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双全,
却宁愿自己当了二十年的孤儿。
关键词:妈宝 爱的折磨 自由 亲情 中国式父母
 1 
最近芒果台的《我家那小子》火爆全网,除抄袭罗生门以外,最令人关注的焦点,莫过于朱雨辰和他的母亲。

在这档亲子节目中,朱妈妈的表现可谓是震惊四座。

朱雨辰想要做饭,朱妈妈便把他的冰箱塞满精心处理好的半成品食物:摘好切好的蔬菜、焯过水的排骨、切成一次量的肉丝……
甚至是精确到每一顿饭的量,生怕儿子吃少了,或是做多了放坏。
而实际上,朱雨辰自己是会做饭的。节目中不论是拍黄瓜、切萝卜,还是烧排骨,都极有大厨风范。他一个人招待老友,便做出了六道大菜。
朱妈妈看着儿子在镜头下切菜煮饭,却毫不留情地拆台:“这都是半成品!”全然忽视了儿子切香菇丝、剁蒜泥的麻利劲儿。
朱妈妈甚至压根不希望儿子下厨,只要吃自己做的美食就好了。
从做饭这冰山一角,我们早已窥视到了朱妈妈过度的关爱。
朱雨辰自己烹饪的饭菜
朱雨辰在北京闯荡,渴望的是独立,朱妈妈却不解风情,毅然决然跟着儿子来到北京,并一次性给儿子带了八十只大闸蟹。
不希望儿子受累,朱妈妈即使年近七十,依然像是忍者一样,在家擦窗户、换窗帘,操持所有家务。
甚至于,凌晨四点起来给儿子熬梨汁,每天给儿子送一杯鲜榨果汁,十多年来,风雨无阻。
朱妈妈在生活上希望儿子能做一个甩手少爷,在感情上,更少不了严苛的要求。
女朋友穿着不能暴露、要顾家、不能乱喝酒、生活有规律……
这也就罢了,甚至于在节目中公开表示:女人就应该操持家务,做贤妻良母。
儿子的感情,做妈妈的每一段都要干预,儿子的女朋友,必须是妈妈认可的。
用自己的眼光,为儿子挑了一个又一个优秀女孩儿,却不问问儿子到底喜不喜欢,只希望婆媳生活像自己想象中那么融洽。
朱妈妈想要的,就是一个能听话乖巧的儿子,一个继承妈妈所有意志的妈宝。
正因为朱妈妈对朱雨辰“爱的绑架”,朱雨辰三十九岁,马上四十岁了,依然处于孤独的状态。
他的已知的两段感情,一段是和汤唯,一段是和姜妍,都无疾而终。
霍思燕曾经和朱雨辰在剧组走得很近,了解了朱妈妈对儿媳妇的需求之后,果断拒绝:“老人家想要的不是找女朋友,而是娶新娘,娶新娘嘛,就是给儿子找一个新的娘。”
而朱雨辰被网友扒出的现任女朋友,性感前卫,有纹身,喜欢穿性感的衣服,没有贤妻良母范儿,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朱雨辰依然觉得孤独,甚至瞒着自己的妈妈。

朱妈妈要是知道了,这段感情肯定又黄了啊……
朱妈妈的爱,对于朱雨辰来说早已成了一种负担,他尝试过逆反,尝试过不做妈宝,却在一次又一次亲情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如今,他四十岁了,妈妈的爱,或许早已让他错过了挚爱,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覆水难收,时光再难改。
 2 
朱雨辰的妈妈,其实不过是当代中国不健康的亲子关系的一个缩影。
我们从小学作文里就在讴歌母爱:“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热。”
倘若这母爱炙热的光芒,已经堪比三伏天的毒辣烈日了呢?
我们又赞美父爱如海深沉,可倘若这海已经要将你溺死了呢。
放眼娱乐圈,还有毛晓彤的奇葩爸爸,虽然这位爸爸不是控制欲过剩而导致爱得溢出来。但不论是毛爸爸,还是朱妈妈,都让我们感慨,不是所有父母都值得我们去感恩,也有些人符合“父母皆祸害”这样的不孝言论。

