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用塑料毁了海洋,
其实正在毁灭自己。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塑料星球上
塑料袋是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之一,《卫报》的数据显示,每一分钟,全世界就会有约100万个塑料瓶装饮料被购买。
每一年,人类生产2.88亿吨的塑料。而且这些塑料制品无法降解,我们使用了一天,一次,甚至10秒的一件塑料制品,将会永久停留在这个星球上。
塑料袋在全球已经是个大问题,全球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有5000亿个,而且这数字还在增长,海洋里的塑料制品更吓人,525万亿个!每年至少有10万海洋生物、100万海鸟因此死亡。科学家称:“海洋就是个垃圾场。
2013年美国环保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每个美国人平均每天产生4斤垃圾,以美国3亿人口算,一天产生12亿斤垃圾,一年就是4380亿斤
2016年,一只鲸鱼在挪威海岸上搁浅。科学家发现他的内脏被塑料袋塞满,竟有30只之多。而其中一些,明显来自英国水域。
不单是塑料袋,就连小小的一根吸管,都能给海洋动物带来灾难性伤害。
我们扔掉的吸管,就出现在了海龟的鼻孔里。为拉出这根10公分长的吸管,工作人员花费了8分钟。
整个过程海龟痛苦万分,鼻孔鲜血直流。
被视作印度“圣兽”的牛儿,一生要吃进30公斤塑料
被塑料盖卡住鸟喙活活饿死的鸟儿
乌龟把塑料袋误认为是水母吃进肚子
死亡的鲸鱼,解剖后发现肚子里满是塑料袋。
像这样因为塑料导致动物损伤和死亡的例子数不胜数。
80岁奶奶用塑料袋织成毯子送给流浪汉
在美国的奥马哈,就有这样一群老奶奶,她们把人们丢弃的塑料袋,清洁后织成一张张“毛毯”,送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因为奥马哈的冬天太冷了,收容所人满为患,经常有衣不蔽体的流浪汉,直接睡在冰冷的地面。
这样的场景,让老奶奶们心酸不已然而她们想捐钱捐物却没这个条件。
因为她们本身也住养老院,或各种慈善机构,同样属于弱势群体。
“资源”实在有限,却阻挡不了奶奶们的善心。有天一位奶奶突发奇想:我们何不用手头的塑料袋,为他们编织温暖?
从那之后,老人们每天上街,搜集人们不要的塑料袋,带回养老院后清理干净,然后就埋头为流浪汉们编织“毛毯”
起初只有五六位奶奶参与,但后来随着人们了解到这背后善意的初心,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进来。

“能为他们(流浪汉)带来一点温暖,这事本来就给我们这帮‘无用’的老家伙,带来极大的成就感。
况且大家坐在一起动动手,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增加彼此间的交流,心情愉悦。”
80岁的奶奶Maia,高兴地扛着自己织好的毯子
一般一条毯子要耗费600个塑料袋,需要差不多2周时间才能织一件,但奶奶们却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做得津津有味。
“只要流浪汉们有需要,我们就会一直做下去。”
不仅暖了流浪汉的身体,更暖了他们的心
或许是被奶奶们的善良打动,众多的年轻人,甚至小孩子,也加入到编织队伍中来。
而这小小的一张毯子,不仅暖了流浪汉的身体更暖了他们的心让他们由外而内地感受到人们对他们的关心、关爱。
不仅如此,这一张张充满爱意的毯子,还漂洋过海来到巴西、牙买加等地,为那里的孩子带去温暖。
奶奶们用爬满皱纹的双手,变废为宝,为流浪汉、孩子们带去生活的希望,也让塑料问题或多或少有所缓解。
你在一年内吞下超过11000块塑料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今流入海洋中的塑料与浮游生物的比例高达1:2,如果不加限制,2050年塑料的重量将超过鱼类。
人类用塑料毁了海洋,毫不客气地说,就是在毁灭自己。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塑料袋,降解至少需要470年,这还是理想情况,防不胜防的是小于2mm的塑料微粒
肉眼极难发现,但它被鱼类吞食,人吃鱼,就会永远留在体内。
据权威媒体科学板块报道:
海鲜爱好者每年或吃进11000颗塑料微粒
你可能是个海鲜爱好者,生蚝、扇贝、淡菜和花蛤等都是让你眼睛发光的美味。但科学家们近日发出警告,饮食中包含海鲜甚至可能只是食用海盐,就可能意味着你可能在一年内就吞下了超过11000块塑料,事实上,它还在变得更糟。
如果再不禁塑,早晚有一天,我们会被塑料围城。塑料问题迫在眉睫,正因如此,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纷纷出台禁塑规定。
星巴克就在7月9号宣布:旗下所有咖啡店将在2年内告别塑料吸管,以减少污染。
宜家最近也表示,要在 2020 年前逐步淘汰门店所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我们的宝岛台湾,在禁用一次性餐具之后,也宣布2019年内大型餐饮企业禁用一次性吸管,到2030年全面禁塑。
91岁的英国女王更是对全人类的公敌:塑料正式“宣战”。“在所有皇室地盘上,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塑料瓶。”
除此之外,加拿大、美国、西班牙甚至肯尼亚,都发起了局部或全面的“塑料战争”。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
你看到的塑料,只是冰山一角
而我国其实早在2008年,就实施了限塑令,如今已整整十年,效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须多言。
面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日渐危险的未来,
人类要做的还有很多。
少用一点塑料,你的一时方便,
对其它生灵来说,或许将是终生痛苦。
善待动物,善待自然。
—— END ——
编辑/原原
转载回复“转载”取得授权方可
投稿及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