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很焦虑,焦虑的问题围绕着少子化、老龄化,周末聊聊。
计生之祸,我聊过,已经晚了,不让人生容易,让人生很难。最少十年之前就应该放开,我记得著名人口经济学家蔡昉教授2005年就提出,中国是不是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刘易斯观点到来意味着人口红利消除,最晚不迟于2008年就应该放开,最佳的时点是进入21世纪后就应该逐步松动。中国从2012年劳动适龄人口已经开始减少,2012年以来,我国16周岁至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1500万人,每年都在减少。
计划意味着人为干预人口,意味着社会的自然迭代规律被扰乱,中国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伴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现在成了全社会最关切的问题之一。社保亏空、延迟退休、以房养老,每一项新政都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先是上世纪80年代的计生标语“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再是90年代的计生标语“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最后2000年前部长龙永图先生说了句讨人嫌的实话“
养老不能靠政府
”。

为啥呢?政府包办全民养老的承诺,是根本兑现不了的,那是乌托邦。以前农耕社会,人均寿命低,靠家庭自己消化,养儿防老就解决了。但一旦寿命延长,社会也负担不了,就会出现战争、饥荒、瘟疫,甚至形成“杀老”的社会习俗,防止拖累社会。
例如,这部电影《楢山节考》,值得一看。电影讲述的就是日本古代农村的一种习俗,老人到了一定岁数(70岁),就得安排好后事,然后由子女背到深山里去,自生自灭。因为如果个个都老而不死,村子的粮食产出就会入不敷出,消耗殆尽之后就是集体灭亡。这种风俗作为一种集体自我保护机制,文化植入,每个集体成员从小都是自觉认同接受的。社会给每个成员设定了寿命上限,这个上限是由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能力决定。
不光是中国,哪怕发达国家欧美日,养老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个头痛的大问题。无论穷国富国,富国人均寿命长、生活质量高,养老问题更难解决,很多发达国家的社会统筹养老金本质上也是庞氏骗局(Ponzi scheme)。美国的养老金主要分布在债市股市,如果人口众多的婴儿潮一代在步入老龄化之际,因为QE退出而股市崩盘,美国最大一代人的养老问题将会裸奔,这就是2008年次贷危机时,美联储冒天下之大不韪大搞QE救市的动机之一,因为美国一代人的养老金都在股市里,股市崩盘意味着这一代人养老破产,老无所依,任何政府都不敢冒这种风险。
例如美国原来的汽车名城底特律,破产之后,2013年12月3日,美国联邦破产法院法官史蒂夫.罗兹(Steven Rhodes)裁定,退休养老金是一种合同式权益,不能在城市破产时受保护,削减退休养老金也是重建底特律计划的一部分,这可能导致成千上百万的领取养老金的城市居民举步维艰。
养老,在哪儿都是大问题,老无所养,老无所依,是每个社会成员的焦虑。例如东三省,也出现了类似于美国底特律城市破产的问题,养老金开始发放困难,社会焦虑一下就被发酵了。媒体曝出养老金出现当期缺口,当然,我们政府后来承诺肯定会足额发放,紧急动用了养老金累计结余堵住了缺口。但养老金寅吃卯粮,是个事实。其实早在2015年,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就达到4.7万亿元,而当年养老金累计结余额只有3.5万亿元,形势严峻,延迟退休被认为是补缺口的必然之举。 
说一千,道一万,养老确实不能靠政府,因为政府是靠不住的!
理论上,一个家庭的养老问题是由该家庭成员在劳动期限内(18-60岁)创造的财富解决的,自己给自己养老是最佳的养老模式,每一户家庭都应当根据生命周期做好相应的财务安排。
所以每个人都要奋斗,要赚钱,要投资,要储蓄,每个人在年老之前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为自己养老做准备。
如果老了之后没钱养老只能归因于年轻的时候奋斗得不够、节俭的不够或者缺乏正确的投资观念,使自己的养老成为一个问题,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有必要社会提供的最低限度的保障。

