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伏的天,我在读一本清凉巨著——拉塞尔•柯克的《美国秩序的根基》。
拉塞尔•柯克,美国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之一,著名的政治理论家、道德家、历史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这么多家,其实就一个主义——保守主义。他的保守主义理念,甚至影响了尼克松、里根等美国总统的施政方向。1989年,柯克被里根总统授予“总统公民奖章”。
中国人不能听“保守”这个概念。在中国,“保守”是一个贬义词。其实,“保守”——特别是加了“主义”之后,就是个绝顶好词了。它不但指导我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同时,还是我现实社会的政治理念。
保守主义理论方面,我最服膺的是18世纪的英国政论家埃德蒙·柏克,他的《法国革命论》是我的最爱。欣喜的发现,拉塞尔•柯克最推崇的也是埃德蒙•柏克。怎么说呢?三观相同,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特别是读书的过程中,那种无障碍的理解与会通。
柏克认为,秩序乃自由的条件。有秩序,才可能有自由;没有秩序,就谈不上自由,而只能是强暴和混乱;秩序有助于自由,自由则有赖于秩序;自然界是上帝的安排,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社会秩序,也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柯克的书,也是从秩序入手。开宗明义,秩序乃人类第一需要。秩序,既有内在的,灵魂和道德的秩序,又有外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秩序;秩序既是个人的,更是社会共同体的,它们构成一个有机和谐体。良善社会的特征,是保有相当程度的秩序、正义和自由,三者之间,秩序居首。公民自由并非抽象的理论,公民自由是社会经验、习俗和妥协的产物。一个民族拥有多少自由以及如何享受这些自由必然取决于每个共同体的气质和环境。自由的享用必须受到限制。摩西十诫不是禁令,它是让人获得解放的规则。秩序是有机地长出来的,经过许多世纪的缓慢发展……
会有人对此表示不服。一是,年轻人天性左倾、激愤、冒进;二是,有些民族整体偏向浪漫,特别是那种离天三尺三、翻天覆地慨而慷的政治浪漫;三是,就人性的弱点来讲,道德与智力的双重堕落,会加重人类对天堂、乌托邦、理性建构主义、传销式一夜爆富的向往。
所以,不服是很正常的。
好在,历史与现实,专治不服。只不过,需要时间与睿智而已。
柯克此书,就是时间与睿智的双重产物。它面世于1974年。这时候的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理查德·尼克松不光彩地辞去总统职务;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结局;大学正从学问的殿堂堕落成疯人院……
美国,这个自由世界的灯塔,何去何从?
不只美国人民,就是世界人民,也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吧。所以,《美国秩序的根基》恰逢其时。现实指导意义我们不好估量,但现实的走向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此书出版后的第六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1981-1989年,里根总统的带领下,美国不但走出了20世纪60-70年代的混乱与沮丧,并且,最终赢得了冷战的胜利。美国,依然是世界的老大,独步天下。
不得不承认,历史与现实,有时候惊人的相似。特朗普这次当选,跟里根的当选,值得一比。对以往,他们是终结者;对未来,他们是开启者。
需要强调的是,柯克不是逗人玩的,不是“厉害了,我的国”,而是“厉害了,我国的根基”。他将美国秩序的根基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
在柯克那里,美国繁荣强盛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始于基督教信念的有秩序的自由。所以,美国的成功之道似乎可以概括如下:宗教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则为美国经济、社会和个人活力的发挥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保障。一句话,美国秩序的永恒之道蕴藏在美国和西方文明的三千年传统之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距离此书面世已经44年,中译本才在中国面世。说到这里,还是首先感谢译者张大军、选题策划编辑人等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吧。其实,选题策划方对于此书的翻译出版,也有自己的犹豫,就是,此书到底能对我们的历史与现实,提供什么样的启迪?
要我说,启迪大了——大热的天,我读着出冷汗。这是我称它为清凉巨著的根本原因。
柯克之论,将此书置于美国主流的历史论述之外,后者一般认为宪政体制是18世纪美国人的思维自成一体的产物——别说美国主流,就是中国主流也是这样的认识,以为美国体制乃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产物,新大陆最伟大的发明。那啥,我们中国,是不是也可以学着人家的小样儿,给自己发明一个共和哈——还真发明了一个,只不过,绩效没有,巨额亏损。
柯克也算是给我们当头一棒,制度没有发明,只有生长,美式制度,其由来渐矣;美国秩序并非立足于意识形态,并非人为创制,并非心血来潮,它是从自己脚下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土特产品。
我们是不是,一直在误解自由?不知道秩序乃自由的前提?
