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昨天(15日),本该是红芯值得庆贺的一天,但危机突然爆发。打着“自主研发”、“打破美国垄断”的红芯浏览器,被质疑使用谷歌Chrome内核。
用假的“自主研发”,骗取国人的资金和信任?这让人想到了15年前的“汉芯造假”事件。
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本峰回应称,红芯浏览器确实是基于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但开发“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
“打破美国垄断”国产浏览器被指套用谷歌内核
据中国日报网15日消息,当天,陈本峰宣布,红芯完成2.5亿元C轮系列融资。本轮融资主要来源于红芯目标行业市场的战略投资,投资方除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外,晨兴资本、达晨投创、IDG资本继续跟进投资。
陈本峰  图源: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红芯公司的核心产品——红芯浏览器,主打“基于自主可控”和掌握“浏览器核心技术”,被描述成“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
目前4大主流浏览器内核分别为微软IE浏览器内核Trident、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Blink、苹果Safari内核Webkit、火狐浏览器内核Gecko,均为国外企业所有。而红芯Redcore与之并列,号称“第五颗浏览器内核”。
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如此吸睛的宣传,却也马上引起了不少IT人士的质疑。毕竟,这对创业6年的红芯公司来说,并非易事。
15日晚上6时左右,微博认证为知名动漫博主的@Touko发了一条微博,将红芯浏览器解压安装的全过程制成小视频,显示出,红芯浏览器安装文件解压之后是谷歌Chrome浏览器。
这条微博转发过万,话题迅速发酵。
Touko对《财经》记者说:“感觉就是用谷歌浏览器套了层外壳,跟360浏览器、UC浏览器的做法没差别。”
根据“小声比比”等自媒体对该浏览器解压发现,红芯浏览器最终会得到一个chrome文件,其版本号是49.1.2623.213,该版本正是Chrome最后一个支持XP系统的版本:
图源:网络
不少人通过此事联想到了“汉芯造假”事件。
2003年2月26日,“汉芯1号”正式发布。当时,“汉芯1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被认为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中国芯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但是,2006年,“汉芯1号”被举报造假。经过调查,“汉芯1号”不过是从美国一家公司买回的芯片,雇人将芯片表面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然后加上“汉芯”标志“研制”而成。
而涉事人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却借助“汉芯一号”,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
陈进就是利用国人对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的期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
光明网评论员16日写道,红芯事件的伪创者不像汉芯事件的伪创者那样,将买来芯片上的logo(标识)小心打磨掉,再印刷上自己的logo,而是连“小心打磨”的工序都省了,或者说连除掉原来logo这样相对简单的创新也不做(做不出来?),直接就把带着原来logo的产品拿来用了,真是一点也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因为有汉芯事件在前,所以,红芯事件比之汉芯事件更不堪、更恶劣。
庆幸的是,退而言之,即使红芯的C轮融资已经提前到位且已有所花销,这笔融资毕竟来自投资机构而非国家财政。这是与汉芯事件的重大不同之处。
“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
目前,红芯浏览器的官网已撤下了浏览器的下载链接。
据中新网16日消息,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回应称,网上文章断章取义,安装包里之所以有Chrome文件,因为本来就是基于开源的Chrome架构。但红芯依然是自主可控的国产内核,因为有智能感知渲染等其他方面的创新。至于安装包为何下线,是因为技术部启动应急预案,开始自查。
她说,红芯浏览器“包含‘Chrome’在里面”,但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而用户购买是因为红芯浏览器本身好用,而不是因为它是“国产”,红芯没有用‘国产浏览器’的概念骗钱。
8月16日,陈本峰向《财经》记者确认,红芯浏览器确实是基于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而开发,但他强调,红芯在内核层面有自主创新,以适用于中国企业用户的办公上网需求。
他强调,“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我们的客户都是企业用户,并没有特别强调政府用户。
另一位红芯产品深度知情人士证实陈本峰说法属实。:“红芯最大问题在于过度宣传和模糊宣传,但初衷绝不是学汉芯要骗国家资金,它是将谷歌浏览器内核基础上增加了些功能,内核层面有些修改,也就是说有自己的创新,它的那些客户也是销售一点点磕出来的。”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作者铁流16日的文章《红芯浏览器换皮称自主,不从根子上解决还会一再发生》认为:
总的来说,红芯浏览器是基于开源软件的修改,类似的浏览器国内有很多,比如百度浏览器、QQ浏览器、360浏览器、猎豹浏览器等等。
拿开源代码做修改本身并没有问题,事实上,很多美国大公司也拿开源代码,比如苹果的IOS就拿过FreeBSD的源码,谷歌的安卓也拿过Linux的代码。即便到浏览器上,谷歌和苹果也借鉴过开源代码。
不过,拿开源代码没问题,但你不能把拿开源代码略作修改,宣传成自主研发,并将红芯内核与Trident、bilnk、WebKit并列。毕竟Chromium 是通过 BSD 许可证开源的,拿了别人的东西,至少要声明一下,红芯内核是基于Chromium 修改的吧。
而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从当年陈教授打磨摩托罗拉芯片,到最近的红芯浏览器拿Chrome换皮,类似的事件还有不少。如果不从根子上解决,中国信息技术自主可控事业只会沦为一些人的提款机,换皮穿马甲的事件,还会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点发生。
大家千万别把这种抄袭行为不当一回事。为何一些国外工程师普遍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是抄袭的,是剽窃西方技术?这一方面固然有西方人的傲慢与偏见,但类似于红芯浏览器的这种做法,极大的加深了国外欧美工程师对中国科技创新是剽窃的印象。
更多美国新闻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这里是海外华人共同的家
在这里,可以吐槽,可以爆料,
你觉得有趣有料的事情,直接发到后台,
工作人员将对其进行筛选,
被选中的将获得一定的资金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