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原因,唐朝自唐玄宗李隆基以后的皇帝,好像知名度都不怎么高,现今的文学影视作品反映得也不多。其实,唐朝后面的一些皇帝还是有不少故事的,比如这位——唐肃宗李亨。
唐肃宗李亨
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个差点胎死腹中的苦命儿。他母亲杨氏怀他的时候,还没有与李隆基成亲,属于未婚先孕。恰巧那时李隆基刚被立为太子,正与姑姑太平公主较劲,生怕这违背礼法之事被姑姑拿来攻击自己。于是他就让手下秘密弄来一些堕胎药,打算将胎儿打掉,但思来想去,不知怎的,最终没有施行,李亨侥幸来到这个世上。
唐玄宗李隆基
李亨出生后,其生母杨氏觉得自己的身份低于太子妃王氏,便将李亨交由王氏抚养。王氏自已没有孩子,很疼爱李亨。李亨在两岁的时候被封为陕王,后来又改封为忠王,一直长到十五岁当太子之前,李亨的生活过得还是很幸福的。
李亨作为李隆基的第三子,本来是没有当太子的资格的。不过他的大哥李琮得病早逝,二哥李瑛被立为太子后,遭人诬陷被亲爹李隆基赐死。这样,李亨就从快乐王子变成了悲催太子,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混沌漩涡。
太子李亨
当时,宰相李林甫与武惠妃是最看不惯李亨的,因为他俩想让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当太子,没想到李隆基选了李亨。两人这一腔的不情愿和怒气,不敢朝皇帝撒,只能冲李亨来,于是就变着法子地打压陷害李亨。李隆基为了平衡朝中势力,也为了防范太子集团做大,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一来,李亨的日子过得真是很压抑、很悲催。
武惠妃
好在李亨比较能忍,忍到曾经两次休妻。第一次是李林甫借太子妃韦氏哥哥韦坚的案子,想把李亨拉下马。李亨为自保只好休掉韦氏,让其在寺庙中孤老终生。第二次又是李林甫作祟,借太子良娣杜氏的父亲杜有邻的案子,对李亨展开攻击。危急之下,李亨只能再次休妻,撇清与妻子家的关系,才赢得了父皇李隆基的信任。
唐朝宰相李林甫
靠着能忍能熬,李亨总算没重蹈二哥李瑛被废被杀的老路。这期间,李隆基也犹豫了很多次,但想到随意废立太子会造成政局动荡,他还是保留了李亨的太子之位。后来李林甫死了,杨国忠掌权,跟李亨也是各种不对付,两个人明枪暗箭地斗了好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了,李亨迎来了主动反击的机会。
“马嵬驿之变”中殒命的杨贵妃
公元756年七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天险,李隆基仓皇西逃来到了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太子李亨与心腹宦官李辅国、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协商后,鼓动随行兵士发动叛乱,诛杀了杨氏兄妹,史称“马嵬驿之变”。然后李亨和李隆基分道而行,李隆基南行入蜀,李亨北上到了朔方军的大本营灵武。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改年号为至德,把李隆基推尊为太上皇。李隆基在莫名其妙中由皇帝变成了太上皇,但情势所迫,他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一现实。
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李亨登基后,任用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积极拢纳各路勤王之师,甚至向回纥借兵,组成联军,开始东讨叛军。公元756年九月,唐军在香积寺北大破叛军,斩敌六万人,收复了长安。然后继续东进,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放弃洛阳逃跑,唐军收复洛阳。至此,唐朝两京都已收复,这可看做是李亨平叛的最大功绩。收复两京后,太上皇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李亨逐步离散了他身边的亲信,使其渐渐失去了政治影响力。
大唐名将郭子仪
可能是受安禄山、史思明等武将叛乱的影响,李亨对领军武将不是十分信任,而是多有防范、多加掣肘。用的招之一就是不设统军元帅,而是派宠信的宦官到军中当监军,决断各军之间的协调指挥。这实实在在是一大昏招,像他派出的大宦官鱼承恩一点不懂兵事,还瞎指挥,直接导致了相州大败,郭子仪成为替罪羊被罢免兵权,大大延缓了平叛的进程。直到公元762年李亨病逝,叛乱还未彻底平息,这不能不说是李亨的一大败笔。也是从他开始,唐朝开始了宦官专权误国的历史。
大唐叛将安禄山
纵观李亨一生,前十四年是“不识愁滋味”的幸福时光,15岁当上太子后,陷入了“欲说还休”的困顿挣扎,生死操控在别人手里。直到45岁当上皇帝,又陷入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漫天战火,这太子、皇帝都当得着实不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