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私人微信(mamiok070)和高知麻麻做朋友。
当了爸妈之后,我们总想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最好的物质条件、最好的教育条件,即使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会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努力。但是,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在为孩子做的这些事中,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
恰巧最近看了两个同样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孩的故事,深受触动。她们家境相近、年龄相仿,在十七八岁这个节点上,却因为爸妈看待世界的不同态度,让他们迎来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01
第一个女孩:我要上大学,一个月挣1000元
这个女孩的故事来自今年夏天上映的纪录片《出·路》。这部片子记录了七年内三个地区孩子的成长轨迹,我想跟大家讲述的,是其中的一个农村女孩。
马百娟出生在甘肃的一个山沟沟里,第一次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刚刚12岁,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她所在的学校总共只有5名学生和两位老师,她是全校年纪最大的学生。
马百娟之所以到10岁才上学,是因为她的父亲认为:“念书干啥,念完要是考不上还不是回来种田吗?”老师动员了很多次,父亲才勉强同意马百娟去学校。
马百娟的母亲有智力缺陷,父亲已经年过60,而哥哥从14岁起就出去打工,所以年幼的她在上学之余还需要做很多农活,生活完全称不上幸福。
但是当她坐在教室里念着课本、在操场上和同学嬉戏、用唱歌般的调调念起自己的作文的时候,她的眼睛里亮亮的,有着藏不住的快乐。她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我现在每天很高兴,因为我可以上学,我想一直可以上学。”
当她用皱巴巴的纸币,在村里唯一的杂货店里买到了她想要的文具后:自动笔铅笔芯,一个五毛,两个大数学本,一共三块二毛钱,在回家的路上,她快乐得蹦蹦跳跳,就像偷吃到糖果的小孩子一样。
导演问马百娟:“你觉得读书有什么用处?”
马百娟说:“我长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学,我上了大学,要去打工挣钱,我要一个月挣1000元,买面,因为我家面不够吃。”
对这个出生在山沟沟里的女孩来说,1000元已经是她能想到的最高的理想,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时候的她,毕竟对未来有着闪亮的期冀。
然而三年后,当15岁的马百娟再次出现在镜头中时,我压根儿没认出来。蹲在地上、充满戒备心的她和印象里那个眼睛亮亮的人判若两人。
这时候的马百娟一家,已经从满眼黄土的甘肃山沟沟搬到了宁夏中卫,他们用存下来的低保金和哥哥的打工积蓄买了房子,不用再过没水、没电的日子,跟在老家的生活相比,好了太多太多。
但是马百娟却退学了。
△ 马百娟的父亲要求摄制组给两万块钱,才同意继续拍摄
转到新的学校后,马百娟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进度,学得有些费劲。尽管老师努力做挽留,跟她的家人说马百娟能按时交作业,学习也在努力,但她的哥哥却说:“妹妹脑子不好,实在学不进去了。”帮她办了退学。
站在小学门口的马百娟,看到镜头背转身去。
退学后的马百娟尝试去打工,在听到“工资1000多块”的酒店工作时她眼睛里又亮了起来,然而几轮对话后,她燃起的希望又灭了:
“你这么小,为什么不读书?”
