育行业,产品回归后的形态会变成什么样呢?我其实有一个自己的雏形样子了,但是由于篇幅等其他原因就不写出来了,你可以戳我交流下。
后讲讲政策吧。我还是那个观点,政策愿意的话,你拿走90%的市场份额都有可能。但是中国的政策当然还是以制衡为核心。
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其实是对大机构的利好政策,8月10日,司法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送审稿)》明显就是回调缩紧政策。一松一紧。
是各位老板最近都跌的太惨了,好未来距离光辉性的突破200亿美元市值,至今市值已经跌了25亿美元,25亿dollars什么概念?
中国的纯教育股中,第三名的市值是少于这个数字的。也就是说,最近好未来已经跌掉一个第三名。不过刨去浑水跳梁小丑的行为,我觉得好未来的市盈从目前来看确实是有点贵的。
策的风向标我根本预测不了。算了,说到这里有点力不从心。
NK
了很多了。
实不难发现,大部分人都对我们的教育机制都是有着抱怨和不满的。包括现在的整个社会状况,年轻人总是被说的虚无,中年人总是被说的这么没有生机。而且不仅仅是中国,西雅图也有人偷飞机,日本也还有挤地铁。
作者:老纳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灯塔EDU立场。

灯叔推荐阅读:
————我是分割线————
灯塔EDU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除非实在找不到),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原作者不同意请联系微信:qq94864510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