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下午接到一位老爷爷的电话,他问我:“我们是怎么认识的?为什么我有你的联系方式?” 我知道这位老爷爷是我之前在街上销售认识的。那时因为系统不能查询到老爷爷的信息,不能售出产品,我们就互留了联系方式。


现在接到这位爷爷的电话,我突然想起老板曾说老年人虽然容易买我们的产品,却也是取消率最高的群体。老年人作为一个消费群体,并不是高品质客源。再说了,通过电话是不能下单的,面对面才可以。


想到这里,我鬼使神差地跟老爷爷打着哈哈。我说我也不知道咱俩是怎么认识的。老爷爷说:“那算了喽。” 通话很快结束,我却觉得哪里怪怪的,浑身不得劲。
灯火通明间,
通过这件事我觉察到内心深处对老年人的歧视与偏见。
我之前总是先入为主地觉得老年人又糊涂又难以沟通。


他们五感退化,行动迟缓,思维运转缓慢,跟社会脱节,情绪化...... 总之,是麻烦的代称,还是离远点比较好。


这些歧视牢牢地扎根在我潜意识深处。我一回想,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中,接收了不少人对于变老的恐惧。女子害怕变老变丑了没人要,男子害怕变老了无力生活。


总结一下,人们对变老的恐惧与变丑的恐惧、孤独的恐惧、生活水平下降的恐惧和对死亡的恐惧紧密相连。以点带面,牵连出人们内心一整片恐惧的沼泽。难怪变老成为了埋藏在群体潜意识中深深的惧怕。

于是人们一边害怕变老,一边讨厌歧视老年人。同频共振,你所讨厌的与你恐惧的息息相关。
人们看到孤独无力的老年人,好像见到了不久之后的自己。
通过觉察自己内心对老年人的歧视,我发现了集体潜意识中对变老的恐惧。归根结底,又是受害者心理;只不过是更隐秘的受害者心理罢了。
《道德经》里曾谈到大自然“生、长、收、藏”的运行规律。这也符合人一生的成长与变化。
从婴孩呱呱落地快速生长,到青年时期生长达到顶峰,再到中壮年时期开始收敛,最后老年时期以静藏落叶归根。这是一个完整的圆,而结尾也是新的开始。


就好像没有落叶对土壤的滋养,种子难以发芽。对于人的生命也一样,没有消亡,没有新生。
庄子在妻子逝世时鼓盆而歌,傲然自乐。一般人难以理解,然庄子早就看穿生死,洞察“生长收藏”之周期。这是对新生的祝福,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回到销售上,“童叟无欺”是中华美德,不因顾客是老年人而区别对待。
对于老年群体的歧视与偏见不过是内心害怕的投影罢了。
 *--------------------------
感谢关注小文童鞋的个人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xiaowen_tongxie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