我们是不是,一直在误解制度,不知道制度需要历史的经验与文明的传统?
柯克感叹,每一代人中都有人强烈地反抗道德秩序和社会秩序,不知道憎恨秩序等同于自杀。所以,在过去五十年,许多国家的主心骨都失灵了。不过,一旦革命或战争摧毁某一既定的秩序之后,民众便发现,为了能够生存下来,重新寻找秩序就成为当务之急。一旦他们终结了一种旧秩序,革命者进而构建一个新秩序——通常,新秩序比他们推翻的旧秩序还要恶劣。
这是说谁哩?
说法国呢,还是说俄国呢?
我听着更像说中国。简直是不对号都能入座。别说过去五十年——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了,整个20世纪,我们在干嘛?用末代皇帝溥仪的家庭教师、英国的中国通庄士敦先生的观察,年轻人每天就是“打倒”嘛,三天打倒这个,五天打倒那个。打倒,就是病毒传染一样,迅速传遍全中国,一直肆虐到柯克此书出版,我们还没有收的意思。庄士敦说,后来,很多人为此感到惭愧,并承认当时被卷入政治漩涡时暂时失去了理智。问题是,惭愧是一代一代的,漩涡是一拨一拨的。哪个族群经得这起这般轮翻折腾呢?
没有什么秩序是完美的。可是,总有人喜欢做梦,开天劈地换新颜,要摧毁一切旧的,创立某种他们想像中的秩序。有大学生对柯克表示,现在已经不再需要过去的那些信念和体制,他自己就能勾画出一种比我们继承来的更好的道德体系和政治模式。柯克问他能否不参照现有的机械装置就造出一台汽油发动机。他说不能。
既然汽油发动机都不能凭空新造,凭什么认定社会制度就可以凭空新造?谁给的自信?道徳和社会问题实际上比单纯的机械装置更为精巧和复杂,而且,即便设计出的新秩序确实明显优越于旧秩序,除了设计者以及少数追随者,其他人会认可么?
也不单单是认不认可的事。认可又能咋地?
我们跑步进入共啥主义,不是有很多人认可么?
柯克的书里,还提供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概念。
一是“过来人的民主”。民主不是天上掉下的,是地上长出来的。它既认可我们先人的判断,也看重同时代人的意见——高格调的秩序所仰赖的基础是人类几千年的实践经验以及那些富有远见和才智的前辈的判断力。以此来考量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有多少曾经或者还在跳着脚的仰望星空?
二是 “可怕的化约主义者”。我们这个时代有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在反对高格调的秩序,他们靠暴力推广狂热的政治信条,而那些信条不过是抽象的观念,没有历史经验作为根据。它们的口号简单明了,正因为简单明了,所以对乌合之众最具吸引力,从而也最挑战更富人性的社会秩序。以此来考量中国的革命与实践,简直是恐怖的化约,我儿边响起的是种太阳这种儿科化约。
三是“马背上的人”。伟人骑马而降,其建立的秩序不过是严酷的虚假秩序,不会持久。人在,秩序在,人不在,秩序失控。不管是克伦威尔,还是希特勒,不管是罗伯斯庇尔,还是斯大林……总之,你可以用刺刀做成任何事——除了坐在它上面。
没有什么秩序是完美的,因为人本身就不完美,人类永远也不可能走进乌托邦。但是,人类为什么就经受不住乌托邦的诱惑呢?一夜爆富的传销思维,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在政治领域的泛滥,才是最惨重的车祸现场。
以色列人明白,暴力和欺诈内置于堕落的人性之中,只有通过顺服上帝的权威才能有所节制。美国人明白,如果没有了圣约,民众将无所失从。美国再革命,大众禀持的还是圣经,法国革命,否定的是圣经,禀持的是启蒙哲学家新发明的理性建构主义,结果,美国的成果是1787宪法,而法国的后果是恐怖统治和新的独裁统治。
美国体制三要素:民情、法律和地理——排名分先后。中国的严、梁考虑过中国的民情,甚至在他们之前,郭嵩焘就考虑过了。问题是历史的步子呢?处处扯蛋。
美国宪法,不过一种秩序手段。它不是中国的《临时约法》,抽象或者空想出来的,更不是某党某派为对付某人而私人订制的。它反映和体现的是美国的政治现实。一旦获批,就能得到大多数美国人的自愿遵从,其执行与绩效自然不是盖的。
根据美国宪法设立的美国政府不是民主制的,而是代议制和共和制的。宪法之父们认为,民主应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地区,而共和则可以扩展到一片广阔的区域。他们认定,“我们遇到的那些邪恶源自泛滥的民主”,所以他们抵制任性的民主冲动,尊重先例和长期确立的权利和习俗。
人类平等,两个高贵的信念:法律面前的平等,和上帝审判的平等。问题是,我们没有上帝,也没有法。
