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蔡少芬带着两位千金上节目了。
节目一开始,娘娘就放话:“两个孩子带给我的全是快乐”,并且自信表示还想再生两个。
一直没勇气考虑二胎的我最开始是被娘娘的豪情壮志惊到,看了几期以后却真心被母女三人的甜蜜互动圈粉。
蔡少芬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两个小公主性格迥异,一个大方沉稳,一个天真可爱,在一起却互补得天衣无缝。
姐妹俩平时相处的相当融洽,姐姐会保护妹妹,妹妹也会心疼姐姐。
连吵架闹变扭时,都一攻一守有进有退,让人又感动又想笑。
孩子遭遇危机时刻的反应,是最能看出家长教育功力的。
姐妹俩化解冲突时候默契又有爱的表现,应该也离不开娘娘的悉心引导。
可如果说,解决冷战只是一场小危机,那后面的“陌生人危机”对孩子来说可就是一个大考验了。
1
节目中这几个小可爱面对的难题是:“妈妈不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狡诈”的节目组派出长相软萌讨喜的小姐姐,拿着糖果和礼物,前去考验小朋友独自在家时的安全意识。
何洁儿子七宝瞬间被攻破,想都没想一秒就把门打开了。速度之快让亲妈都咋舌。
毫无防备之心的七宝,甚至在“陌生人”提出要拿走妈妈的东西时,都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信号,直接“大方”的表示允许,在旁观战的亲妈和芬姨都惊讶又紧张的捏了一把汗。
最后“陌生人”在亲妈的遥控指挥下“凶相毕露”,直接动手拿走房间里的东西时,七宝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个长得很可爱、宣称是妈妈朋友、还送给他礼物的姐姐,原来就是妈妈平时一再教育他要警惕的“陌生人”。
从一开始自信七宝不会开门,到后面亲眼见证儿子步步沦陷的何洁,这时候也表示赞同娘娘的安全教育理念:“必须要去跟他们讲很多很危险的事。”
相比之下,姐妹花的防备意识要强的多。
蔡少芬离开房间前,跟孩子们约定了暗号,一定要听到妈妈唱“小兔子乖乖”的时候才能把门打开。
当“陌生人”来敲门时,看到汤圆第一时间开了门,我瞬间惊到。再定睛一看,原来汤圆开门前,先扣上了安全锁。
从门缝里,不论“陌生人”使出什么花招引诱,汤圆和包子姐妹俩都不上钩,只是一再坚定而又礼貌的说:“对不起,妈妈说一定要摆在门口。”
“陌生人”第一回合败下阵来,娘娘亲自出马遥控指挥“陌生人”试着套出暗号。
这个环节里,姐姐汤圆冷静周旋,在妹妹差点说出来时候及时制止,姐妹俩又涉险过关。
接下来,考验步步升级。“陌生人”用糖果诱惑失败后,又使出“我现在打电话给你妈妈”这种大杀器。
姐姐汤圆立刻机智的反将一军:“你跟我说那个号码是什么?”
“陌生人”见攻不下姐姐,又想从妹妹下手,结果五岁的包子一样毫不松口。
在陌生人想套出妈妈电话时,用港台腔的小奶音回答:“我寄几打。”
然后气场十足的把门直接关上。
看到这,娘娘露出了“本宫甚是欣慰”的表情。
到这一步,姐妹俩的表现可以说是满分了。可是在“陌生人走了”以后,却发生了一件事,让本来开心回到房间的娘娘,画风突转地说出:“真的不想活了”。
2
究竟是怎么了呢?原来,当蔡少芬回到房间后,居然发现“陌生人”带来的礼物出现在床上。
原来“陌生人”走之前,把礼物放在了门口,姐姐汤圆很喜欢那个星星气球,听到“陌生人”说走了,就偷偷打开门把气球拿了进来。
这个行为,在娘娘看来是功亏一篑的。娘娘乘机给孩子们巩固了一堂安全教育课。
其实孩子们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看得出来平时娘娘一定有很用心的给姐妹俩灌输安全意识。
但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孩子真的面临这样的险境,一个小的疏忽就可能给坏人可乘之机。
有了孩子以后,每个妈妈的心都掰成了两半,一半在自己身上,一半在孩子身上。事关孩子安危的所有事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就像娘娘最后发自内心跟孩子说的那句:“你们有什么事情的话,我跟你爸都会疯的,我们会真的很伤心,真的不想活了。”
同为妈妈的我,对这话的分量感同身受。
还记得看《亲爱的》时,哭到心肝肺都疼得发颤。孩子被陌生人抱走之后带给家庭的绝望,我想都没有勇气想。
在我居住的城市里,曾遇见过一个贴着孩子照片、用高音喇叭循环播放着:“寻找***,四岁,走失时穿红色上衣”的寻子车。时隔一年,当我又在路上遇见这辆“寻子车”时,眼泪止不住的掉下来。
这一年来,这样大海捞针搬的找孩子,父母经历了多少个绝望到骨子里的日日夜夜,他们在心里呼喊了多少次“孩子你在哪里?”