而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加比比皆是。不论是城市火爆的相亲角折射出的父母包办孩子婚姻,亦或是培训机构里挤满为孩子操心的父母,他们这种畸形的爱,早已成为了中国当代社会的主流。
作为90后,我相信你们都和我一样,对父母过度干预人生的爱,深有体会。
我们的父母,在不同程度上,都渴望把我们的人生紧紧地攥在手中,就好像我们只是他们的玩偶。
我们的人生,无时无刻不被他们精心规划着。
小时候,我爸只给我买粉色的裙子,因为黑色不是小女孩应该穿的颜色。
小时候,我妈给我报了舞蹈班,我被舞蹈老师摁在地上练劈叉,哭得声嘶力竭。殊不知,其实我想上的是绘画班。
小时候,他们找关系让我转学去了一所军办幼儿园,他们以为我在那儿能变得更优秀,可他们不知道,那儿的老师又凶又没有耐心,我压根不喜欢。甚至,我对上学有了心理阴影。
长大后,他们又开始安排我们应该读文科还是理科,大学应该进什么专业,往后又应该找什么工作。

甚至,我们该谈一场怎样的恋爱,和什么人过往后半生,都少不了父母的插手干预。
这种成为父母附庸的人生,想想我就深恶痛绝。
然而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受,在我为此抑郁时,我曾一一去问我的同学们,得到的答案,出乎惊人的一致。
我们,都曾被父母强制要求去实现一些他们眼中正确的目标。
他们一边苦口婆心说着:“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一边扼杀了我们心底真正的理想与选择。
而出于孝道,出于他们对我们的经济制裁与道德压制,我们不得不听从。
 3 
这种过度关怀,往往只会对孩子的人生起到反作用。
听之任之,得到的后果是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巨婴。
那些没有自理能力的博士后,那些按部就班按照父母计划,承受不了任何生活压力的惨例,不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顺从的对立面,则是逆反。
我们很多人都曾想过征服父母的控制欲,尤其是在青春期。
每当父母为如何合理规划我的未来而吵架,甚至赌狠称要离婚时,我心里便会跳出来一个小人 :“你们离婚吧!快离婚吧!我谁也不想跟,你们给我打钱吧!我不需要你们虚情假意的爱!”
而青春期的逆反少年,撞上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往往火星撞地球。
我们尝试推翻家庭的统治,哭着叫着,呐喊着,决定要离家出走。
我们尝试变成他们讨厌的那种人。父母不让我们谈恋爱,好啊,那就去谈;父母不让我们打游戏,那就沉迷游戏;父母不让我们打架,那就上桌子砸啊!
反正人生已经成了一眼就能望到头的苦海,那就破罐子破摔吧!
像这样的我们,或许走上歧途,或许做出了令自己后悔的选择。但这又怎么能全怪我们呢?
又或者,选择沉默。
又有一群懦弱的我们,选择了不反抗也不顺从。温温吞吞的,做事总是心不在焉的模样。这样的我们,把苦楚都吞进肚子里,久而久之,沉淀出的是无尽的孤独,与成堆的心理疾病。
这样一群我们,只会在许多年的以后,蜷缩在属于自己的单人间里,或点起一支烟,或饮尽最后一杯酒,然后对着黑夜呐喊:
“我真他妈的孤独!感觉自己活这么多年,仿佛孤儿在世!”
这样的我们,真他妈的懦弱,又真他妈的孤独。可那又能怎么样呢?
朱雨辰的妈妈用了五年的时间,一次次在节目中说着要改变自己,可谁晓得她能改多少?
而我们自己的爸妈什么样,我们还不知道吗?
或许熬到自己成了父母,我们会对自己许诺,绝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可往往,畸形的亲情培育出的孩子,成了父母,又变为了下一个控制狂。
就像沈从文的《萧萧》中写道,萧萧作为童养媳,又给自己的儿子,娶了一个大八岁的童养媳。
一代一代的,陷入死循环,成为了中国特有的畸形亲子关系。
有法可解么?我们一遍遍自问,一次次陷入麦田怪圈。
无数个我们,有时候只好在绝望中,说出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我父母双全,但有时候,我宁愿自己当了二十年的孤儿。”
当然,只是有时候。
-END-
- 往期点击回顾 -
- 好看的人都在这里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