美国革命,除了英王的税制和英王的军队,美国人没什么可推翻的,而法国,要推翻的是庞大的旧体制。美国人一步一步地走下楼梯,法国人走了半截楼梯干脆跳窗户了——如果说法国人跳的九层,中国则跳的十八层。
美国之所以是美国,是有节节的。一节一节,从希腊到罗马,从先知到先人,从原教到教改,从欧洲到新大陆,从中世纪之光到殖民地秩序,从教会体制到国家建制……
中国之所以是中国,也是有节节的。从春秋到战国,从唐宋到明清,从明清到民国,从民国到当下……
不是说历史宿命,而是说,人不能捉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大地。
一言不合就掀桌子。你能打造出腿儿朝上的桌子,还是从此再不用桌子?
与其一言不合就掀桌子,不如,一言不合就修理桌子——就是抹个桌子,都比掀桌子清亮呀。
20世纪指引美国秩序的书,居然对我们的历史与现实,依然有棒喝之效。这就是经典的卓越之处吧。
借别人家的灯,照亮我们的幽暗,文化意义上的凿壁偷光乎?
来源:端木小香

可能我们之前了解的是一个假美国

文:连清川
局外人做垮了,干一届滚蛋,所有黑锅都是他的;干好了,所有的建制派都是支持者,各自捞到政治资本。
中美之间的贸易纷争已经打起来了,这是实锤,不是试探。美国已经撇开了中国,独自与欧洲和日本形成了零关税贸易区,双方互相给对方的进口产品增加惩罚性关税,如果这都不算打起来,什么才算?
这也许还不是最糟糕的。美国通过和欧日之间的贸易协定,已经形成了对中国的包围,这显然不是短期的,而是持久战的思路。
这一切似乎都由来无自,都发生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从克林顿上台的1992年开始,中美之间的关系一直不但是贸易伙伴关系,甚至是朝着“战略伙伴”的关系在走,无论是共和党总统还是民主党总统,这个趋势几乎没有变化。
美国不是一个民主国家吗?不是三权分立吗?不是有新闻监督吗?他们怎么能由着特朗普如此瞎胡闹而不加管束呢?特朗普下台,贸易摩擦就结束了吧?
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真实性存在幻想,或者认为这只是短期置气,这是一种在中国弥漫的几乎普遍误解,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主。
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读懂美国,包括中国很多所谓的国情研究专家。
民 众
美国人不懂中国。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中国人也不懂美国。
不要以为你看了那么多的好莱坞电影,或者是美剧,或者是天天听Katy Perry,你就懂美国了。你知道美国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是如何的?你知道他们的小区是如何运作的?你知道他们学校里老师和学生是如何互动的?你知道他们的示威游行是如何组织的?你知道他们的警察平时是如何执法的?你知道他们街头的免费报纸是如何派发的?甚至,你知道他们在酒吧里面是如何喝酒的?
如果你不曾深入社区、教会、公司、NGO、学校……你所知道的,就是一个假美国。
所以,一样的,普通美国人,都不懂中国。他们所知道的中国,是媒体、书籍、影视、专家眼中的中国。
▲美国媒体代表——时代华纳(图/图虫创意)
不幸的是,美国的媒体要关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law & order,首先是美国,法律和秩序,政治,社会,小女孩的失踪,辛普森的谋杀,超级碗的明星。然后,是犹太人,然后是中东,然后是ISIS……,中国,除非重大事件,基本上都在版面的后端位置。
中国人以为自己已经是超级大国了,在美国的报端,中国还是3版以后的新闻。
你进入到任何一家书店,在几百个按标签分类的书架上,中国大概占1/3个书架,往往还是和日本共享一个(值得安慰的是,韩国或者印度甚至连标签都没有)。而科幻小说或者是厨房技巧,一般都有两三个书架。
电影?很抱歉哦,主流影院的排片里是不可能有中国电影的,中国的大片,像《战狼》什么的,那根本是院线看不上的东西好吗。要找中国电影?去独立院线吧,就是小众电影播放的地方,一般几百个座位,拥趸还是有的,就那么一小撮。电视剧根本不用说了,只有华人的频道才有。
基本上这就是美国人了解中国的所有渠道了。相信所有的美国人对于中国都是如雷贯耳,但是你知道他们最熟悉的东西是什么吗?Chairman Mao(毛主席),Tao(道),Fengshui(风水)。差不多了。
但这没关系啊。2008年的美国人也就懂这些。那么是什么改变了呢?
