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实话教YU
文章原标题:省会杭州为什么会缺老师? 社会心里没点数吗?
1、缘起

近日看到主流媒体《都市快报》开始关注很多校长开始在暑假里也没闲着,在四处找老师?
网上一看:江干区七月还在大量招聘教师:

2、为何暑假还在找老师?

对于为何7月份暑假里还在招人,

主流媒体报道的校长们的解释是:
暑假还在招人是这两年来出现的新情况,
主要是因为缺老师。
1、是从去年11月份应届大学生招聘直到今年5月份一直没有招到合适的,所以继续招。
2、学校老教师流动离职的比较多
3、早先被录取的应届生放了学校鸽子,找到了别的工作,到现在仍然不来学校报道,摆明了一条心要毁约,所以学校只能抓紧再招。情况最严重的学校录取了十来个,有七八个到现在都不来报道,搞的学校措手不及。
4、学校现有的家境一般的年轻男老师感觉在杭州生活压力太大,靠工资房车无望,工作一两年就决定做老师的话还是回老家性价比高。反正浙江省内各地教师工资差不多,但是房价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3、现实

不谈情怀,

实话君从来就是这么赤裸裸:

其实与企业强调业绩导向和晋升空间不同,
人们找事业单位的工作不就图个“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嘛。
学校和机关工作不同,
基本没有“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可能,
所以选一个相对而言“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学校就成为主要考量。
当然现在也不会真有人期待教师职业能够达成理想化的这一目的,
但是也总不能搞成“钱少事儿多离家远”吧?
然而省会杭州的现实就是残酷:
A、钱多?

1、教育行业本来引进高素质人才就难。

教师的职业是相对平稳地域差距最小的,不像高科技人才在不同级别城市不同级别公司收入差距巨大,后者来杭州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近有个说法说:杭州是“拆迁户 码农和P2P”的杭州。
媒体发表过过数据统计,2008年到2017年,杭州教师工资10年间涨1.36倍,而房价涨幅为4.75倍。所以杭州的教育行业在吸引人才方面本来就无优势可言。
十年前省会重点小学师资确实好一些,因为那时候各校自有资金发福利,省会热门校和菜校收入差别大能吸引人。            
但是十年前全国教师采用了绩效工资,对于广大的偏远地区来说,教师的待遇大大提高了,与省会齐平甚至更高。                                            
但对于杭州这样的一二线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原来热门学校自己有赞助费、择校费和其他的一些收入可能用于教师的福利待遇,十年前的热门校老师的实际收入都会有近十万元。绩效工资实施了十年后,房价涨了三五倍,热门学校教师的待遇几乎停滞不前,部分品牌学校实际收入可能还不如十年。                                        
所以一方面热门校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十年前或者四五线城市所出现的菜校优秀教师为了钱挤破头 希望调进省会热门校的现象也不复存在了。
如今省会的现实是,年轻老师生活质量和尊严不断降低。许多年轻教师只能租住在城中村,还有报道两位都是外地教师的家庭为了攒钱买房,每餐的伙食标准不超过10块钱……所以工作一两年的教师看不到前景,选择回老家发展一点也不奇怪。
2、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从事同类型工作的话,省会城市比下面有钱吧:
比如看看今年“六安”闹得厉害的安徽:
就是因为省会合肥有钱发的太多,下面市县里财政紧张发不出钱,所以下面有意见的情况:
然而浙江的情况颇为奇葩:
这两年还有一件大事儿让浙江所有的师范毕业生都知道了省会教育差钱:有笔钱浙江省内各地都发了,唯独省会杭州拿不出这一笔钱...
像浙江这样同一笔钱下面县市都拿的出来,而省会没有下面有钱的倒真是全国罕见。
B、事少?