把孩子带到世界上来的我们,总想拼尽全力的保护他们。但父母无法寸步不离保护孩子一辈子,终究要靠孩子自己学会面对这个美丽又危险的复杂世界。
面对陌生人时怎么保护自己?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3
节目中那些明星的孩子们所暴露出的安全意识的缺失,其实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很可能也存在。
我们听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教育长大,但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才发现,这句话本身矛盾重重。
我们既希望孩子在社交场合落落大方,又担心孩子不在我们眼前时落入险境;既希望孩子能拥抱世界的美好,又害怕孩子被美好世界里的陷阱吞噬
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想想总觉得有些因噎废食的味道。
更重要的是,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常常也是无效的。
何洁走之前一再告诉七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但七宝还是在第一时间给漂亮还带着礼(you)物(er)来的陌生姐姐开了门。
看着孩子们在节目里的表现,揣摩着他们小小的单纯的内心,我其实觉得,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不够具体,没有真正落地、真正走进孩子心里。
比如对七宝来说,他心里根本没有把这个知道自己名字而且自称“送礼物的菲菲姐姐”的人,和妈妈口中的“陌生人”画上等号。
如果妈妈更具体的告诉她,陌生人不仅仅是看起来很坏很凶的人,也有可能看起来很漂亮很善良,甚至伪装成认识他和妈妈的样子,七宝可能会在一开始就提高警觉。
再比如汤包姐妹花最后的小BUG,也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虽然陌生人自称自己走了,但也有可能还藏在门外面。
对孩子来说,
她们的人生经验和思维能力还有限,不能自己举一反三的推测出可能发生的危险,所以需要我们
事先更细致的想到各种情况告诉孩子。
我觉得真正有用的安全教育,需要我们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放到孩子可以理解的场景中去不断的强化。
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明白,谁是可能带来危险的陌生人,陌生人会在哪里出现,会有什么举动,他该怎么应对。
当安全教育落地到具体场景的时候,才能变成孩子的护身符。
4
我们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2岁孩子在小区门口险被抱走,如何教给孩子提防陌生人?》里,详细讲了美国专家建议教孩子提防陌生人的三个步骤:
01
定义陌生人
包括教孩子区分有危险的陌生人(通过行为辨别,而不是外貌),可以信赖、求助的陌生人(包括警察、商场里的营业员、其他小朋友的父母)。
02
保证自己的安全
跟孩子明确一些边界,告诉孩子哪里不能去(比如人少的地方),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上陌生人的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同时告诉孩子什么地方是安全的,遇到困难时怎么向可以信赖的成人求助(比如在商场走散时可以去服务台请求帮忙广播),让孩子牢记自己和家人的名字、电话、住址等信息,学会拨报警电话。
03
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觉
遇到自己觉得不舒服的事情和人,不用先搞清楚为什么,直接离开。教会孩子感到有危险时马上说“不”、赶紧跑开、高声叫喊、寻求可信赖的成人帮助。
这些看似复杂的准则,到底怎么才能让孩子牢牢的记在小脑瓜里?小暖跟大家分享一些小技巧:
01
把情况描述的越具体越好
当我们告诉孩子,如果爸妈不在的时候有陌生人来向寻求帮助,你可以马上拒绝然后走开。
但在孩子心里,“帮助”的概念可能是模糊的,这时候我们可以设定很多小情景来跟问孩子提问:
如果有一个不认识的叔叔让你给他带路,你应不应该帮助他?
如果一个阿姨说她的小猫丢了让你一起帮忙找,你应不应该帮她一起找?
02
尽可能的向孩子解释原因
我们告诉孩子不要帮助陌生的大人时,他们可能会觉得很疑惑“妈妈为什么不允许我帮助别人”。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乐于助人虽然很好,但是如何大人遇到困难了,应该像大人寻求帮助,如果他来找小朋友帮忙,很可能就是想要对小朋友做坏事,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当孩子真的理解了为什么,才会在小脑瓜里记牢。
03
在生活中进行安全演习
比如我们去商场的时候,我会问潼潼,如果你不小心和妈妈走散了,应该怎么办?(站在原地或者到服务台找人帮忙)你可以找谁帮助你?(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这时候有不认识的人过来说带你找妈妈,你可不可以跟她走?(不跟任何陌生人走)
04
用绘本强化安全知识
对小朋友来说,讲故事永远比讲道理有效果,我们想说的话变成绘本主人公的经历时,孩子就会特别容易接受。
比如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一些安全教育的绘本,像是《我不跟你走》、《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汤姆走丢了》《小龙的森科冒险》,都是教给孩子提高对陌生人警惕的小故事。
我们常常疑惑,为什么很多道理跟孩子说了那么多遍,但孩子还是会犯错?