“你能做什么?”“我能扫地。”
“这里的地面是地毯,不用你扫,前台需要会使用电脑。”
经理不客气地告诉这个什么农活都会做的姑娘,
“你目前的状况,可能洗碗都没人会要你。”
15岁的马百娟回到家附近,坐在干涸的河坝上,揪着枯黄的草叶,低头无话。
一年后,当摄制组再找到马百娟时,马百娟父亲拒绝了拍摄:“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了”。
年仅16岁的马百娟,嫁给了亲戚家的哥哥。
对她的命运,父亲盖章定论了:
“女娃娃早晚要嫁人,识几个字就行了,读书没用。”
“除了嫁人,再没有别的出路。”
已婚的马百娟,站在两个比她稍大些的已经怀孕的嫂子中间,跟她们谈论孩子、尿布和丈夫,讨论谁的肚子大。
曾经用唱歌一样念出的“去北京、上大学”的梦想,对此时的马百娟来说,就像吹过的风,似乎存在过,却是真实的再也回不来了。
02
第二个女孩:我想做一些真正想做的事情
而我想跟大家聊的第二个女孩,是在今年高考考了707分的河北姑娘王心仪。家里母亲体弱多病,姥爷不能自理、两个弟弟上学,一家六口全靠父亲一个人打零工养活……这样一个枣强县的贫困家庭里,走出了一位北大姑娘。
在被北大录取之后,媒体把她曾经的一篇自述文《感谢贫穷》刊登了出来,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不过真正触动我的,不是她对贫穷的坦然,而是她在困苦境遇中依然没有被压垮的劲儿,她始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极具韧性地努力着!
身为理科生的王心仪,在高考成绩出来后,并没有选择填报就业前景比较好的计算机、金融或者管理专业,而是选择了她向往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她说:“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我更愿意听从自己的内心,做一些真正想做的事情。”
同样出自贫困家庭,为什么王心仪可以拥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因为她背后至关重要的领路人,带给了她很不一般的人生态度!
笃信知识的力量
可以没有书包,但是一定要有好的课本
王心仪的妈妈李春花虽然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因为她曾读到中专,后来教过几年书,所以深知教育和知识的力量,她对孩子说:“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
从王心仪一岁多起,李春华就开始教女儿识数、念诗,这带给了年幼的王心仪最初的力量——来自真理与智慧的光明,照亮了她幼稚而又懵懂的心。贫穷可能动摇很多信念,却让王心仪更加执着地相信知识的力量
“孩子小时候,我从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他们。比如摘个豆角,我会问,你摘了几根?加上我摘的这几根,一共几根?大家一起吃枣,我会问,哪个大哪个小?”李春花说,孩子上学后,每天放了学,她都会和孩子们谈谈一天来的收获,“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发生了哪些事情?出现了哪些问题?该怎么解决?”这样,不仅让孩子们巩固了知识,让他们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而且也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
李春花还专门托在城里工作的兄弟买些三字经之类的蒙学书籍,自己先背会了,再教给几个孩子。
△ 为了给小儿子启蒙,王心仪妈妈在窗沿下写满了数学公式和拼音
王心仪在村里小学读一年级时,学校的课本是黑白的复印本,李春花看到后嫌字迹模糊,专门托人去镇上买来了一本彩色正版课本。“小学时我没有书包,没有笔袋,但课本却是全班唯一一本正版彩色的。”

始终陪伴、给足尊重
永远会换位思考、让孩子没有顾虑
“自从孩子姥姥得癌症去世后,我越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我失去了妈妈,但是一定要让孩子回家能看到爸爸妈妈,所以一定要好好调养自己的身体,永远做心仪最坚实的后盾。”母亲的付出,王心仪心里很清楚。“我妈把很多心血倾注在我们身上,那种陪伴是我们最需要的,(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报答。”
