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为《美国夫妻骑行穿越ISIS领地,证明“人类都是善良的”,结果双双被虐杀》的文章曾引发网友热议,很多网友表示:
“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这不是愚蠢这是什么!实在是太幼稚了”
“怎么会孤身进入ISIS领地呢?拿自己的生命来检验人性吗?”
(图源:Instagram,@simplycycling)
随着网友接踵而至的埋怨和不解,《华盛顿邮报》在8月15日发表了一篇“在塔吉克斯坦被杀的美国自行车手是否天真到去那里旅游”的文章,力排众议地否认了大部分网友的看法:“他们就是无知和愚蠢”
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来自美国的奥斯丁和盖根是一对爱人,两人都是素食主义者,两个人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和爱好。他们都喜欢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喜欢冒险,并且十分渴望能够去到不同的国家和城市,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骑行
(图源:Instagram,@simplycycling)
2017年6月14日,两人相约辞职,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环球骑行之旅。
奥斯丁在临行前写了一篇《今天,我辞职了》的文章表示:
“我花了差不多七年在同一个地方,做着同一份工作。我很幸运,因为这份工作真的很好,我的同事人很nice,而且时间灵活,薪水又很好……我很感激这份工作,但是同样,它也过于安逸。”
“我开始厌倦了开会,电话会议,厌倦了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在我生活的这个地方之外,还有一个巨大而美丽的世界,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们,这个世界如此美好,我想去看看。”
(图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同时,在他们的旅行途中,更让他们期待的是遇到不同的人,他们始终相信“最美的风景是人”
“邪恶是一种虚构的概念,我们发明了它来处理人类的复杂性,但是他们持有的价值观、信仰和观点常常与我们自己的不同。所以,我们经常误解一些事情。”
“总的来说,人类是善良的。只是有时是利己的,有时是短视的,但却是善良的。慷慨且美好且善良。从我们的旅程中,没有比这更大的启示了。”
他们在环球骑行中,也确实遇到了不少心地善良的当地居民
(图源:Instagram,@simplycycling)
沿途所有的工作烦恼都抛诸脑后。
(图源:Instagram,@simplycycling)
但在2018年7月29日那天,也就是他们环球骑行的第369天,在经过塔吉克斯坦的时候,被宣称ISIS极端组织的恐怖分子,开车撞倒,并把这对爱人用刀刺死。而这次袭击主要就是针对西方游客。
事后,大批网民将这起恶性袭击事件和这对爱人之前有关“人性都是美好”的言论联系在一起,认为这对美国爱人实在太无知了。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这个报道本身疑点重重
疑点一:塔吉克斯坦是ISIS领地?
众所周知,ISIS组织一般都在叙利亚伊拉克实行恐怖活动,所以在2013年以前该组织称自己为“伊拉克伊斯兰国”。并且一直在争夺叙利亚和伊拉克边界地带,发动圣战,妄图在混乱的伊拉克建立一个“神权国家”
但是,我们知道的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国家啊,这个国家距离伊拉克也还有一段距离,属于和平地带,不在ISIS可以染指的范围。
(图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且小编在某度一搜,中国很多旅行团都有中亚五国的旅游项目
在这一对美国爱人出事之前,塔吉克斯坦在美国国家旅游指南中,还都属于安全地带。
(图源:百度截图)
在出事之后,美国对塔吉克斯坦的旅行建议才开始处于“最低水平”,这意味着在该地区的美国人应该“采取正常的防御措施”。然而,塔吉克斯斯坦是一个没有被圣战打扰到的国家。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俄罗斯和欧亚项目高级研究员称:“在这个地区,这些国家都是非常安全的,我们没有看到像世界其他地区那样的大规模恐怖袭击。”
(塔吉克斯坦)
疑点二:杀人凶手是ISIS组织成员?
这对美国爱人不幸双双殒命之后,ISIS极端恐怖组织为了扩大恐怖情绪,也怕被别家抢了头条,赶紧承认这件事情是自己做的。
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杀人的五个人真正加入了极端组织,他们只是宣称效忠于ISIS。并且塔吉克斯坦官方表示,这群年轻人并不属于ISIS,而是当地早已被取缔的一个团体——伊斯兰复国党
且网络中上传的图片,也并非受害者图片,而是取自ISIS很早前的恐怖威胁片中的片段。
(ISIS恐怖宣传片)
疑点三:“我认为人类都是善良的”=我要拿生命去验证?
这也是网友热议误解最多的地方,因为“善良的“奥斯丁以一种更为宽容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上不断发生的事情,质疑新闻媒体在塑造虚假的“真实”。所以她想要出去看一看她眼中的世界,就要被贴上无知的标签。
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在环球骑行中,奥斯丁和他的爱人的确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见识到了很多善良的人,以至于他们说在这次旅行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善良的人。
(图源:Instagram,@simplycycling)
因为一小部分不善的人,而否认了奥斯丁对于人性的理解,这样的想法公平吗?
因为承认了人性中的善,却遭到恶毒的杀害,就把所有的罪责归于一个渴望自由的人身上,这样的做法正确吗?
很奇怪,每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踩一下“受害者”
“因为他之前的某某言论,现在发生的事情和他之前说的不一样,这不是自己打脸吗?”
可是难道我们不应该来谴责凶手吗?为什么抓着受害者不放?发生在印度的英国作家被害事件,舆论也发生了转变。
事情是这样的👇
丹尼尔·麦克劳克林(Danielle McLaughlin)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那是刚23岁,也是一个从小喜欢冒险活动的姑娘。
(丹尼尔·麦克劳克林)
这个妹子想要体验一下印度胡里节,也就是印度的传统新年,象征着冬天结束,春天万物复苏。但是就因为临行前在推特上发的一条消息,使她在受害之后成为众矢之的
3月13日晚上,Danielle参加了印度卡纳科纳地区Palolem海滩附近的一个聚会,本来在印度她是和某个朋友住在一起的,后来说要见另一个朋友,就独自前往参加了聚会。
(印度“胡里节”)
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Danielle遭到了当地一个男子强暴,并用破碎的酒瓶杀害了她,将她拖至四英里外的海滩。
(杀害Danielle的凶手)
她曾在Facebook脸书上说过:
“感谢我所有朋友,感谢亲人让这个家无与伦比,你们总是照顾我。很感激,我知道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下一个冒险,出发。”
就因为这段话,加上她作家的经历,就被网友编排成了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不知外界凶险的一个无知少女形象。
可是前往印度的游客千千万万,尽管印度的性侵事件引起过世界的关注,但这明明就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又是如何被网友引申成一个“不顾自身安危,也要去看一看世界”的故事呢?
无论是美国夫妻还是英国作家女孩,他们死亡都是无情和悲伤的,不谴责凶手,无视事实存在,反而把沉默的受害者当成罪责的承担者。这是“善良”的人应该秉持的信念吗?
Please do no harm!
如果不能相助,请不要再次伤害!
ref:
http://www.zhonghongwang.com/show-259-105124-1.htm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