政府在养老中的职能:
一个是兜底。在个人穷尽了一切能力之后,总有能力弱的、运气差的、意外不幸的,政府对这些群体的生存保障需要兜底。
一个是补欠。为什么国有经济占主流的老工业基地东三省率先爆发养老金危机呢?中国的养老危机有一个特殊问题,就是多了一代人养老负担需要消化,主要计划经济下的50后一代人他们没有创造出自己的家庭养老金。因为他们那代人生产出的财富被拿走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这些本该保障民生的资金被投入到了领导人偏好的高大上领域,变成了原子弹、亚非拉外援、大跃进和三线建设的巨额投资。而改革开放之后,才筹建社保制度,他们没来得及缴纳社保费用就面临退休的命运了。他们找谁去要养老金呢?从人道主义考虑,也不能对作出牺牲的这代人不闻不问听天由命,只能让他们挤占后面几代人交的社会养老金,寅吃卯粮,一代一代慢慢消化掉历史包袱。所以中国的社会统筹养老金其实也是一个庞氏骗局,上一代人吃下一代人,如果下一代人口锐减,同时生产力的提高不能对冲人口减少风险,就会出现可怕的养老金亏空!所以果断决定放开二胎,这是非常英明的决策,对应一胎化政策造成的老龄化社会养老危机,甚至已经有点晚了!
社保基金这个大窟窿,归根到底必须由国资来填。因为这个亏欠是一笔“历史债”,新中国第一代劳动者的社保是没交过的,他们现在是支取者,社保资金是下一代垫付的。但从整体角度看第一代的劳动成果也不是光了,十几万亿国企资产相当于第一代劳动者的劳力入股,献了青春献子孙,是主人翁,国家对这代工人是有承诺的,国资相当于社保的隐形担保。所以,“国资填社保”一直是这个思路,道义上是正当的。CZ部、社保基金都是力推者,GZ委是阻力派,反对的名义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因为国资无偿划社保,社保基金又量化到劳动者个人,实际是私分国资。当然实际还是动了自己部门的奶酪,现在经过高层力推,打虎震慑,改革才从虎口里夺了点食。
一个人想在年老之后长期维持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依赖政府和社保显然是杯水车薪。很多人自愿弃保,也是理性的,养老金交不交也无所谓,关键是自己充分储蓄,理性规划。
一是延迟退休,其实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大量的银发军团活跃在工作一线,这是人类寿命延长导致的结果,也是劳动力结构转型的体现:体力劳动者只需要生理功能,往往十几岁就是成熟劳动力,四五十岁就灯尽油枯;脑力劳动者必须专业技能的训练,往往三十岁才进入劳动力市场,六七十岁还处于高峰期,例如医生、律师、科学家、经理人、投资家……你去台湾地区、日本旅游就会惊讶发现,很多老人六七十岁还在坚持工作;回到大陆,一群大妈五十多岁就开始天天跳广场舞。
二是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其实是一种落后的养老安排。在古代,有孝道,有三纲五常,有家族宗法,有熟人社会的监督,从家庭到社会到政治到文化,有一整套机制保证养儿能防老。但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个人价值的社会,核心小家庭为主流,养儿未必能养老。子女和政府一样,都不太靠谱。如果你想把房子留给子女而换取子女养老的承诺很可能重演李尔王的悲剧很多老年人被子女扫地出门是被传统观念所误因此不要指望养儿防老也不要在没闭眼之前就把财富移交给下一辈。养老防老,天伦之乐,是从感情抚慰角度而言的,从财务角度来看,养儿防老既是把自己的养老暴露在风险之下,也是对子女人格独立和自由发展的一种抑制。金融市场越发达,金融工具越多元,养老的的安排越依赖于家庭财产而不是下一代子女。

三是以房养老,其实就是自己为自己养老的模式之一,家庭财富的形式是储蓄、保险、股票、房产,以房养老是富裕家庭的养老安排,前提是你的房产在你年老的时候还值钱。以房养老的学名是“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从2014年7月1日起开始试点,最早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2016年7月,原保监会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以及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的部分地级市。这一金融创新型产品,扩充了中国的养老方式。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将个人所有住房抵押给保险公司或银行,保险公司或银行对其支付养老金。
本质上,中国人一辈子都是围绕着房子转:青壮年的时候买房按揭月供,就是源源不断把现金流转化成房产,用命养房;晚年反向抵押,就把房产的价值源源不断的转化成现金流,用房养命。
以房养老试点推了几年,效果并不太成功。一是情感障碍,大家很难接受,因为养儿防老的观念,从感情上说更愿意把财产留给子女继承,怕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或保险给子女留下骂名。二是财务风险,大多数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并不积极响应,因为随着医学进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这是确定无疑的,而房子的价值是不确定的,没准儿政策调控得哪天暴跌,结果房产的价值透支完毕,而老人还硬硬朗朗,能活百岁,你能把老人安乐死吗?金融机构也不敢接盘啊!

总之,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政府和社会不会多创造出一分钱养老金,所有的养老金都是由领取者自己劳动创造出来的。
养老不能指望政府和社会统筹养老金,最终还是靠自己,美好生活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最美不过夕阳红,为了你美好的老年,现在就开始,努力工作,价值投资,这才是养老最好的保障。
感谢您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微信号,以往文章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希望它能增加您的知识和财富。如有点滴收获,请扫下面二维码;或者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号”关注即可;也可搜索微信号:mao-talk。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费用最便宜的一线券商开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