美国人所生活的局势。2018年的美国和2008年的美国不是一个美国。
▲纽约金融中心华尔街(图/图虫创意)
美国人当前主要的心态有三个:
其一,反思全球化。
事情的变化就是从2008年开始的。次贷危机不仅仅是一个美国国内的问题,而且是全球问题。次贷危机戳破了克林顿-戈尔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系,也就是,试图依靠全球化的产业链分工,为美国奠定全球生物链顶端的位置,从而使美国享有全世界的贸易利益和科技红利。
可是这个全球化是一厢情愿的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全球化的参与者都在向上游游动,美国的资本外流和服务、制造业外流,使美国虽然在互联网经济和科技产业稳居世界顶端,但是下层失速,导致贫富分化加剧,中产阶级困窘。也就是说,下盘不稳。汽车、钢铁、服务业,这些基础产业快速崩溃,是和全面全球化之间相互矛盾的。
美国还没有强大到,或者说,从根本上,它的国家规模和人口规模,就无法支撑一个完全依赖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模式。托马斯·弗里德曼式的全球化祭师只看到了美国的一面。
只有右派的亨廷顿早就发出了醒世恒言,美国将不是美国人的美国。可是左派不听。于是美国人选了愿意听的特朗普。
反思全球化就是反思中国。所以,必须遏制中国。这不是上层的意见,这是底层那些失去了工作的普通人的意见。尽管他们也在享受从中国来的廉价日用品。但是没关系,廉价日用品也可以来自孟加拉、印尼或者智利。
其二,美国梦岌岌可危了。
什么是美国梦?两件事:一,美国是全球的避难所。任何人因为任何原因(只要不是作奸犯科),都可以来美国大熔炉,追求自己的梦想。二,只要有梦想,凭借努力、美貌、才能、创意……都能够在美国实现自己的毕生所愿。
所以你看,美国梦美丽而脆弱,因为它是有条件的:国家昌盛,社会昌明。可是当贫富分化如此剧烈、上层与下层如此分割、互联网与科技如此繁荣、全球化如此肆虐、经济如此脆弱的前提下,美国梦还有可能吗?
美国梦本来是没有门槛的。《风月俏佳人》里面怎么说?《黑天鹅》里面怎么说?有野心、有手段、有梦想、有运气。可是现在是《社交网络》的时代,是《华尔街之狼》的时代,你得会写代码,或者进入华尔街,或者懂新能源新材料。
那就成了少数人的美国梦了。一个来自台山的洗衣工没有机会了,一个来自墨西哥城的汽车装配工没有机会了,一个来自加勒比海的农民没有机会了。
这是被互联网和科技劫持了的美国梦,只有5%的美国人的美国梦。梦就碎了。
普通美国人要争夺美国梦。
其三,回到马斯洛的第一层。安全在哪里?
