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链无处不在,不管是灯红酒绿的大都会,还是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它都以一种极其顽强的方式生存着。
拉开一张地图,鄙视的旗帜插满全国。
苏南和苏北互相不对付,南城和北城互相不对付,成都和重庆互相不对付,安徽和上海互相不对付……而河南,唉,不说了。
必须要狠狠地打击别人,通过横向、纵向、往期、同期、全局、细节等各种对比,占领优越感中的制高点,从而获得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某种舒适。
明眼人会欣慰地点点头,这是鄙视链的终极奥义。
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鄙视链是一种普世价值,无论是黄种,黑种,还是白种,不管是地球村,火星村,还是银河村,它都特别适用。
随着共和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第三世界,甚至第一世界的朋友,都开始踊跃进入中国,参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圈子就有鄙视链。
当外国友人准备远渡重洋的时候,往往会把目光瞄准远东的两大都会,即北京和上海。
从气质上说,这两大城市就充满了不同。如同游戏里,有休闲观光党和升级打怪党一样,革命路线关乎着价值观,关乎着品味,关乎着灵魂。
当然,毕竟现在是和平年代,就算路线不同,也不能将对方进行肉体消灭,但是,至少要从精神上与对方彻底划清界限,用分道扬镳的方式彰显自己对生活的信仰。
所以,喝咖啡还是喝豆浆,表面上看,只是生活习惯的不同,然而实际上却代表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豆浆那也是人喝的?” Susan无不嫌弃地对我表示。
是的,上海的老外仍然拥有第一世界的优越感。当他们敞开衣襟舒展胸毛俯瞰外滩夜景的时候,总会感觉到,这座城市臣服在自己脚下。
的确如此,上海的老外凭借一口的英语,几乎可以畅通无阻,更不用说每隔五百米就有可以供应午市套餐的西餐厅,这令他们感到很自在,很安详。
某个瞬间,他们会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在波士顿、纽约,或者法兰克福。
乡下北京就不行了,不少地方,连买瓶水都要走上十五分钟,什么芝士,面包,奶酪,想都不要想;包子,油条,豆浆,爱吃不吃!古典农村式生活,让到此旅游的上海老外很不适应。
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电光火石的刹那,内心有股声音,会催促着他们赶紧逃离,不能再逗留了!
北京的老外对此颇为不屑,认为上海的老外实在太娇嫩,根本不懂体验生活。
他们欣然地吃起了炸臭豆腐,并高兴地表示:“老板,多加点辣觉,中国的妹食就是好次,我一前吃的都是屎儿”。
如果你见到一个西装革履金发碧眼的小哥,在煎饼摊前排队:“您给我来个煎饼,来两个鸡蛋,多放点葱和香菜。”没错了,这肯定在回龙观,天通苑,或者通利福尼亚州。
北京,生活的残酷逼得他们必须要死磕中文,湖南腔,山东腔,东北腔,此起彼伏。
熟练地掌握儿化音,对北京的老外来讲,已经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偶尔他们还会戴着瓜皮帽,骑着自行车,串串胡同,跟北京老大爷唠嗑,丝毫不见外。
上海的老外到了北京后,发现根本没人惯着他们,哪怕问路,得到的回答都是“No English”。简直苦不堪言,不出一个星期,基本已经生活不能自理。
说来说去,还是国外上海好,起码在饮食方面,那颗娇嫩的胃没有得到任何的不适感。不仅如此,上海还把中国人变成了外国人,文化吸收能力强大。
北京则把外国人变成了中国人,实现的是强劲地文化输出。在京的老外,深谙中国式的美食显学,他们懂得, 洗干净的猪大肠和麻小,根本没法入口。
去一趟簋街,五十块钱,可以把肚子吃圆,再不济,一份麻辣烫就可以轻易打发自己。
哪里人多哪里去,哪里热闹往哪里钻,大排档比高级饭店好,苍蝇馆子比大排档好,久经考验的胃口在这里得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
这是东方的胜利!
精神生活领域,上海的老外和北京的老外,同样为我们呈现了泾渭分明的两面。
六十多年前,那个带着湖南口音的人,深刻地影响了这座城市,皇天后土,帝国首府,天子脚下的骄傲感,让北京的老外足以睥睨万物。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明白中国的处世哲学。纵然住在出租房,北京的老外也常常研读《剑桥中国史》、《乡土中国》、《万历十五年》等学术著作,言谈中都是大格局,大课题,传统知识分子的气息扑面而来,有一种不言而喻的高级感。
上海老外更喜欢Live House这样的大场面,成百上千的人齐嗨,绝对可以实现颅内高潮。他们更喜欢用艺术彰显自己的品味,各种奇奇怪怪的装置展览,以及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作品,不少都出自他们的手笔。
我们甚至可以从抽烟这种细小的动作来看出两者的不同。
北京老外懂得,抽烟就得抽七块钱一包的点儿八,猛吸一口,那股臭脚丫子味,会把自己从一天的疲惫中拯救出来,神清气爽,顾盼自雄。
到了这一步,除了那副躯壳,你几乎已经找不出北京老外跟我们的不同,小李说,他发自肺腑地接纳了他们。
中南海的烟焦油味,上海老外闻到都会差点呕吐,对他们而言,口感清淡的ESSE才是他们的最爱。两根手指,轻轻夹住,抿一口,充满了优雅。
更不要说雾霾了,这成为阻止上海老外北上的最大障碍,在北京,他们活不过两天。
哪怕雾霾指数已经爆表,也坚决不要戴口罩,北京的老外根本无需提醒,便自觉地默认这一潜规则。
上海老外觉得北京老外都是loser,北京老外觉得上海老外都是装逼犯。无论在哪方面,他们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当北上的年轻人终于找不到存在感,一茬又一茬地逃离时,老外们却如潮水般涌入,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要说到故乡,恐怕不得不提作为亚非拉首都的广州,那里的老外才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人潮人海中,有你也有我,相遇相识相互琢磨,老张凝望着眼前这座城,他说他越来越看不懂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