妈妈的爱让王心仪快乐而满足,她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你让我和玩具、零食和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了更美好的世界。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动画片,但我可以和妈妈一起去捉虫子回来喂鸡,等着第二天美味的鸡蛋;我的世界可能没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郁的麦田,在大人浇地时偷偷玩水;我的闲暇时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作伴,爬上屋后高高的桑葚树,摘下紫红色的果子,倚在树枝上满足地品尝。
除了陪伴,李春华很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她时刻换位处理,做到了对孩子最大的理解。王心仪说小时候常常会遇到困惑,也会遇到挫折,母亲最常见的回答,就是“哎呀,妈妈以前也经历过……”类似的换位回答让她很放松,没有压力和顾虑。妈妈经常会说梦见我和她一块学习、考试。我问妈妈,然后呢,她会说,“我一题都不会。”
也因为如此,母亲经常会带给她一种“错觉”,“我时常会觉得,我几岁,我妈就会和我一样大。”
“我很大一部分性格都是因为我的妈妈,因为妈妈平时经常喜欢跟我开玩笑。”在王心仪的脸上,看不到贫困家庭孩子常有的局促和拘谨,她开朗欢快,非常阳光。
给足包容和尊重,尽所能支持
教会孩子掌控自己的人生
以枣强县第一名从初中毕业的王心仪,当时没有选择著名的高考工厂衡水中学。问起原因,李春花说,“哪间学校近我们就上哪间,哪间课少我们就去哪间。”
她始终认为,孩子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王心仪没有参加过补习班,除了学习之外的时间,她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妈妈也竭尽全力支持她。也难怪她的班主任说,“她,乐观开朗,视野开阔,格局很大,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只知道学习的学生。”
小学毕业时,热衷画画的王心仪想去离家最远,也是县里唯一开设美术班的枣强五中上学。李春花一咬牙给孩子报了名,每周她都踩着电三轮送孩子去二十多里之外的学校上学,电瓶只够单程,回来她就只能推着电三轮走上个把小时。但是她从来没和女儿提过,直到很后来女儿才知道。
高考后选专业,王心仪并没有选择热门的专业,想学文学做教育。李春花没有任何提议,她还建议女儿进了大学要辅修哲学,“我就希望,孩子能自己想明白要什么”。这种独立意识深深影响了王心仪,她说:“不管周围是怎么样的,我受周围的影响但是不被周围左右。 ”
 ▼
偶然看过一句话:贫穷给一个人带去的,是极端丰盈或者极端自卑的精神世界。今天的推送尤为贴切地印证了这句话。因为两对爸妈对世界认知的不同,带给了各自女儿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
小时候,我们家条件也不算好,爸爸是老师、妈妈是普通的上班族,那个时候家里没有钱飞来飞去旅游,要去,也就是爸爸单位里组织的浙江省内游,唯一出省的那次是我初二那年跟爸爸去的上海,而也是在那里,我第一次尝到了梦想很久的肯德基(和现在的情况不同,在当时,要是能吃上肯德基,对所有的小孩而言都是莫大的奖励,因为价格在当时算是偏贵的)。
而在此之前我早已期待很久,但我从不和爸妈开口,只是在心里想。因为我明白,如果可以,爸妈一定会买给我吃。事实上也确实是。
在上海,爸爸拉着我的小手从肯德基爷爷旁边走过,走进那扇红色框的玻璃门的场景,我至今都很清晰记得。只是那次我吃得并没有想象中的痛快,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份套餐,一个汉堡一杯饮料一份薯片,差不多快20元。而他则是去了一旁的快餐店,买了份3元的盒饭。就这样,我在开心和伤心间吃完了梦寐以求的“奢侈午餐”。
爸爸没有给我优越的生活环境,却给予了我满满的爱,给了可能会影响我一生的品质,善良包容、独立而不卑不亢。他细致而耐心,给我扎漂亮的马尾辫;他平和而坚持,让我学习书法、表达和逻辑;他只要有时间,就带我去博物馆、电影院,和我一起运动。
如同王心仪所说的一样,大人给孩子的影响也许不是通过某一个重大的事情发生的,而是春风化雨的慢慢浸润。“原来以为困难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山,回过头一看就是小山丘”。
王心仪的同学说,“凡是和她做了同桌的人,成绩都会进步。”是的,那一刻有点感动,真正优秀的人是足够可以让周遭的人也一同变得更好的。我很希望OK以后也可以这样。
今天说得有点多
但也真的很感触,大家如果有共鸣也欢迎留言来聊聊哦~
相关阅读
---
关注“妈咪OK"公众号,直接点击下方文章标题即可查阅。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