9·11只是一个开始。美国人早就失去了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既有经济的,也有军事的,还有社会的。中下层生活的下行,恐怖主义的盛行,美国军事力量的全面后撤,这都引起了美国人的恐慌。
美国不是一个好战民族。所以每一次对外的军事行动,在国会中通过的几率都不高。但是现实主义的美国人非常清楚,只有以战止战,拥有一支全球最强大最先进的军队,才能够获得安全。美国的军事战略,从根本上说,仍然是防御性的。这一点,哪怕是历史上最好战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他发表在《外交事务季刊》上的文章中,也是一再强调的。
可是,美国的军事存在,如今四面受到挑战,在东亚、在南亚、在加勒比海、在中东。美国人的确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安全感了。
非传统安全因素出问题也就罢了,在地缘战略安全这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已经形成了的框架,美国人都已经保不住了,他们怎么可能继续相信奥巴马-希拉里体系?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图/图虫创意)
我曾经说过,美国人和中国人在世界观上惊人相似,都是彻头彻骨的现实主义者。他们不相信人性,不相信天启,不相信国家。
但是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心灵上有极大的不同。经过5000年王朝洗礼的中国人,早就已经失却了童真,但美国人内心中却隐藏着极其诡异的天真和诚实。他们相信表面上看上去的一切,就代表着你内心的真实意图。
当中国人自己说是超级大国的时候,他们就这么相信;当中国的媒体对美国一篇喊打喊杀的时候,他们就这么相信;当中国的产品像潮水一样涌进美国的时候,他们感到了害怕。
这就是美国人的心理。他们既担心自己梦碎,也担心强盗。
他们必须做点什么。
精 英
美国是一个建立在精英治国之上的国家。新媒体吵吵嚷嚷,民主化如火如荼,年轻人四处挑战传统权威。
大家都说很好,这才是有活力的美国。可是他们还是相信精英治国。明星八卦风行水上,并不代表他们可以允许那些新媒体上的造反派动乱国家。
所以,他们自己从来不会假装特别懂中国,因为没关系,有懂中国的精英在帮他们做政策决策。这也是代理制的一种。
这是最令人不安的现实:美国的中国专家们已经全面对中国持怀疑论了。
▲美国的汉学大家费正清(图/网络)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长起来的一批中国专家,包括费正清、菲茨杰拉德等,虽然对中国的体制颇有微词,但是基本上是持同情和友好态度的。1972年的中国破冰,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一批中国通对于中国长盛不衰的支持和热情。
克林顿体制之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中国专家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都是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康奈尔这些东岸常青藤学校的东亚研究所高材生,也多是费正清、魏斐德等这些亲华派的嫡传。二战之后从中国出去的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包括杨联陞、许倬云、余英时这些名家,也都执教于这些学校,培养了一批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具有高度认同感的中国研究专家。
在过去的20年中,这些专家对于中国具有深厚的情感和专注的支持。他们基本上都认同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美之间更加友善的合作,甚至与右派斗争,为中国争取更大的国际空间。
然而,现在风向变了。
易明(Elizabeth Economy)是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亚洲研究室主任。她是不遗余力的亲华派。一口流利的中文,曾经无数次访问过中国,在学界、媒体界和政治圈都有着许多好朋友。她甚至无数次地谈论中国的环境问题,目标是希望中国政府能够重视环境的恶化。
但是易明现在却忧心忡忡,她担心中国现在的局势,将会毁灭掉以往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关键问题是似乎中国具有了争夺世界领导权的野心。这已经使得中美之间和平相处成为泡影。
▲哈佛大学(图/图虫创意)
罗伯特·罗斯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军事专家,费正清的嫡传弟子之一。他一生中所秉持的观念是中国军事本身就是防御性的,长城就是这种心态的集大成者。长城战略就是中国的军事战略。因此,美国人不必担心中国成为侵略者。
罗斯在近期的文章中核心观念并没有变,他把责任放在了美国身上,认为美国给中国传递了要遏制中国的信号。但是连他也承认:中国当前的动作,已经是在亚太地区展开了与美国之间的争夺,这是双方关系的危险信号。
这样的怀疑论成为了中国研究专家圈子里的主流。那些原本的黄祸论者就不用说了(但我必须说,对于中国天生持警惕或者恐惧心态的专家,实在是非常少的,多数并非以研究中国作为主业的学者),连原本持中立态度的专家都开始普遍在质疑中国。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主页上有一个专题,是关于“中国制造 2o25”的,非常令人恐惧的标题是:《为什么每个人都讨厌中国制造 2o25?》。一个严重依赖出口贸易、技术能力严重依赖别国、并且国内的经济增长有庞大的比例是依靠别国市场的国家,宣称要成为制造业的领导者,这件事情,总是令人惶惑的。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页上关于“中国制造2o25”的文章
从精英的层面,他们曾经支持中国的原因,是因为中国要与世界和平相处,以全球化作为进步的平台,并且持续地开放,持续地改革,与世界的普遍市场规则和价值观接轨,加上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景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的拥趸。但是如果他们认为中国露出了獠牙,要成为他们国家的竞争者,甚至要成为世界的领袖,以超级大国自居,那么那个古老的问题就来了:
美国和中国在贸易问题上开打,你站在哪一边?
你能站在哪一边?
