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昨天那篇文章的评论里面,获赞最多的是这条,之所以这么多点赞,可能大家都感受到我的迷茫和疲惫。
当时有很多感触,不知不觉又写到深夜。

平常似乎很难有机会这样沟通,
公号是个很神奇的存在,
每次推送,就像是一封寄往人海的信,
不知道打开的会是谁,
看完会是怎样的感受。
想要谢谢这位读者,
给了我说出来的勇气,
当我写完这篇的时候,
随之而来的还有振作起来的动力。
01
为什么回来?
有些人眼里可能就是为了圈钱。
如果只是想发财,早就可以,不必等到今天。
除了拿绿卡代价太大太难,
更是因为生活真的不只有那些,
有很多想做的事情,

也真的有意义,
都是不回国无法实现的。 
从最开始写帖子,
到希望完成一本讲婴幼儿睡眠的书,填补空白。
到将内容更直观易懂的通过视频课呈现。
从搭建一对一解决问题的平台,
到能够通过软件排查睡眠问题,
自动给出分析报告,提高问答效率的系统。
.......
有人说是为了卖课卖书才做的,
事实是,根源是太多人有需要,而被感召。
未来还有很多的计划,
做一款搜集作息的记录软件,
通过追踪,数据分析,
去搞清楚,到底婴儿的作息模式是哪几种,
在人群中所占比重究竟如何。
自动对作息进行分析,给出建议。 
做一个实体,
依托于公园绿地,
让孩子们能够在大自然中成长,
让妈妈们能够舒心带娃,
又能够在这个过程进行社交,
还可以进行父母自身的学习,
能够对婴儿的生活做比较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制作成直观的视频,
发现睡眠中的一些未解之谜。
寻求和高校的合作,
做一些大样本的调查和追踪。
看一些细致的研究论文,
把内容科普做得更深入。
.......
一款软件,从界面设计,到功能设计,
到实现,到修bug ,需要花多少的时间,
想把握方向,就得忍住不拿投资,就得自己投, 
不是没有走过弯路,
被打击被骗,好多钱打水飘都有过, 
打落牙齿和血吞,当作给自己买的教训。
.......
当和时间赛跑的时候,
我感到紧迫感,
这些很少说,但都没有放弃。
02
回来之后,在上海书城、浦东图书馆等地做过好几场的读者见面会,
还跑了北京、广州、厦门跟读者面对面交流,
去北京电视台录节目,
制作音频课,更新大月龄的视频课。
去参加培训,了解实体的运行模式,去实地考察 。
去听行业的会,去见品牌的人,
去找开发团队来实现软件的功能……
这些都是不回国无法实现的。 
这几年的房价和物价,
让成就感和价值感,
逐渐地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淡化了。

很多应该引以为豪的事情,逐渐的不被在意了,
以前我们喜欢问,
你做的什么工作啊,
关心工作有没上升空间,
而现在,
只会问你赚多少,你住在哪里,几个房本。 
整个社会的激励体系在发生改变,
是件令人忧心的事。
生活层面的舒适固然重要,
但如果价值感不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之中了,
每个人都更加的现实,将是另一种悲哀。 
马不停蹄中,也会忍不住问自己,
舍易求难真的有用吗?
我求仁得仁了吗?
是真的喜欢,还是在逃避而已?
累的时候,嗓子肿得夜里疼醒好几次,
会想这么辛苦奔波,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的家庭和孩子,也同样需要我啊。
03
公号兴起的这几年,
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但随着越来越多好内容的呈现, 
对于原创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很多以前能爆款的文章,
大家看多了也就麻木了,
日复一日的文字堆积,也变得困难。 
我个性害怕冲突,
所以会想方设法的避免踩雷,
可是不管是标题,还是观点,
一旦中庸,传播注定会打折扣。

