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谷歌的搜索首页被一位拿着相机的美丽女性刷屏了。
8月1日这天,是她的生日,同样也是她葬礼的日子。
她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一生最挚爱的女人。
1954年卡帕在越南踏上地雷的时候,他胸前的钱包里有一张褪色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子就是——全世界第一位战地女记者:格尔达·塔罗
图源:gamecores
1910年8月1日,格尔达·塔罗出生在当时还是维滕堡王国的斯图加特一个犹太人家庭,原名叫格尔达·波赫利拉(Gerta Pohorylle)。
图源:zhuofu6058439 - Lofter
1933年,年轻的塔罗因参与反纳粹集会与宣传活动而被逮捕并拘留。随后整个波赫利拉家庭被迫离开纳粹德国,并且分散去了不同地方,而塔罗也没能与她的家里人再见面。
图源:Gamescore
1934年,塔罗在逃离德国后去了法国巴黎,并在第二年和影响着她一生的男人相遇相知相爱——安德烈·弗里德曼
一开始,塔罗成为了安德烈·弗里德曼的助手,并跟他学习摄影,担任他的摄影编辑。之后,二人迅速坠入爱河。
图源:Gamescore
在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犹太人越来越难得到工作机会,而美国对摄影师的酬劳却越来越高,他们的市场也越大。
于是他俩一同更改了名字,想用一个化名来一起工作,于是他们创造出了 Robert Capa(罗伯特·卡帕)这个名字,这个也是最广为人所知的名字。
图源:baike
二人把罗伯特·卡帕作为摄影化名共同使用,并且将他包装成了一个“具有极高审美标准 、拍照纯粹是为了找乐子而不是为了钱”的神秘美国摄影师。
并且卡帕的照片定价直接150法郎一张,这个价格可是三倍于行业均价。
图源:Gamescore
虽然这个骗局最后被法国 Vu 图片社戳穿了,但他们的摄影水平已经被认可,他们的作品变得炙手可热,并且被各大媒体追捧
而“罗伯特·卡帕”这一名字最终成为了安德烈·弗里德曼的个人化名,格尔达·波赫利拉则开始使用了“格尔达·塔罗”作为她个人作品的化名。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格尔达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与卡帕和另外一位著名的战地摄影师大卫一起报道战事。
格尔达也因此获得了Lapequeñarubia的绰号(“小金发女郎”)。他们在阿拉贡东北部和科尔多瓦南部一起报道这场内战。
塔罗的摄影作品:
图源:Sina blog
以事业为重,热爱摄影的塔罗不仅拒绝了卡帕的求婚,她还公开与反法西斯的欧洲知识分子(欧内斯特海明威,乔治奥威尔)联络,与他们一起为西班牙共和国而斗争

但是塔罗和卡帕心中一直拥有着彼此——
卡帕镜头下的塔罗:
图源:sohu
在那个还不知道“美颜”为何物的年代,塔罗毫不设防的将睡颜展现在镜头前,塔罗可见对卡帕是多么地信任。
塔罗镜头下的卡帕:
图源:sohu
而格尔达·塔罗也用她的镜头塑造了一个神话般的摄影才俊——雕塑般的完美侧脸,无比迷人的专注眼神,所谓工作中的男人最性感。
在当年9月,一张署名为罗伯特·卡帕、展示了一名保皇派伊比利亚自由意志青年联合会(FIJL)士兵被子弹击中倒下瞬间的照片《士兵之死》被刊登在 Vu 杂志上。
图源:Gamescore
由于当时鲜有战时摄影能够将瞬间记录得如此真实,这张照片瞬间让“罗伯特·卡帕”这个化名彻底走红,当时才22岁的安德烈·弗里德曼名声大噪。
虽然之后质疑非议声不断,但这张照片堪称是历史性地一刻,并在当时无人能及。
而作为女性的塔罗,虽然师从卡帕,但从她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一个细腻的女性视角下的战争世界——
图源:Gamecores


正当塔罗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在布鲁内特战役共和军撤退期间,塔罗跳上了一辆载有受伤士兵的汽车的踏板。一辆共和军坦克撞到了它的侧面,塔罗遭受了重伤。
次日,即1937年7月26日,格尔达·塔罗身亡。
据传,在医院病床上的弥留之际,塔罗依旧在问着护士,是否找到了她的相机,里面有珍贵的照片。
格尔达·塔罗的突然离世让彼时已经以罗伯特·卡帕为化名声名大噪的安德烈·弗里德曼陷入了极度悲伤,之后卡帕甚至一度酗酒,希望用酒精来麻痹自己。
而也正是格尔达的死,让他彻底认识到了战争的真实面目。在此之后,罗伯特·卡帕拿着他的莱卡相机,一直游走于战场第一线。
图源:GQ男士
2007年9月26日,国际摄影中心开设了第一个美国Taro(塔罗)摄影作品大型展览。
这场展览最终认可了她摄影的影响力,并官方认定了她是第一个拍摄战争的女性。
但在之后她的部分作品被人恶意涂黑毁掉,令人惋惜,主办方怀疑这次破坏是反难民或反犹太主义的人所为
塔罗作为一个女性,更作为一个战地记者,在一个女性守着家的年代里,在战争面前无所畏惧,为了珍贵的资料在战地里来回穿梭。
战地记者不仅仅是一个行业,更像是一个崇高的梦想。
平凡人不会仅仅因为宏大叙事就投身至一项献身的事业,那些投身于新闻事业的人们心中也许也怀有相同的一份真相至上的精神和英雄主义。
在一个fake news被宣扬的普天盖地的时代,记者并不是一份多么高尚的职业,只是用汗水为笔,坚守着原则,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里,他们可以像军人一样勇敢坚韧;在面对世界的不公时,他们可以直面强权;在面对令人胆寒的灾害时,他们坚持冲向第一线报道。
还记得《西线无战事》有这样一个片段,主人公保罗休假回到家乡,大人们在聚会时大谈特谈前线的战况,觥筹交错间纵横捭阖,仿佛凭几张嘴就能改变战场态势,仿佛战争就是酒桌上的轻松游戏一般。
图源:Viki
而真正经历战争、见识过上述惨状的保罗,沉默不语。
真实新闻的缺失,使得战争变成了一场指点江山的谈资,令人心寒。
纪伯伦曾经说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一个是传播,一个是创造。”
记者传播第一线的新闻事件,记者将关于人的故事创造在历史的印记中。
战地记者们用生命换来的不仅仅是珍贵的战争资料,更是向世界呼喊和平。
最后用《纽约时报》的主编的一句话结尾:“这个世界,人类需要故事,人类不灭,记者不亡。”
ref: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0581
http://www.wikiwand.com/zh-sg/%E6%A0%BC%E7%88%BE%E9%81%94%C2%B7%E5%A1%94%E7%BE%85
http://digitaljournalist.org/issue0710/capa-and-taro-together-at-last.html
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00/41466/41467/3027921.htm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