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7月10日,

一位99岁的老人溘然长逝,

噩耗传来,
引万千学子哀呼。
生前奉献于教育,
逝后得万人缅怀。
1
有一种慈善,叫“田家炳学校”
你听过“田家炳”这个名字吗?说起田家炳其人,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陌生,但说起田家炳中学或者田家炳小学,很多人就非常熟悉了。
他被人熟知,源于慈善。
给大家随便举例列一下中国各地的“田家炳中学”:☟
许多人可能对这个面孔感到陌生,也并不了解他身后的事迹,但毫不夸张地说,这样一位老人的悄然离世,是这个时代的损失
千年前先贤孟子曾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千年后田家炳先生则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践行了这句话。

他不是中国最有钱的人,却捐赠了自己名下80%多的资产,是捐款比例最高的企业家,他所捐建的学校,各类基础设施,遍布了整个中国。
2
放下毕生心血的企业,投入到慈善中
1919年11月20日,田家炳出生在广东梅州一个书香世家,由于身处一个动荡的时代,学校常常不开课,他的第一任老师便是他的父亲。
父亲虽以经商为业,却怜贫恤孤、乐善好施,田家炳也深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
但意外突至,十六岁那年,父亲病故,他不得不辍学,继承家业,扛起家庭重担。
17岁到越南办公司,两年内成为越南最大瓷土供应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失去产业,辗转印尼谋生。二战结束后,他动用商业和人脉资源重新创业,在印尼创办树胶厂、塑料薄膜厂,成为雅加达著名的青年企业家。
1958年,田家炳把事业转移到香港,先后创办田氏塑料厂、田氏化工厂,成为香港人造革与化工行业的领军人。之后,他又向房地产进军,成立新安企业公司及华安置业建筑公司,完成田氏大厦以及多处工业楼宇开发,并出任京华银行董事。
到1980年代,田家炳已是香港知名的亿万富翁。但那时起,处在生意黄金时代的田家炳,却将自己的重心转移到慈善事业,将企业交给下一代经营,这让田家从生意上,离其他大富豪的地位越来越远,但却也在慈善领域做出超越很多人的贡献。
田家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博施济众,在香港成立田家炳基金会,先后担任仁爱堂咨询委员,前任东华三院总理,博爱医院总经理,大埔旅港同乡会永远会长以及其他数十个商业团体、慈善机构的会长、理监事、顾问等职。
1993年,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编号2886的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2010年7月1日荣获香港特区政府授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大紫荆勋章。
他的实业之路一直走的不太顺利,即便到了香港,又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风暴,但凭借着自身的理念和头脑,1980年代他就已经是香港的亿万富翁。
“做生意诚信最重要,与我们来往的客户都知道,与田氏来往,绝不吃亏。虽然我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最后都安全度过了,这与我做人的原则分不开。”
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令人敬佩,但更让人佩服的是,80年代正值事业发展鼎盛期的田家炳毅然决然将家族企业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而自己此后的人生全部投入到慈善中。
3
他的财富 ,几乎全都奉献给了教育
生意成功后,他先是在香港、在家乡捐助超过400项涉及民生和大众福利的项目,之后,便开始了对教育的无限奉献与支持。
兴国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数十年来跟人交谈,他一直都在强调:“中国的希望在教育”。
他的财富 ,几乎全都奉献给了教育。
贵州省黔南州田家炳中学
1982年,田家炳捐出自己的80%的财富,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非牟利机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
1984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规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厂利润的10%于公益,并从此全身心投入到以教育为核心的慈善事业中。
自1982年田家炳基金会成立到如今一共资助了,大学93所、中学166所、小学41所、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几乎每一个省市都有一座“田家炳”,名副其实的“百校之父”。
因有余力去做慈善已是难得,田家炳却是在倾尽所有,大多数人想方设法变得越来越富,他却想方设法变得“越来越穷”。
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过,基金会的收入,以及其下公司的周转资金都遇到了困难。
惠州市田家炳中学
但面对着源源不断的助学申请,时年83岁的他做了一个决定,以5600万港元的低价卖掉了住了三十多年的市值过亿的“花园式豪宅”,而后将所有资金投入到了基金会中。
03年,基金会就已经超支,他向银行贷款了600万港元,资助了香港的两所大学建设;05年,为提前付清捐款并扩大捐款数额,他卖掉了13万平方米、高24层的田氏广场,所获的三亿港币全数捐给十来所大学、中学。09年,他将名下仅剩的4座大厦捐赠给了基金会,将资金用于慈善捐助。
做了一辈子慈善的他,却鲜少在媒体前露面,名和利于他都是身外之物,他不在乎,真正让他牵挂的是:学校能不能确确实实地办好。
“我捐钱盖了楼,不用你们感谢我,你们能把我捐资的学校办好,我还要感谢你们。我最怕的不是钱捐得多,而是学校办不好!”
4
卖掉了豪宅,和妻子租房子住
然而,在大家的想象中,香港富豪不是豪宅无数便是出入豪车,田家炳却完全不是。
这样一个对慈善出手阔绰的亿万富豪,却过着极其节俭的生活。他在生意场上从不搞铺张的仪式;儿女婚嫁一切从简;自己 80 岁大寿也不摆酒;一双鞋穿了 10 年,袜子补了又补;曾戴的电子表,因款式已旧得不便示人,只好装在口袋里。2009年,《梅州日报》记者采访他时,他穿的是一件40多年前的西服。
在外人看来,田家炳过着刻板的晚年生活:早上6点起床锻炼,做自创体操、散步;四片面包涂果酱的早餐四十多年未变;有时从家步行到地铁站,到田氏企业中心看看,儿女要来接送,他都摆摆手。
做慈善钱不够的时候为了慈善卖掉了豪宅,妻子租了一套简朴的公寓居住。
谁敢相信这摆设如同招待所的地方是一个香港亿万富豪的家,可田家炳却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的后半程。
住酒店自己带肥皂,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瓶一直拿在手,泡的茶没喝完就倒在自己的保温杯里带走;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三千元,能省就省。
“自己的生活不舍得乱花一分一毛,因为那一分一毛,都可以用得更有价值!”他希望省下的小钱,能用在对的地方,为孩子,为民族,为国家。他从不为这样的人生后悔与不值,因为在他眼里精神上的享受要远比物质上的享受好得多。
“因为我觉得我虽然很简朴,但是我觉得比起整个民族十几亿人口,我觉得比很多人都好得很多,所以我常常想到自己的享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我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相反来想,比下虽有余,比上还不足,更别说我只是出了一点钱,那我也不算什么,比一比就觉得自己是非常渺小,微不足道的人。”
5
生前奉献于教育,逝后得万人缅怀
田家炳老先生为中国教育付出的一切,就像那颗被命名为“田家炳星”的第2886号小行星一样闪闪发光。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日对田家炳辞世表示深切哀悼,并代表特区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林郑月娥说,田家炳是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一生致力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令人景仰,对其辞世深感哀痛。
在悼念田家炳先生的帖子下有一个网友留言:许多名人讣告是从新闻推送中得知的,但田家炳老先生的讣告,是从无数个田家炳学校走出的学生的朋友圈中得知的。
老先生逝世的讣告传来,全国各地自发地举行了吊唁活动。
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就是慈善家”,
田家炳老先生最后的遗愿,
仍是希望中国教育越办越好。
让人无限泪目,感怀至深,
先生虽走,但风骨永存。
愿先生山高水长,万古流芳。
—— END ——
编辑/原原
转载回复“转载”取得授权方可
投稿及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