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
宣布成为中国独立互联网公司两个月后,印象笔记终于在 6 周年的庆祝活动上发布了新版 App,并宣布了战略布局。
此前 6 年,印象笔记在中国都是作为一家硅谷公司的中国分支,只有运营部门,没有技术部门和产品经理,全球通用一款 APP,连在中国区上线“使用微信等第三方社交账号登录”这样的功能都要在美国总部排队。重组为独立实体并拥有产品研发自主权后,新印象团队终于有机会解决中国用户积攒了 6 年的需求。
在6周年庆祝活动上,印象笔记宣布已陆续上线了 4 个客户端 (Android、iOS、macOS、Windows)以及网页版的新版印象笔记,目前已经有超过 60% 的原有用户迁移到了新版印象笔记上。新版印象笔记将在不同客户端陆续上线 Markdown 编辑器、电脑端密码锁、Widget 剪藏等新功能。目前,带有 Widget 剪藏功能的 iOS 版已上线 App Store;含 Markdown 功能的 Mac 版将于本月内公测,Windows 及其他客户端也会逐渐跟进支持。
作为与腾讯社交媒体集团战略合作的一部分,印象笔记本月底即将发布的 Android 版应用会支持对外分享至 QQ 空间。印象笔记 CEO 唐毅表示后续会在微信的生态里做些“有意思的事”。
印象笔记研发团队同时表示,印象笔记也会结合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对信息处理、加工,提供更智能的使用体验。
印象笔记用户刘俊义却认为上线新功能后的印象笔记“太臃肿,希望有简化版本”。他还向 PingWest 品玩(微信号:wepingwest)表示了“对信息处理、加工的第二大脑”涉及隐私数据的担忧——轻和重又成了新的问题。某种程度上,独立前的“慢节奏”让印象笔记得以保持页面洁净和商业化的克制,在拥有了人事权、财权、产品权后,印象笔记发展加速,但需要在多功能和满足更多人需求的产品轻量级上寻找平衡。一个服务于高价值信息和知识的智能团队到底多轻多重?这不仅是印象笔记,也是所有接触用户数据的产品团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除了优化产品,印象笔记还开始探索在知识领域布局。这个新布局“围绕知识型人群工作生活”。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活动现场表示,“我们在和印象笔记谈论一次豁大的合作,大到什么程度,连我自己现在也不能看到它的全貌”。对此,唐毅会后笑称“罗振宇的话你也信?”看起来目前双方并未完全做好合作准备。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活动现场表示,“我们在和印象笔记谈论一次豁大的合作”
目前千万量级用户数的印象笔记为了获得更多流量,将与中国最大规模的育儿网站宝宝树合作,后者将流量分发给优质内容制造商,印象笔记未来也将与终身学习、育儿、K-12、办公等场景建立连接。
印象笔记还在探索更多线下活动,如主题沙龙的大象识堂、主打在线课程的大象学院、面向周边创作的大象好物等。但唐毅解释“核心的都叫印象,周边都叫大象”,这些并不是印象笔记未来的盈利重点。未来印象笔记的收入渠道不排除广告、虚拟商品、会费、高级会员等。
唐毅并未透露印象笔记目前的用户数量及增长情况,“还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服务对象数字。”
两个月前,印象笔记宣布成为三方持股的合资公司
印象笔记曾经的母公司 Evernote曾经是硅谷最成功的创业公司之一,它于 2012 年底加入“独角兽俱乐部”,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同年进入中国后,资本市场从对这类存储型公司从满怀热情到开始怀疑其商业模式,尽管在同类应用中保持优势,但始终不温不火。今年 6 月,印象笔记终于成为了“一家独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由 Evernote、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和中国管理团队三方均衡持股。这开启了外企在中国本土化的 3.0 模式,但也引起了“硅谷企业如何赢得中国市场”的话题讨论。
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有着完全不同的商业环境,正经历着技术的快速革新和消费习惯的更迭。硅谷公司的决策者也许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市场,熟悉市场的中国团队又没有足够的决策权。严谨的跨国汇报、审批制度之下,它们往往失去最佳反应时间。结果就是,偶像们在中国只剩下黄昏,Uber 中国被滴滴吞下, PayPal 被支付宝压制,eBay 败于淘宝,而拥有全球最好的电商技术的亚马逊,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剩下 0.8%。
印象笔记在中国的独立开启了外企在中国本土化的 3.0 版本,人们看起来对这种本土策略非常乐观。不管是红杉宽带数字基金合伙人徐全利还是唐毅,都没有否认印象笔记未来估值超过前母公司 Evernote、甚至反向收购的可能。
题图来源:Yahoo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