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家庭出身的女孩,以707分考进了北大
却写文章《感谢贫穷》,这文章看哭了无数网友
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农人们都知道,播种的时候将种子埋在土里后重重的踩上一脚。第一次去播种,我也很奇怪,踩得这么实,苗怎么还能破土而出?可母亲告诉我,土松,苗反而会出不来,破土之前遇到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地成长。
长大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些话,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
这段话写在王心仪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里,这个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的河北女孩,正如她自己写到的,仿若一根茁壮成长的苗从贫穷这块坚硬的土壤中破土而出了。
(图片来自头条新闻)
因为家庭贫困,高考结束后王心仪开始在一家辅导机构做辅导员,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那天,她正只身一人在异地打工。
(王心仪在辅导机构 |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
王心仪出生在河北枣强县枣强镇新村,枣强县是河北省贫困县,人均收入极低。她还有两个弟弟,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土地上赚来的辛苦钱。
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残酷是在王心仪8岁那年。
那年,她的姥姥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在中国,一直有句糙得不行的俗话——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姥姥的重病对于这个本就入不敷出的家庭来说,根本就是晴天霹雳。
(王心仪的家 |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
一家人着急慌乱,却难以从拮据的手头挤出救命钱来。姥姥的生命像注定熄灭的蜡烛,慢慢的变弱,燃尽,直到失去最后的光亮”,王心仪在文章中写道。
面对操劳了一辈子,缠绵病榻时还惦记着庄稼的姥姥最终却没钱治病而离世时,她第一次感到了贫穷的可怕。
生活和贫穷仿佛压在种子上的坚实土壤,破土而出前是无尽的黑暗和痛苦。
到了要上学的年纪,王心仪和比她小一岁的弟弟相继要上学,由于母亲和姥爷的身体都不好,全家只能仰仗着王心仪父亲外出打工,但父亲少得可怜的工资和并不稳定的工作,也只能勉强够糊口。
钱只能省在穿衣服上,他们姐弟三人从小就穿亲戚家孩子的旧衣服。上了学之后,老气的衣服,奇怪的搭配,破掉的鞋子,王心仪没少因为这个受到同学的嘲笑。
她也曾委屈,但妈妈说的一段话却让她铭记良久——“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踏实做事就好,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小小年纪的王心仪却一直在践行妈妈的教诲——“何必纠结于俗人的评论,那不过是基于你的外表与穿着,若他无法看到你内里的自我,不睬他也罢”,王心仪在文章中写道。
这个道理,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懂。
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心仪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能在平凡甚至贫穷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小幸福感。
升到三年级后,王心仪需要去乡里的学校上学了。由于寄宿在学校伙食太贵,王心仪的母亲就日日去接她和弟弟放学,路上坑坑洼洼,并不好走,但母亲却日日准时从不迟到。
一次下雪,积雪太厚,不能骑车,妈妈却走来学校接他们,一路上母子三人说说笑笑,走到天黑才到家。
那时她便开始懂得,幸福其实并不来源于完美的生活,“而是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尽力地拥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与阳光”。
虽然贫穷让她失去了零食、玩具、游戏,限制了她的视野、刺伤她的自尊,甚至间接夺走至亲的生命,但“与妈妈一起捉虫子回来喂鸡,等着第二天美味的鸡蛋;趁大人们浇地的时候在麦田里偷偷玩水,和弟弟一起爬上屋后的桑葚树,倚在树枝上满足的品尝果实”,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
其实这么说,也许并不客观,没有人觉得贫穷是好的,但很多时候生活残酷,我们一时半会并没有力量去改变穷困的现在。关键在于,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我们是如何面对生活的,这种态度决定了一个人到底是穷一时,还是穷一世。
“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
四个多月前,王心仪在全校师生面前,代表高三学子宣告:“只要站起比跌倒多一次,我们便没有辜负这段青春、这段韶光。”
(王心仪在誓师大会上 | 图片来自头条新闻)
由于家庭条件拮据,除了体贴父母辛劳,从不要新衣服新鞋子,王心仪还主动承担家务——下地做农活、喂鸡割草、采摘棉花、放羊犁地......
这些很多人一辈子也接触不到的东西,她从小就一一做过了。
也不是没有人想要帮过他们,据报道,王心仪和弟弟高中时期一直在领贫困生补助,有爱心人士表示,只要他们有困难,随时可以联系他。
但王心仪的妈妈却说:“非常感谢社会对我们这个家庭的关照,只要是自己家庭所能负担的,绝对不会向别人请求资助。我们一家人省吃俭用,辛苦一点,也没什么,一家人只要平平安安在一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钱还是去帮助比我们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王心仪的妈妈 |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
妈妈对王心仪的教育,其实也在她的成长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用王心仪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个普通但却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
王心仪的妈妈从小变早早教她背诗和算数,以至于在她一岁的时候就能够背下很多唐诗。
(王心仪妈妈和弟弟 | 图片来自Google)
知识改变命运,一直是扎根在她心中的信念。
而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便是对这一信念的回报。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还在外地打工,让妈妈里里外外把通知书拍了个遍之后,她失眠了:“我印象中只有三次失眠,一次是知道高考分数的那天,一次是知道录取通知结果的那天,另外一次就是看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
幼苗终于破土而出,再贫瘠坚硬的土壤,抵不过内心和精神的真正富足。
王心仪的文章和故事活了之后,网友们也都被这波正能量所感动——
(图片来自中国新闻网)
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要感谢贫穷,没错,贫穷从不值得感谢,它只能带给人苦难和痛苦。但即使是爱这样的环境中,王心仪仍能用一颗柔软坚定的心,去相信、去奋斗,去努力践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本就已经难能可贵。
也许,她应该感谢的不是贫穷,而是那个在物质匮乏的时候选择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不屈不挠奋斗的自己。
王心仪的班主任曾这样评价她:“她,乐观开朗,视野开阔,格局很大,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只知道学习的学生。”
她的妈妈也从小教育她要好好努力,将来以后有能力一定要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报国家和社会。
(王心仪的奖状和证书贴了一墙 | 图片来自头条新闻)
其实,我们从王心仪的文章中就能看出来,她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只知道学习的学生,她的格局是更广阔的世界。
而现在,这个世界已经对她敞开怀抱,等着她大有作为。
ref: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8/07-29/8582940.shtm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