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谢驭飞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体,但现实主义小说总要反映现实。这时,作家可能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你小说里有没有哪些地方并不是纯属虚构的?是否写到了自己或者朋友的真实经历?对此,有的作家很坦荡。萨尔曼·拉什迪写过一部小说叫《愤怒》,讲述了一个印度裔教授索兰卡的故事。索兰卡抛下了跟他共同生活了15年的英国妻子和3岁的儿子,从伦敦飞往曼哈顿。他赚了大钱,急于来到美国重新开始生活。这部小说提到了一些与现实世界里同名的设计师、演员、艺术家、歌手、作家、主播、超模。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伍德说:“许多读者都知道,拉什迪本人曾经抛弃了英国的妻子和孩子,来到美国开始新生活,在《谈话》杂志的发布会上结识了一个漂亮的印度女友。除了题材和主题方面的巧合,这部小说似乎希望我们将它看成是狂热的日记。”
单纯记录真人真事就不叫小说了,或者是自传,或者是新闻报道,所以小说即使有人物原型,也会被大幅度地加工。有记者问海明威:“你小说中的人物是否都毫无例外地来自真实生活?”他回答说:“当然不是。有些人来自真实生活。你创造的大多数人物来自你对人的见识、理解和经验。”但他会把真实生活中的人加工得“面目全非”,他说:“如果我解释了我是怎么干的,那会成为诽谤罪律师的一本手册……如果你描写一个人,那就是平面的,好比一张照片,从他的立场看,这就是失败;如果根据你的经验去塑造,那就会是全方位的。”
如果害怕以他人为原型写小说会吃官司,作家可以写自传体小说。马尔克斯认为,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来创作是好事,他给年轻作家的一点忠告是,去写自己身上遭遇过的东西。“一个作家是在写他身上遭遇的东西,还是在写他读过的或是听来的东西,总是很容易辨别……我的作品获得的最大赞美是想象力,而实际上我所有的作品中没有哪一个句子是没有现实依据的。”
杰夫·戴尔也鼓励写作者写自己,他说:“我很想让自己变成神经放松的那种人,但反过来讲,作家也可以用写作来表达焦虑……所有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你都可以将其转化为写作的优势——你腿断了,没关系你可以写出来;你被男友甩了,没关系也可以写出来,正好可以用写作向他复仇。”
约翰·厄普代克的小说大多描写的是同时代人的家庭生活,但他认为,作品必须和我们的当下生活保持距离:“我们坐在桌旁写作,正是为了摆脱这副躯壳。”
有人问村上春树,他小说里登场的角色,是否以真实人物为原型。村上春树基本上予以否认,对他来说,人物原型只是起点,多数情况下,他小说里登场的角色都是在故事发展中自然形成的。除了极少的例外,基本不会有事先决定“我要写出个这样的角色来”的情况。随着写作的展开,络绎登场的人物自然会组成主轴般的东西,种种细节也会纷纷被吸附过去,就像磁铁将铁片吸附过去一样。就这样,一个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便逐渐形成。

大家都在看这些👇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姜文和他的电影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