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微信公众号
每周二原创:职场学习类干货
每周五原创:解读经典,笑看职场
为什么移动阅读的时代,我仍然要看传统的杂志?
1/1
与一本杂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2年,老牌的管理学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为了创刊90周年出了一期《管理世纪》的增刊,其中有一篇时任哈佛商学院院长的尼廷▪诺里亚的文章,他回忆了自己与这本杂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那时,他还在印度读本科,暑假在一家公司做实习,那段日子里,除了办公室下午茶,最令他向往的,竟然是一本杂志——
……他们只订了一份《哈佛商业评论》,大家按规定时间传阅,就像图书馆的图书一样。当新一期杂志送来的时候,公司CEO享有优先阅读权,他通常会把杂志带回家悠闲地读两个星期。此后,直接向CEO汇报的高管们,每人能有几晚时间轮流阅读。再之后,再低一级别的经理们,每人只有一两天的时间轮流阅读。当我拿到这本皱皱巴巴、书角翻飞的杂志时,可能已经过了6个月之久,但我仍然很兴奋……
印度社会还真是等级森严啊,想当年,公司都是我第一个看,然后才轮到老板……放在书架上,崭新地一摞,以供访客瞻仰。
不过,这段倒是让我想到问大家两个问题:
你有多久没有看一本真正的杂志了?我们再也不需要看杂志了吗?
2/2
移动阅读时代的“偏食症”
一个十年前习惯于从报刊杂志中获得信息、观点的人,今天如果不再读刊看报,他该如何填补这个信息空白呢?
他可以用公众号、微博、资讯精选类APP来代替相应领域杂志,想看什么就订阅什么,看得爽了随手打个赏,有话要说可以评论留言,不好看随时取关,就算是长文不适合看手机的,还能推送到kindle上当书看。
从信息量上看,他没有任何损失,但事实上,我们至少失去了一样重要的东西,却硬塞了一样不必要的东西。
先说你不需要、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塞满的东西,就是“杀时间”的阅读。
晚上吃完饭,本打算写完手上的汇报,就是因为不小心看到群里有人发了一个段子,从朋友圈到微博再到抖音转了一趟,时针就转了几圈;转发了一个晚上的哈哈龇牙流泪愤怒衰,汇报只写了个标题。
阅读的“社交化”也是“杀时间”的原凶。你转出去的干货,99%你都不会尝试一下;别人转给你的美文,99%只是他们想证明自己的品味。你留在社交网络上的阅读形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现实中的你,所谓阅读,就是点赞转发点赞转发点赞转发。
阅读从来都是一件孤独的、个人的事,现在却变成了“拼多多”模式——拼读读,拼读读,拼得越多,读得越少。
再说说失去那个至关重要的东西,就是“对未知的世界探索”。
很多人不同意了,每天那么多新文章都看不过来,怎么会失去了“对未知的世界探索”呢?
不妨拿下馆子点菜为例,基本上两种方法,重要的饭局,选自己熟悉的馆子,点自己熟悉的菜;但平时想换换口味,反而喜欢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开的馆子,进去之后,直接让服务员推荐招牌菜。
很多时候,服务员的推荐并不合你的口味,但如果永远点那些自己熟悉的菜,你就不知道自己的口味还有那么多可能性。
完全把订阅权交给自己,就好像到了新馆子,却不看菜单,还是点自己爱吃的老三样,你不必付出“难吃”的代价,但也不会有“对未知的世界探索”的意外收获。
想一想,你有多久也没看到过颠覆你的人生观的文章?有多久没有感受到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的激动了?