当读者越广的时候, 
这种个性的牵绊就愈加明显,
是就躲在舒适圈里,还是要突破呢
有些人生活沉重,
想看轻松的内容,
有些人则偏爱干货, 
同样的文章,
有些人看到会自惭,觉得怎么别人都那面厉害,我却不行,
有些人则会收到激励。
有些文章,吐槽之后,情绪释放,
但对另一些人,却可能觉得被负能量感染。
所谓的众口难调就是这样。
并非我是个爱吐槽的人,
发吐槽多的原因是,
至少吐槽对别人没有什么伤害,
过得好,看到别人的吐槽会更珍惜,
过得不好,看到吐槽会觉得安慰。
另一方面,自身的兴趣也是在消磨的,
有时候想想很多问题都是反复说过好多次的。
对老读者,想的是这文章以前发过,怎么没新的,
对新读者,却仍然需要。
手心手背都是肉,
是适应读者已经变化的年龄段,
还是坚守在更需要自己,
却需要从零开始互相了解的新手读者中呢? 
如果想要兼而有之,
是否负担太过承重,
反而两边都做不好呢?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到底有多难。 
对我来说,粉丝并不是抽象的概念,
而是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正因为如此,
当受到攻击和被打击的时候,才会很痛。 
队友说,
以前没有任何回报的时候,
其实你也坚持了好几年,也挺开心,
现在反而比以前沉重了。
04
我们常看到看到什么人光速就赢得百万粉丝,
大家都觉得快就是应该的,
但其实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
可能我没说过,
这个号没有花钱宣传过,
仅仅靠口碑相传,
也到了百万量级,
别人到这个程度,
都是几十甚至上百的团队了,
而我们目前还是连间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的个体户,
还是连个同城饿全职都没有。
是不是应该很骄傲呢?
其实有参加了很多的活动,
但是可能过于低调了,
没有怎么说,以至于很多读者为我担心。
可我不愿过多的渲染这些,
不想把自己塑造得无所不能,
因为关注我的很多人,
孩子尚小,还日复一日陷在琐碎里面,
或者没有家人帮忙,什么只能靠自己扛。
不想因为这些“成功”的渲染,
凭添落差,增加大家的挫败感和焦虑。
权威的形象,
固然可以为自己带来很多,
但我不想造神,
而放弃包装自己, 和“做大”是相悖的,
在这种时刻,我迷茫过。
总希望顾及更多人的感受,
连宣传自己,都有很多顾虑,
所以会觉得举步维艰。 

但换个角度想,真正爱你的人,
是真心实意的祝福你,为你高兴的。
也经常会反思自己,
我有自己的优势,
很多时候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别人,
但这也是双刃剑,
会让我瞻前顾后,不够果断。

05
写这篇,突然发现,原来真的经历了很多,
很爱哭,是一种脆弱,
但是也许骨子又是要强的,
才一次次从尘埃里爬起。
公众号的文章还要继续写,
微博也还得继续经营,
生活离不开突破和妥协,
很多事情,光靠我自己是不行的,
就算我累到吐血,也是完成不了的。 
需要有小伙伴一起, 
而这些小伙伴,也需要养家糊口,有孩子,
让她们能有尊严的生活,
这个责任也落在我的肩头。 
如果不商业化,
那些拒绝商业化的粉丝,
最终还是会离我而去。
因为这里的推送频率不稳定,质量下降。
一直明白,也许商业化是必须的,
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有资本的介入,
就会有变现或者扩张的要求,
会希望商业化进程要很快。 
在过去的若干年,
一直给了自己理由留在这样的舒适区里面,
任性地做了很长时间的抵御。
也许不应该给自己这么沉重的包袱,
不应该有那么多的顾忌,
不想给自己贴什么金,
这样的选择,
也许只是因为不自觉地开启了自我保护机制。
也许在过去,
是在等能够更加的坦然的那一天。
06
这么久憋在心里的话,坦然说出,
觉得松了一口气。
说真的,
一直以为自己迷茫,
但直到这篇写完,才发现,
其实很多事情,早已经想得通透了。
只是这种抉择有悖于大环境的衡量标准,
所以才觉得纠结。
全部人都在告诉你,一定要快的时候,
敢不敢慢?
不敢......
但嘴上说不敢,身体却很诚实。
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既有外界环境的推动,
也有自身的选择。 
这个看似停滞的时期,
既是被动的停顿,
也有主观上的意愿。
谢谢大家给我这个契机,梳理和坦诚自己。
这条路很遥远,连是否真的实现也是未知的,
也许很多人等不了,不过不要紧,
我知道,
真正喜欢你的人是会相信你,等着你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