1、各种隐形的工作量就不说了,
关于省会事儿少不少
只提一个有实锤的杭州明摆着延长每日工作时间的“课后晚托”:
先是2017年11月滨江开始的免费课后晚托:

然后在2018年2月  余杭区跟进“教师加班两小时”:
之后杭州决定2018年9月在6城区所有小学全面实施
这个政策一出就有群众说:

从上面这些留言中可以看到这一政策对小学教师性价比的损害是明显的:
在之前的求职性价比一文分析中:小学教师相对于中学教师的主要优势就是下班比较早。现在开始搞“弹性离校制”或者叫“免费课后服务”,此职业性价比就更低了,优秀人才愿意投身小学教育的意愿将更低。
而且晚托之后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在上中小学的教师家庭,而这部分教师普遍在35岁左右,正是工作经验十来年的骨干中坚力量居多。托管之后由于对其管理自己孩子的各种不便的负面影响最大,所以在综合考虑性价比之后,最容易流失的也是这部分有经验师资
托管这事儿看起来对于没有更高教育质量追求,只求有人多管两个小时的家庭是利好。但是实际由于性价比降低导致的有经验人员流失和校内小学教师平均水准下降,对于最终教师水平要求高的家庭最终要获得满意的结果还是要花更多钱在课外。
2、另一个省会事儿多的原因来自越来越多的家庭到省会读书。
在之前各种报道中我们已经看到:
为了解决一表,专用教室,教师办公室都依照群众要求改了教室;一个班人数从35到40再到45,马上要被逼扩到50;
为了审核这些人,不少小学教师从4、5、6月份的主要精力就不在教学了,而是在不断地接待读不进的家长投诉来访,牺牲晚上和周末不断地上门探查家长是否实际居住。
暑假也没得轻松,不断地进行各种录取和沟通工作。
结果就是50人两个班的工作量相当于原来35人的三个班的工作量,但是待遇却没有任何体现,性价比持续走低。一方面由于性价比降低带来师资流失,另一方面每个学生得到的平均关注度也在减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结果只能是家长在额外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外面。
无条件扩班引起的大班额不但损害了教师的利益,最终也损害了落户早的家长的利益。好在主管部门顶住了来自部分家长的巨大压力没有走上无条件扩班这条绝路。
然而当教师看到高层的校长每天尚且要为了读不进的家长在沈婷市局的一纸投诉,在省市信访部门的一个电话而疲于奔命时,他们对于这个行业的弱势地位已经心知肚明了,连一校之长都这么怕“刚买了学区房,就一定要读最热门学校”的家长,必须无条件为他们解决困难和“刚性兑付”,这个行业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C、离家近?

“离家近”这一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遇到了两大挑战。
1、富阳已经开始了“县管校聘”的试点工作:
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职业的最大吸引力:稳定性和离家近都将受到动摇,很可能你今年在学校旁边买了房子,明年就得去一个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上班...
2、还有杭州另一个造成“离家远”的坑来自于庞大的集团招聘:
比如你应聘进了卖鱼桥,但是最终你被分配去的校区根本不是你当初以为的离家近的校区,或者你被招聘的时候是在某个校区,但是最后你工作却要去一个离家很远的校区。
4、套路

有人问:为何教师不好招,江干七月份出台的招聘还摆明了要提高门槛,招研究生?
其实很好理解,
这个招聘公告是给家长看的,
上表中的这些学校普遍有点菜,
但是菜校的家长相对好哄。
这是显示我们宁缺毋滥的高贵态度,
本来大家觉得七月份这么着急找应届生是很困难了,
因为从去年11月到现在都还没招到工作的大学生已经不多了啊,
现在招进来会让家长产生一种师资不是很好的感觉。
但是现在只招研究生的告示一出,
将来家长也会隐隐约约觉得孩子学校的师资还是有保障的,
将来做宣传的时候也可以说今年招了多少博士多少硕士,
显得很牛逼的样子。
当然根据主流媒体快报的报道校长们自己对于能招到研究生都没信心:
最后一句话真相了:原来江干玩的是佛系招聘啊:
我就是要招研究生,不过招不到也没关系,可以请代课老师,又节约了编制又省了钱,关键是还让家长觉得这就是招进来的高学历研究生,毕竟当初看到的招聘公告上是这样写的啊。这套路玩的6啊,我给一百分。
好在其他几个区并不像主流媒体误解报道的都要研究生,大多岗位的要求都是是“应届研究生   应届优秀毕业生  在职教师”三选一即可,走的还算是实用主义之路。
结语

2017年,国家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经过5年让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
说的真好,不过别当真,看看就好。
有人说顶层设计说的是“给票子”,结果下面的政策一个个都是“压担子”...
18年9月如果放学后晚托真的在省会所有小学全面铺开,
明年这个时候各校的小学教师招聘工作估计要更忙活了...
拭目以待。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关注公众号理想岛(ID:lixiangdao002),提升认知维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