政 局
特朗普是华盛顿的局外人。
所有的人都知道特朗普在华盛顿没有朋友。他是完全来自于商界的搅局者。这种情况其实在美国并不多见。
从里根开始到现在几乎所有的美国总统,都是建制派的。所谓建制派,就是认同党派的基本观念,并且在党派内作为某个领域、专业或地域的干部,进行过长期的训练。
所以谁是局内人?布什,戈尔,希拉里。
所有的建制派,无论是哪个党的,相互之间是有很多的渠道的,并且许多事情都是点到即止,留有余地。在面对选民的时候说一套,实际上台底交易多得很。大选的时候你死我活,大选之后就是觥筹交错。
▲代表民主党的希拉里和代表共和党的特朗普在美国总统选举中交手,结果特朗普笑到了最后(图/图虫创意)
这和中美贸易摩擦有关系?
其实两党对于中国的忧虑和恐惧早就有了,并且早就形成共识。在农产品补贴问题上、在中国的政治风向上、在网络黑客问题上,两党之间的对华政策上,差异已经微乎其微。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针对中国问题的处理上,两党的鹰派都已经崛起了。这不是秘密,查查美国国会这两年的对华法案,就一目了然。
但是建制派,也就是那些局内人不敢做大动作,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美之间的贸易规模如此之大,经济互通格局如此之深,产业链绞杂如此之复杂,贸易纷争真要全面开打,对于美国到底是福是祸,谁也无法逆料,哪个党派出来挑这个大梁,干得好当然皆大欢喜,干不好就是满盘皆输。四年的总统大选是个硬指标,这么大的锅,哪个党的建制派都不敢扛。
特朗普这个泥鳅进来,诉诸的不是建制派,而是直接诉诸底层,把水直接搅浑。共和党建制派都反对特朗普,但没用,底层把特朗普拱上去了。
这一下两党的建制派都松了一口大气。这个锅谁都不用背了。特朗普干完总统就回去做生意,但建制派还要在这口大染缸里面混。怼中国这件事情,最好有个外部力量进来,那么两党形成的共识就有一个出口,大家都可以放手做。局外人做垮了,干一届滚蛋,所有黑锅都是他的;干好了,所有的建制派都是支持者,各自捞到政治资本。
这是美国政治的黑暗面?NO,这是美国政治的智慧之处。建制派守的是政治传统,保证整个美国政局不翻车,无论社会怎么激进,建制派始终按部就班;但是,革命性的力量总是从外部来,只要有足够多的政治支持(选民、院外游说力量、社团、小党派),那么建制派就会按照选民的意愿走。
▲2017年2月28日,特朗普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图/图虫创意)
对华贸易摩擦的发生就是如此,两党已经在遏制中国上形成了共识,但是建制派不能动手;于是院外游说力量,包括汽车制造业、能源产业、农业、军部,全都有大量的游说力量在杯葛中国,过去几年的遏制对华法案,从反倾销、农业贸易、知识产权、网络黑客、技术外流,早就已经汗牛充栋,基本上都是一击即中;当这些政治力量累积到了一个临界点,特朗普上台所要做的事情,无非就是把这些积累的能量释放出来而已。
所以,根本就不是特朗普铁了心要做这个事情,是整个政局的力量要做这件事情。以特朗普那种cocky(狂妄)的性格,不是他干的,也要说成是他干的,更何况他要添油加醋把自己的强硬展现出来,因此,给外人的印象,就是特朗普非得要和中国在贸易问题上打一场战争。
事实上,特朗普在贸易摩擦的问题上,给国会提交的那些法案中,哪一个受到了阻滞?全都是高票通过。那些号称对中国友好的民主党议员,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只不过仍然维持着建制派的矜持,要给美国未来和中国重启谈判的时候,留一条绿色通道。
不是特朗普要打这场仗,是美国的中下层民众,是整个精英阶层,是整个民主党共和党的政局,要打这场仗。特朗普是一个演员,他忠诚地,甚至夸张地演出了一场《单刀会》。
那么,这场贸易间的互怼真的有必要吗?真的要持续打下去吗?
这个不是这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但是,2001年中国入世的时候,曾经有过一句话:越让步,越进步。
今天,还是对的。
来源: 冰川思享库
版权声明:除原创类稿件,其他均由本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不作为税务法定依据,具体操作请咨询美国相关专业人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请第一时间在公众号留言,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声明;如觉侵权,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关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