我觉得,与其从孩子的身上找原因,不如回过头看看我们自己哪里做的还不够好。
我们告诉了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在孩子单纯的小脑瓜里,真的不清楚什么样的人才是陌生人,也不知道陌生人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危险。
孩子的记忆力、自控力、辨别力,和他们的小肌肉一样,需要反复练习和时间酝酿,才能变得足够强壮。所有这些道理,需要我们具体的说、反复的说,形象的说,才能内化进孩子尚不成熟的小脑瓜。
孩子的心是近乎空白的出厂设置,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爱,把这个万分复杂的世界中一切美好和危险,变成他们能理解的代码写在上面,才能让这些小小人儿避开会吞噬他们的陷阱,走向繁花似锦的未来。
而蔡少芬给孩子来书写这段安全代码的方式,也让我非常感动。即使她已经足够细致,她依然会坦诚而自然的为自己的BUG道歉,不会一味的责怪孩子。
当妹妹包子单纯耿直的说“你没有教过我们这个”时,她没有摆出大人的架子,而是立刻真诚的跟孩子说:“对不起,我没有教你,但是你们下次知道没有?”
在责备之后,当孩子担心妈妈因为自己的错误不再爱她们,她会立刻跟孩子联结,抚平她们小小内心中大大的担忧。
她抱着女儿说:“我永远都爱你,爸爸妈妈爱你都爱死了。你们有什么事情我跟你爸真的都会疯的。”
这份爱,暖得我隔着屏幕,都感同身受的眼睛一酸。
真正能让孩子内心勇敢强大,在危机时刻笃定冷静保护自己的,一定不是来自父母的威胁和恐吓,而是我们存在她们心底无穷无尽的爱。
当她们遇见危险的时候,想到的不是爸爸妈妈会责怪的顾虑,而是爸爸妈妈用爱给她们的力量,她们才能勇敢的对不舒服的情形大声说“不”。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就有了软肋,也有了铠甲。
知乎上看过一个非官方数据:中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失踪儿童,而找回来的几率仅为0.5%。这数字扎的我心口疼,失子之痛该有多痛,寻子之难该有多难?
与其忧虑那猝不及防的万一,倒不如把这焦虑化成一张绵密的网,用一万分耐心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与其担心世间的恶无情击中我们的软肋,倒不如给孩子穿上护卫自己的铠甲。
安全教育的重要,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也许在孩子身处险境之时,我们说过的那句话、做过的哪件事,就会成为保护孩子的护身符。
多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康安全长大。
-END-
小暖说
安全教育的话题,每每聊起,不知为何,心里都一直是难受着的。
记忆中也有过惊魂瞬间。
我和一个朋友带着潼潼和她家娃在商场逛,突然走着走着她惊觉孩子不见了,我们当时分头找急得快不行了,最后我在商场的巧虎区域看见那个孩子坐在那儿玩玩具。
朋友上去就是一巴掌打在孩子屁股上。打孩子不对,但我真的特别能体会她那时的急火攻心和接近崩溃的心情。
我拉着潼潼也坐下,问她,“在外面要注意什么?”她低声说:“不能离开妈妈视线。”那次,想必她也有点儿害怕了。
就像文里说的,安全教育的话题,说再多都不为过。不是说要一味吓唬孩子让他觉得世道一切都险恶,而是美好和黑暗并存的这一现实,本身就不需要对孩子回避。
见多世事纷杂,却仍然对美好心存向往。若能这般,就够。
最后,还是想再提一句疫苗的事儿。
估计这几天大家都在翻疫苗本儿,然后气得不行。本来想写一篇疫苗的文,但今天看到了丁香医生发的那篇《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后,每个人都该知道的7个答案》,感觉已经非常详细和客观了,所以想想还是不写了,就在微博里持续关注着事件的发展。
目前从公开资料来看,长生的问题疫苗主要是效价不够,可能会影响接种的效果,不过在安全性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不会让接种过的孩子出现健康方面的危害,所以,先别太恐慌。
这样说的原因主要是看着朋友圈一些宣扬说以后不要给孩子打疫苗的言论,实在觉得太崩溃了,不管如何,即使疫苗被曝出问题,打疫苗也一定比不打好得多(当然,请让我们再次鄙视咒骂无良企业)。
信任的建立很难,但崩塌却是分分钟的事儿。
毕竟,空气,水,食物,药品……这样基础的生存条件,本来不应该是我们担心和焦虑的方向,不是么?
呼吁某些企业的良心,呼吁相关部门提升处罚与监管力度。我们不过就想让孩子在一个正常安全的环境里长大,这不过分吧。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