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门诊室出门前,梁秀龄补起妆。
作为一名女医生,87岁的梁秀龄美出了自己的“样式”。
一袭旗袍、一抹红唇,银灰色的头发讲究地微卷;她走路脚步轻慢,高跟鞋发出“噔噔噔”的声音;说起病情,她会冷不丁冒出几句英语,口音纯正。
高贵优雅,是很多人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位神经遗传学泰斗级专家的印象。从医63年来,她培养的学生遍布海内外,救治病人不计其数。
她至今坚持出诊。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前夕,她对视觉君分享了从医感受病人对医生而言,亦师亦友。虽然医路艰难,她愿来世还当医生。
“患者将秘密告诉你,是对你的最大信任
△一个上午,梁秀龄就看了四名病人,但每个病人都看得仔仔细细、认认真真。
每周一早上,梁秀龄会准时出现在门诊。她看病的特点是慢。有时,她一上午只能看四五个病人。
这是有原因的。问病史时,她从不放过蛛丝马迹;问诊结束,她还不时留下病人家属,叮嘱他们多疏解病人压力;当遇到就诊走了弯路的患者,她总是耐心开解: “这不能都怪医生,‘肝豆病’是罕见病,有的医生可能不知道。”
△每周周一上午开始门诊前,梁秀龄都认真梳妆打扮,只为给病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梁秀龄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认真看每一份检验单。
“肝豆病”全称是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代谢障碍疾病,在我国很常见。患者因有基因代谢障碍,无法正常代谢体内的铜元素,进而堆积在肝脏和其他器官,产生毒性,最终损伤肝脏和大脑。
梁秀龄是看“肝豆病”的名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她便提出了研究神经遗传病学的主张。为争取国家基金,她曾连续通宵15晚,累到“眼泪水飙不停”。
△一个病人看了四十多分钟,问诊结束,梁秀龄还把病人家属拉到一旁,拉着他的手,叮嘱了一番。
“当时,医院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我很拼命。”梁秀龄说,正因如此,其团队率先摸清疾病的早诊原理——一旦病人出现肝转酶高,在排除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炎的情况下,若发现血清中铜蓝蛋白低,医生需考虑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研究结果至今仍是不少医生的临床诊断标准。
△遇到小患者,梁秀龄奶奶总是笑意盈盈,想方设法缓解他们的紧张焦虑。
△梁秀龄性格开朗,和病人聊开了,诊室里经常能听到她的笑声。
如今,梁秀龄培养的学生也遍布海内外,成为国内神经学科的栋梁人才。不过,对这位桃李芬芳的老师而言,她最好的老师是病人。“患者将秘密说出来,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这也是他们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梁秀龄说 ,“医生是份崇高的职业,我愿意来世再做一辈子医生!”
“人这么老了,不精致会很‘肉酸’
△出席重要场合前,梁秀龄会光顾自己的“造型师”。这家私人理发店在广州老城区的骑楼的民宅内,只为相熟的老客户服务。
打开梁秀龄家的衣柜,三四十件面料精美、做工考究的旗袍很是显眼。有时出诊前,梁秀龄会画上精致妆容,穿上件心爱的旗袍,“想给病人留下好印象”。出席重要场合,梁秀龄会提前联系造型师做头发,“人这么老了,不精致会很’肉酸’(粤语:难看)。”
△理发后,梁秀龄不忘描眉补妆,精致的女人对生活的每一帧都要讲究。
△离开理发店,梁秀龄需要走一段逼仄的楼梯,这对87岁的她而言是“小意思”。理发店老板说,要把这家老店开到她的这群客户都爬不了这高高的楼梯为止。
△梁秀龄早年在美国访学,喜欢吃西餐。理完发她来到位于北京路的广州第一家西餐厅享受美食。
△8月16日,梁秀龄的单位中山一院据举行了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的晚会,她被作为嘉宾邀请上台,也是唯一的女性。一袭红色的旗袍,格外耀眼。
△梁秀龄的案前,经常摆放着鲜花,她喜欢插花。屋里有花,她觉得格调都不一样。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孙女给梁秀龄做了一本画册,其中精选了几张照片,是他和先生从年轻到年老的合影,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梁秀龄认为,爱美是女人天性。然而,一年前丈夫去世,差点让她“自暴自弃”,但一想到子女,她坚强地挺过来。
△梁秀龄与先生金婚时合影,两人在秀恩爱。
△如今一提到先生,梁秀龄仍十分想念。
“失去了最爱的人,才知道他有多重要。”梁秀龄一直称丈夫为刘医生,也会娇俏地叫“刘叔叔”“老豆”。两人相识60多年来几乎没吵过架。她有一个一生的遗憾:“刘医生在世时,让我陪他去公园看荷花,但我一直没做到。”
有学生曾用五组词汇来形容梁秀龄夫妇,南北、中西、高低、土洋、黑白——来自北方农村小伙与有留学背景的南方姑娘相恋了,一个擅长中医,一个则擅长西医。
△家庭画册里,梁秀龄写给先生的情书。
梁秀龄说,刘医生的一大爱好是写打油诗,记录生活点滴。有次,在饭桌上,他信手拈来,说:“我家有个好老婆,口口声声说爱我。吃喝玩乐没我份,买菜做饭兼按摩”,把所有人逗笑了。
“还是在这里充实
△梁秀龄70多岁时在学生帮助下开始学电脑,这一天她坐在电脑前写自己的从医经历和具有代表性的病案,希望给学生参考。
刘医生离世后,子女请她到海外生活,被她一口回绝,“还是在这里充实”,“舍不得医院的同事和朋友。”如今,梁秀龄慧参加疑难杂症的讨论,与老同学聚会,与学生去唱卡拉OK。在家时她会读外国小说,听西洋音乐。
△梁秀龄的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
△如今家里只有保姆照顾她。她花了很长时间去适应生活的变化。
△梁秀龄的子女都不在中国内地,微信成为了他们的主要联系方式。尽管已经87岁高龄,智能手机倒是用得很溜。
她最爱的歌曲是《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那是1939年第11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翠堤春晓》中的一首插曲。歌声回荡,宛如走进尘封往事,留住了远去的岁月。
△梁秀龄儿时全家福,最后一排右一是她。
△梁秀龄为我们唱起歌。

△点击视频,听梁奶奶为我们演唱《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图片:张梓望     
文字:黄锦辉      曹    斯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校对:黄黎繁
编辑:曾    强     张梓望     张   迪  

统筹:王溪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