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16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和自我宣战,是人生最重要的战役。
贩卖焦虑,成为了2017年知识付费大爆发以后的一次次群体性事件,摩肩接踵的地铁里,大家耳机里听着喜马拉雅,手上捧着Kindle,买了得到专栏和混沌大学的课程,不停地刷着微信群,朋友圈,知乎,豆瓣,企图从碎片化的信息中获取安全感和虚荣心
然而,那些报了如何治疗拖延症,如何减肥,如何快速升职加薪的课程的人中,并没有发生任何一个,哪怕一个奇迹。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前段时间,《人物》出了一篇名为《奥数天才坠落之后》的专访,导语上就写着:“付云皓——这个曾占领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点的、备受期待的奥数天才——在接下来的十五年中,意外地在学术界消失了。天赋曾经给付云皓带来过好运气,又让他在之后的人生中吃尽苦头。”
此文一出,引起了当事人付云皓的强烈不满和反击,不少微博教育大号也力挺道:“他拿过两次的IMO国际金牌,以这个名头出去,随便在广州深圳哪个国际学校都能轻松混到教学总监的职位,年薪百万至少的,出去给富人权贵的孩子补习两下,一年几百万小意思,但是他没有,而是扎扎实实,一笔一划的留在师范学院,仅为了培养出水平扎实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惠及他人。真正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古今中外,总得有那么一些人,身负不流于世俗名利诱惑的责任感,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信仰的,有更深远意义的事业。瑞安·霍利迪在《绝对自控》里,也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约翰·伯伊德是现代战争中最具影响力的策略家、军事家之一,却鲜有人知。他堪称真正伟大的战斗机飞行员,但在教育和思想领域却有更高的造诣。结束了朝鲜的任务之后,他成为内利斯空军基地战斗机武器学校的指挥教官。人们都叫他“四十秒伯伊德”,因为他能从任何位置、任何角度,在四十秒之内把任何敌军的战机打下来。
几年后,他低调进入五角大楼工作,他没有出过书,只有几盘录像带留存下来。几乎不出现在任何新闻媒体上。尽管为政府卖力工作了三十年,也取得了赫赫功绩,但直到最后他也只是个空军上校。

然而,他针对机动作战所提出的理论在现代武装力量的几乎每个分支中都得到了实际应用,不仅在他生前,而且在他身后。
重新定义现代军事飞机的F-15和F-16两架战斗机就是他主持研制的。他最初的身份是一名作战顾问,通过军事简报教育、指导了整整一代的伟大军事思想家,而这件事也被传为美谈。
通过一系列与国防部长面对面的密会讨论,他关于沙漠盾牌行动作战计划所提出的见解得到了充分认可。经由他指导、庇护、教育、启发的学生日后都成为了他改变军事规则的得力助手。

即便如此,放眼整个美国,没有一所军事基地是以他命名的,也没有一场战役冠以他的名字。他退役时,做好了自己会被世界遗忘的准备,身边留下的只有一套小公寓和有限的抚恤金。身后树敌注定比交的朋友还多。
1973年,伯伊德的得意门生走到了人生的转折点上,他跟这位年轻人说:
 “小伙子,如果人生的点名册上写着两个名字,‘赫赫有名的某某某’和‘伟大功绩的无名成就者’,点到哪个名字时你准备举起手来呢?成名还是成事,你会选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成为这名年轻军官和他许多同辈的人生灯塔。
在伯伊德的领域,人们会把成就和肩章上星星的数量、军衔的等级地位混为一谈。对于其他人而言,成就则是职位头衔,是其所在商学院的名字、手下有几个助理、公司停车位的位置、工资卡上的数字、与CEO的关系、支票簿的大小或者身后追随者的数量。

表象是会骗人的。有权力不代表就是权威。看似正确也并不一定真的正确。即使受到提拔,也未必代表你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或者真的值得提拔(在官僚系统中,大家称之为“明升暗降”)。
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实实在在地做些有影响力的事,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孙子和克劳塞维茨之后,再没有人像伯伊德一样对战术发展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他从来不把任何挫折或敌人放在眼里,心里认定了一件事就一定要做成,这股倔强劲儿让他有了“成吉思约翰”1的称号。正因为这样,他的生活如苦行僧般清苦,所以一提到他,大家先想到的是那个“地窖里的上校”
告别人世之际,抽屉里有几千美元没有兑现的支票,这是一些军械商塞给他的,在他眼里这些财产无异于受贿所得,都是不义之财。他的军衔止于上校,这并非他执意不肯晋升,而是因为屡屡受到阻挠。他被遗忘了,这是历史对一位实干家的亏欠。
成名还是成事——生活莫过于不断选择,而不同的选择背后,则是强大的对“自我”的压制,以及有着更高格局的使命感,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一个人会成为仅仅比较”成功“的人,亦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若不唤醒内心的野兽,任何技巧也无法让你学会自控。
理查德·费曼说:“做人最重要的是绝不欺骗自己,可自己却恰恰是最好骗的那个。”我们一次次输给了自己的惰性、贪婪,和内心的恶魔讨价还价,对不值一提的进步欣喜若狂 ,最终我们对自己说,“算了,就这样吧。”
这个“自己”在这里指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自我主义者的概念,即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规劝及建议常常采取冷漠的态度,刚愎自用的人。
一旦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过于膨胀,周围的一切就将被挤压和扭曲,于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此荒废在对自我价值的盲信中。
最典型的体现即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而来自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备受争议的营销鬼才瑞安·霍利迪会说:“不要怂,就是干!”
瑞安·霍利迪是一个在美国互联网世界里的顶尖操盘手。通过虚构故事,把新闻弄短,传播情绪,炒作红人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害得不少当事人饱受舆论和谣言的困扰。
霍利迪曾炮制过的那些假新闻,每一条都在美国社会引起过轩然大波,人尽皆知。
《整天坐着不动会让你毙命吗?》
《你每天最少该保证多长的睡眠时间?》
《糖有毒吗?》
《最适合单身贵族的运动是什么?》
《手机会致癌吗?》
结果,这个谣言制造机,韭菜收割狂突然觉得一切没意义了,难度太低了,删号退档不玩了,回到了得克萨斯州的一座农场,写写稿子,养牛,放养,赶驴……

瑞安·霍利迪,这样一个鬼才将自己过山车一般的人生中的得与失,浓缩在《绝对自控》这本书里:困境即出路,自我即仇敌。
他深挖“渴望”“成功”“失败”三者之间的关系,全书从头到尾将自己和自己作斗争的心路历程做了梳理和复盘,再一次证明了:和自我宣战,是人生最重要的战役。

今日互动
看完视频,有没有一本书也改变了你对人生的看法?是哪一本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THE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