人格神经科学家科林·德阳做过一个“影响智商的性格因素”的研究,测量了45个性格维度与智商的关系,最后把它们分为三类:正相关、不相关和负相关。
结果与智商关系最高的是“经验开放性”维度中的“心智敏锐度”指标,而这个指标和平时的博闻广识、求知探新、关联思考等行为习惯的有关,都要求我们大胆地接受不同来源的信息
订制化阅读好像小孩子偏食,我们只看见自己想看的东西,只认同我们原本认同的思想,只参与我们一直在参与的讨论。人群分敌我,思想简化为红绿灯,网络使我们的选择更丰富的同时,却让我们的视野更狭窄,思想更狭隘。
而与智商负相关的一项指标是“道德感”——道德感越强的人,智商越低(或者是智商越低,道德感越强)。而道德感往往是源于过于单一的阅读信息来源。(这项研究很有意义,有空专门写文章讲一讲)
最可怕的是,我们对自己的“坐井观天”一无所知。
一位朋友有天发出这样的感叹:
结婚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不挑食的人,结了婚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我以为的“不挑食”,其实是我妈太了解我的口味了,一个牛肉,每月都能创造出一种新烧法。
如果靠我们自己去订阅,让机器按自己的喜好推荐,那么,你订阅的那一个个公众号微博,那一个个专栏一篇篇文章,无非是红烧牛肉和白切牛肉的区别。
无论如何,一份传统杂志编辑的付出——包括眼界、判断力、文字鉴赏力,在这个自媒体时代,被严重忽略了。
3/3
编辑们是如何准备大餐的
传统的杂志,看上去很“杂”,其实都是编辑们精心挑选好的。
以一本文化生活类的杂志为例,请允许我用一顿营养丰富、主次分明、菜色丰富、口味平衡的大餐来形容它的编排:
首先是言论、视觉、资讯、新知类短小的文章,好像六到八色精致的冷盘,讲究的是色彩鲜艳,荤素对半,开阔视野,陆海空俱全,份量宜精不宜多
打开胃口后,就是几篇主题相关、角度各异的文章组成的封面专题,好像是主菜, 决定了一桌菜的档次、品质和风格,也是一期杂志的价值所在。你看,主菜,通常占一桌菜总价的30%,封面专题的篇辐也是如此;
接下来是各种栏目,目的是用不同菜式、不同口味的特色菜去平衡餐桌上每一个人的需求。
不过,菜色可以多,但一定要有主次——题材上,经典为主,时令为辅;观点上,传统为主,创新为辅;味道上,最大众的咸味占一半,年轻化的辣味占三成,剩下是小众化的酸甜或者异国风味。
最后是作者化的专栏,好比餐后水果甜点。
每一个杂志都有自己特点,这叫风格突出,但编辑们又非常注重营养和口味的平衡,可惜这一切到了自媒体时代,每一篇都简化成了“10万+”爆文的粗暴算
不但如此,一本好杂志更是要讲究文字风格多样化,煎炸蒸炒煮,烧焖烤焗烩,回头看看纯粹按个人口味订阅的自媒体,好像是一堆炒菜烧菜炒菜烧菜炒菜烧菜,再好的食材也容易腻。
不过,毕竟是移动阅读时代,我们可能再也回不到捧着一本杂志读上半天的日子了,其实大家还可以当自己的主编,把一个个的订阅公众号看成一个个的栏目,想一想如何选择组合,才能做到——
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
既要有行业垂直自媒体,又要有个人专栏风格的自媒体;
既要有满足碎片时间的内容,又要有适合整块时间的深度阅读
……
想要做到这一点,还是该多读一些大刊名刊,好在现在有了把传统的杂志与手机阅读的便利性结合在一起的方式——用微信订阅和阅读杂志。
重要的是,它比买杂志便宜多了,穷学生尼廷▪诺里亚再也不需要用六个月的时间苦等一本“皱皱巴巴、书角翻飞的杂志”了。、
这就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一款手机阅读杂志的APP——「葫芦时刻」。
经过确认,全部是正版授权杂志,保证更新质量和速度,里面收录了最受读者喜爱的150种大刊名刊,基本上覆盖了市场上比较主流的刊物。
尤其值得我这个职场号推荐的是,他们的财经商业类杂志很齐全,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照着一本看,可以左派的看一本,右派的看一本,北方系看一本,南方系看一本。这也是为什么向大家诚心推荐传统杂志的重要原因。
识别下方二维码
可以看到所有杂志的列表
订购在线阅读
粉丝专属价格
原价256元/年
专属优惠价128元/年

排名前50的优秀杂志列表
以上这些杂志,均可以在「葫芦时刻」公众号上进行单本购买,但我还是向大家推荐他们的葫芦大会员,只需要128元/年(原价是256元,现在限时优惠),就可以获得所有150本名刊大刊的一年阅读权,可以说是相当划算(比股票交易手续费少),毕竟这些杂志透露的信息,对于一个投资人都是极为重要的。
【葫芦时刻】手机阅读平台还为用户们提供了贴心的服务,方便大家阅读:
想体验的朋友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在线阅读杂志
粉丝专属价格
原价256元/年
专属优惠价128元/年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获得杂志特权的优惠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